每一次看見有人說我是個很自律的人,我就全身都感到不對勁!是不是因為我對「自律」這事的認知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像我回想起我的生命中,究竟有哪些事是需要被架著做的?好像除了不喜歡的事以外,我沒有任何事需要被約束、被規定,我才會去做。於是我問姊姊:「妳覺得我是個自律的人嗎?」
姊姊起先搖頭,後來想了一下又說:「但要我跟你一樣成為一個接案的人,我可能做不到。我需要在規定的時間裡上班,不太可能像你一樣全天候去安排工作時間。」於是我開始思考,難道「自律」是一種我的天賦?
父親是一個真的會有生活時程表的男人,他幫我和姊姊的時間切成像是學校課表一樣,每天應該做什麼、幾點應該睡覺、週末應該做些什麼固定的運動,就連寒暑假還會切出一堂一堂課的時間,幾點到幾點之間應該做什麼,有點像是《小王子》動畫裡母親替女孩編排的那種時程表。但母親沒有,母親光是使個眼色就會讓我害怕得不敢動,我分不清楚她眼裡和表情中的意思,只得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去做什麼!
但我也常拖泥帶水,常被叨唸怎麼不快點做一做,怎麼都不會主動做?要說「自律」這點天賦,大概是我和姊姊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被父母從賴著床上挖起,也幾乎不需要鬧鐘,不需要有人幫我們整理書包、打理制服……沒帶的東西你就自己負責,記錯的事你下次就會認真記,因為太怕犯錯所以即使容易丟三落四,還是會謹慎記得每件應該要做的事,搞得從小就小心翼翼得要命,在高中畢業前連遲到和蹺課或請假都不曾有過。
這是自律嗎?就是被規定了不得不做吧!倒是有件事被規定了我還是做不好:「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這點我做不來,我實在太不喜歡教科書了。
真正要講起「自律」是我的一種天賦,也許還真是要回到「找出自己喜歡的生活規則」這個準則上去思考。我甚或會認為,說不一定是因為某一種亞斯伯格症的「需要SOP」而建立起旁人看起來的「自律」,特別是「時間上的安排」。
我的確比起一般的人會「規劃時間」。比如說剛結束的金馬影展我的行程。行程中有幾件事要做:看電影、跟朋友吃飯/出去玩、寫文章、交稿/改稿(沒有順序之分)……因為知道都是必要行程,所以需要的是把時間規劃好。
例如有一天我的行程是這樣:12:30約吃飯、16:00一場電影、19:00約吃飯、22:00看電影,於是我是這樣完成那一天:
07:30醒來後半夢半醒間滑手機
08:30起床吃早餐、改稿、做稿、交稿
09:30整理一下出門找了一間咖啡間坐坐寫文章(中間當然有滑手機上網玩遊戲之類的)
12:00慢慢收拾走去跟朋友約的餐廳等朋友來吃飯
14:00吃完飯我去松菸晃晃又覺得累就走回住處想要發文和休息一會兒再趕去看電影
15:00左右我才回到住處發了
我那天寫的文章(文章要發兩個地方,加三個社群)
15:30我飛奔到電影院等看16:00的電影。
18:10跟先到的朋友碰面一起等後來的朋友,19:00開始晚上的聚會
22:00電影開演前跟大伙散了前拍了照,電影到23:30才慢慢走回住處
但沒那麼早睡,所以
先寫了這篇才去睡覺,隔日下午才貼文。
如果說「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且如實去完成它」是一種「自律」,那這部分我確實很自律,也很有天賦。但絕對絕對沒有任何一丁點是「勉強自己」的成分。
大部分的人太喜歡把「自律」解讀成像是一種「自虐的自我壓縮」,好像非得勉強自己去做什麼似的,這是我不喜歡被說「自律」的緣故。
「不勉強」才是真正能讓生活規律起來的可能,一旦生活規律了就會更清楚知道「自律」就是被創造出來的名詞,讓人認為「能夠這樣的人」「都是了不起的」,反正「我也沒有要成為了不起的那個」,那麼不自律也不會死!於是接著下來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去做很多「沒有必要」的「掙扎」,時間也就這麼浪費掉了!
活著的時間很有限,別管自己夠不夠自律了,搞清楚「哪些事是逃不了一定得做的」「哪些事是可以不用一定要做的」「哪些事是不做也不會少一塊肉的」,再把它們的順序排列出來,就可以很有效率把時間劃分得清楚。把應該做的都做好,讓自己有時間休息喘息,若還有餘裕找個喜愛的休閒娛樂打發時間,這樣就是非常自律的人了。
那種「不自律就不能完成夢想」的說法,就是一句文案而已。夢想從來不是靠「自律」去完成,而是要有一套非常好的時間規劃技巧去執行,但能不能「完成夢想」有些時候還得靠運氣!
如果你連時間規劃都不會,那別談「自律」這玩意了,你可能需要先搞清楚你在生活中在哪裡多浪費了一點時間、一點力氣!
寫了很多自律的文章,為的不是呈現自己多簡單達到自律這件事,而是拋出不同的思考。其實規劃時間更重要!
圖:20170804黑浮咖啡 Canon EOS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