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新手必看】咖啡風味筆記:學會記錄你的第一杯風味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咖啡新手必看】咖啡風味筆記:學會記錄你的第一杯風味

【咖啡新手必看】咖啡風味筆記:學會記錄你的第一杯風味

咖啡不只是「苦」或「濃」,它還能展現出果酸、花香、堅果、巧克力等不同層次。透過咖啡風味筆記,你可以像品酒一樣,慢慢訓練味蕾,記錄下每一次沖煮的感受。本文將教你如何開始寫下屬於自己的風味筆記,從簡單的風味輪盤、酸甜苦的辨識,到記錄方法,讓你在家就能提升咖啡品飲樂趣。

為什麼要寫咖啡風味筆記?

許多新手喝咖啡時,常常只分得出「好喝」或「不好喝」。但事實上,每一杯咖啡都有它獨特的風味來源:豆種、產地、烘焙度、沖煮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味道。

透過寫風味筆記,你可以:

  • 訓練味覺:學會分辨酸、甜、苦等層次。
  • 找到喜好:記錄哪些豆子最符合自己的口味。
  • 複製成功:當你記錄比例與沖煮方式,下次就能重現那杯好喝的咖啡。

從簡單的三個維度開始

不用馬上寫得很專業,新手可以先從最基礎的三個維度開始記錄:

1.酸度

  • 明亮果酸(像檸檬、莓果)
  • 柔和酸(像蘋果、桃子)
  • 幾乎無酸

2.甜感

  • 是否有自然的甜味(蜂蜜、水果、焦糖)
  • 還是偏乾澀、缺乏甜感

3.苦感

  • 溫和的苦(像可可、黑巧克力)
  • 濃烈的苦(像藥草、焦炭)

這樣的簡單框架,能幫助新手快速掌握咖啡的基本風味。

使用「咖啡風味輪盤」輔助

國際上最常見的工具是 SCAA 咖啡風味輪盤。它把風味分成大類(水果、花香、堅果、香料等),再細分成小項(柑橘、莓果、茉莉、榛果、肉桂)。

建議做法:喝咖啡時對照風味輪盤,嘗試找出最接近的描述。就算一開始只能分出「果香」或「堅果味」,也已經是進步的開始。

如何記錄你的第一篇風味筆記?

你可以準備一個小筆記本,或直接用手機 App建立模板,包含以下項目:

  • 日期
  • 咖啡豆名稱/產地(例如: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 烘焙度(淺焙、中焙、深焙)
  • 沖煮方式(手沖 V60、法壓壺、掛耳包)
  • 粉水比例 & 水溫
  • 風味描述(酸、甜、苦,還有是否帶有果香、花香、堅果、巧克力等)
  • 整體感受(例如:明亮清爽、厚實濃郁、甜感明顯)
  • 評分(1~5 分

新手常見疑問

Q1:我覺得喝起來都差不多,怎麼辦?

答:不用急著找出很專業的形容詞,先從「有沒有酸、甜、苦」開始,慢慢訓練感官。

Q2:是不是要喝很多次才能寫?

答:不需要,一杯咖啡就能開始。喝的時候可以先分三口:第一口感受酸甜,第二口感受香氣,第三口感受餘韻。

Q3:要不要參考別人的品飲筆記?

答:可以,但不用完全照抄。別人的筆記是參考,你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給咖啡新手的建議

  • 建議從 單品豆 開始(如衣索比亞、哥倫比亞),風味會更明顯。
  • 不必每次都寫很長,短短幾行就好。
  •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味覺越來越敏銳,甚至能分辨不同沖煮手法的差別。

作者|啡常時光

當你開始寫下咖啡風味筆記時,咖啡就不再只是「日常提神」的飲品,而是一段味蕾的旅行。每一次記錄,都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啡常時光
42會員
140內容數
啡常時光,邀你慢下來,啜飲一口屬於你的特別時光
啡常時光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很多咖啡新手喜歡掛耳包,因為方便、隨時隨地都能沖。但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怎麼沖都覺得太淡!」其實,掛耳包沖泡有訣竅,只要掌握水量、水溫、注水方式,就能讓風味更濃郁,不再像喝「咖啡味的開水」。本文整理 5 個實用技巧,幫助你把掛耳包沖出媲美咖啡館的風味。
Thumbnail
2025/09/22
很多咖啡新手喜歡掛耳包,因為方便、隨時隨地都能沖。但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怎麼沖都覺得太淡!」其實,掛耳包沖泡有訣竅,只要掌握水量、水溫、注水方式,就能讓風味更濃郁,不再像喝「咖啡味的開水」。本文整理 5 個實用技巧,幫助你把掛耳包沖出媲美咖啡館的風味。
Thumbnail
2025/09/17
為什麼同一顆咖啡豆,味道會差很多? 很多人買了精品咖啡豆,卻發現沖出來的咖啡不是太酸就是太苦。其實問題不一定在豆子,而是 咖啡沖煮的六大變因。只要掌握好「水溫、水質、研磨、粉水比例、時間、器具」,你就能在家沖出咖啡館等級的風味。
Thumbnail
2025/09/17
為什麼同一顆咖啡豆,味道會差很多? 很多人買了精品咖啡豆,卻發現沖出來的咖啡不是太酸就是太苦。其實問題不一定在豆子,而是 咖啡沖煮的六大變因。只要掌握好「水溫、水質、研磨、粉水比例、時間、器具」,你就能在家沖出咖啡館等級的風味。
Thumbnail
2025/09/16
在家做拿鐵不難,重點是 濃縮咖啡的準備與豆子的選擇。只要掌握濃度與比例,不論用義式機、摩卡壺或手沖,都能做出媲美咖啡館的好喝拿鐵。進一步還能玩出冰拿鐵、焦糖拿鐵等變化版,讓居家咖啡更有趣。
Thumbnail
2025/09/16
在家做拿鐵不難,重點是 濃縮咖啡的準備與豆子的選擇。只要掌握濃度與比例,不論用義式機、摩卡壺或手沖,都能做出媲美咖啡館的好喝拿鐵。進一步還能玩出冰拿鐵、焦糖拿鐵等變化版,讓居家咖啡更有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買自己喜歡的濾掛咖啡,或是拿你覺得不太好喝或買錯的(?) 變成冰磚之後會變好喝😆
Thumbnail
買自己喜歡的濾掛咖啡,或是拿你覺得不太好喝或買錯的(?) 變成冰磚之後會變好喝😆
Thumbnail
今天烘測試豆,來簡單聊聊咖啡好了。 其實我發覺現在自己很少在網上聊咖啡,實在是網路上可以找到的處理咖啡方式百百種,什麼滴注法、一刀流、兩段式、三段式、四段式、斷尾沖、全收法、定時法。每個咖啡師都有自己的手路,就連自己的手法都會推翻過去的論點,所以也不用太拘泥於非得如何沖咖啡,摸索出一個自己覺得風味
Thumbnail
今天烘測試豆,來簡單聊聊咖啡好了。 其實我發覺現在自己很少在網上聊咖啡,實在是網路上可以找到的處理咖啡方式百百種,什麼滴注法、一刀流、兩段式、三段式、四段式、斷尾沖、全收法、定時法。每個咖啡師都有自己的手路,就連自己的手法都會推翻過去的論點,所以也不用太拘泥於非得如何沖咖啡,摸索出一個自己覺得風味
Thumbnail
最近外拍都快中暑了 拍片遇到咖啡店是最開心的事 剛好需要採訪工程附近的店家 趁機喝一杯咖啡 順便請教老闆一些咖啡的知識 影片內容是閒聊的過程 我喜歡咖啡 但是並沒有認真研究咖啡 看老闆手沖咖啡這麼講究 才知道原來所有的元素都是影響咖啡美味的要點
Thumbnail
最近外拍都快中暑了 拍片遇到咖啡店是最開心的事 剛好需要採訪工程附近的店家 趁機喝一杯咖啡 順便請教老闆一些咖啡的知識 影片內容是閒聊的過程 我喜歡咖啡 但是並沒有認真研究咖啡 看老闆手沖咖啡這麼講究 才知道原來所有的元素都是影響咖啡美味的要點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飲進嘴裡的是咖啡, 咽入喉嚨的是人生, 筆下產出的是咀嚼後的人生偶得。
Thumbnail
飲進嘴裡的是咖啡, 咽入喉嚨的是人生, 筆下產出的是咀嚼後的人生偶得。
Thumbnail
『 把要展現的,留一點容餘,讓別人的情感放進來 』 是咖啡讓我發現及有勇氣承認自身自負的個性。 前幾篇提到過:咖啡風味好喝與否是主觀的,我也曾端出一杯我認爲的好咖啡,對方卻不覺得好喝,而感到受挫不悅。 但,由於當時的自己並沒發現自己的高傲,縱使覺得不甘心,卻也沒上進的去發掘學習咖啡
Thumbnail
『 把要展現的,留一點容餘,讓別人的情感放進來 』 是咖啡讓我發現及有勇氣承認自身自負的個性。 前幾篇提到過:咖啡風味好喝與否是主觀的,我也曾端出一杯我認爲的好咖啡,對方卻不覺得好喝,而感到受挫不悅。 但,由於當時的自己並沒發現自己的高傲,縱使覺得不甘心,卻也沒上進的去發掘學習咖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