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新手必看】咖啡風味筆記:學會記錄你的第一杯風味
咖啡不只是「苦」或「濃」,它還能展現出果酸、花香、堅果、巧克力等不同層次。透過咖啡風味筆記,你可以像品酒一樣,慢慢訓練味蕾,記錄下每一次沖煮的感受。本文將教你如何開始寫下屬於自己的風味筆記,從簡單的風味輪盤、酸甜苦的辨識,到記錄方法,讓你在家就能提升咖啡品飲樂趣。
為什麼要寫咖啡風味筆記?
許多新手喝咖啡時,常常只分得出「好喝」或「不好喝」。但事實上,每一杯咖啡都有它獨特的風味來源:豆種、產地、烘焙度、沖煮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味道。
透過寫風味筆記,你可以:- 訓練味覺:學會分辨酸、甜、苦等層次。
- 找到喜好:記錄哪些豆子最符合自己的口味。
- 複製成功:當你記錄比例與沖煮方式,下次就能重現那杯好喝的咖啡。
從簡單的三個維度開始
不用馬上寫得很專業,新手可以先從最基礎的三個維度開始記錄:
1.酸度
- 明亮果酸(像檸檬、莓果)
- 柔和酸(像蘋果、桃子)
- 幾乎無酸
2.甜感
- 是否有自然的甜味(蜂蜜、水果、焦糖)
- 還是偏乾澀、缺乏甜感
3.苦感
- 溫和的苦(像可可、黑巧克力)
- 濃烈的苦(像藥草、焦炭)
這樣的簡單框架,能幫助新手快速掌握咖啡的基本風味。
使用「咖啡風味輪盤」輔助
國際上最常見的工具是 SCAA 咖啡風味輪盤。它把風味分成大類(水果、花香、堅果、香料等),再細分成小項(柑橘、莓果、茉莉、榛果、肉桂)。
建議做法:喝咖啡時對照風味輪盤,嘗試找出最接近的描述。就算一開始只能分出「果香」或「堅果味」,也已經是進步的開始。
如何記錄你的第一篇風味筆記?
你可以準備一個小筆記本,或直接用手機 App建立模板,包含以下項目:
- 日期
- 咖啡豆名稱/產地(例如: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 烘焙度(淺焙、中焙、深焙)
- 沖煮方式(手沖 V60、法壓壺、掛耳包)
- 粉水比例 & 水溫
- 風味描述(酸、甜、苦,還有是否帶有果香、花香、堅果、巧克力等)
- 整體感受(例如:明亮清爽、厚實濃郁、甜感明顯)
- 評分(1~5 分)
新手常見疑問
Q1:我覺得喝起來都差不多,怎麼辦?
答:不用急著找出很專業的形容詞,先從「有沒有酸、甜、苦」開始,慢慢訓練感官。
Q2:是不是要喝很多次才能寫?
答:不需要,一杯咖啡就能開始。喝的時候可以先分三口:第一口感受酸甜,第二口感受香氣,第三口感受餘韻。
Q3:要不要參考別人的品飲筆記?
答:可以,但不用完全照抄。別人的筆記是參考,你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給咖啡新手的建議
- 建議從 單品豆 開始(如衣索比亞、哥倫比亞),風味會更明顯。
- 不必每次都寫很長,短短幾行就好。
-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味覺越來越敏銳,甚至能分辨不同沖煮手法的差別。
作者|啡常時光
當你開始寫下咖啡風味筆記時,咖啡就不再只是「日常提神」的飲品,而是一段味蕾的旅行。每一次記錄,都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