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朝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在當時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人的死語(dead language),而孔安國是少數僅有的能將古文版經書寫成隸書(今文)版本的人。

漢語書寫是一個character接著一個character,這樣的現象,從甲骨文就是如此。

假定一個一個特定的甲骨文character就是後來古文、籀文、隸書…等後來漢字character的前身,那麼今古文之間,如果是相同的文本,即使字體看起來不一樣,一個character看起來像方塊,一個character看起來像蝌蚪,很高的機率兩者其實是一對一的關係,那今古文字之間的對應(mapping)其實不難吧?

但段認為孔安國搞定這件事沒這麼簡單:「凡古文讀者,其義不一,諷誦其文曰讀、定其難識之字曰讀、得其假借之字曰讀、抽續其義而推演之曰讀」,段認為孔安國的「讀」,至少涵蓋這四項語言文字的技巧。這項工作背後是很有學問的。

段玉裁的外孫龔自珍(1792-1841),與時俱進地在外公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讀」即「翻譯」。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就是類似將外國文字寫成的內容,「翻譯」成本國文字寫成的內容。

龔自珍是19世紀的人了,把「讀」理解成現代人好熟悉的「翻譯」,確實是個「近代」的人呢。

龔的說法是:「今文古文,同出孔子之手。一為伏生之徒讀之,一為孔安國讀之。未讀之先,皆古文矣。既讀之後,皆今文矣。唯讀者人不同,故其說不同。源一流二,漸至源一流百,此如後世翻譯

孔子的後代、西漢初年的古文書經學家孔安國,是個譯者(translator)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麥康納的沙龍
25會員
26內容數
一介民科寫點科幻,還有聊聊重新學習漢字&漢語的想法,歡迎交流指教
麥康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收到這個月的《冠羽》(我是很資淺的台北市野鳥學會會員)。這一期篇幅最長的文章〈啄木鳥與人類的關係〉,作者黃有利,讀下來覺得蠻有意思。 行為特徵明顯的啄木鳥,是知名度很高的鳥類,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有這樣的一種鳥,不過首先,台灣有啄木鳥嗎?答案是有的,叫「小啄木」(Dendrocopos canica
Thumbnail
2024/09/25
收到這個月的《冠羽》(我是很資淺的台北市野鳥學會會員)。這一期篇幅最長的文章〈啄木鳥與人類的關係〉,作者黃有利,讀下來覺得蠻有意思。 行為特徵明顯的啄木鳥,是知名度很高的鳥類,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有這樣的一種鳥,不過首先,台灣有啄木鳥嗎?答案是有的,叫「小啄木」(Dendrocopos canica
Thumbnail
2024/06/18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2024/06/18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2024/06/10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2024/06/10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看陸劇《唐朝詭事錄》,一大趣味是從細節處窺得唐代史實。
Thumbnail
看陸劇《唐朝詭事錄》,一大趣味是從細節處窺得唐代史實。
Thumbnail
拎不清,已經進入通用語,拎的對應漢字是甚麼呢? 《蘗齋来鄞謁監司飯予双韭山房惓惓萬八先生遺書可感也》清 · 全祖望 揚雄已老死,誰爲問遺經king。 石箧漸以散,藜光猶然青tshing。 故人扶大雅,古誼照晨星sing。 一甕玉醅酒,殘編細細拎ling5。 「拎」之一字,成於明清
Thumbnail
拎不清,已經進入通用語,拎的對應漢字是甚麼呢? 《蘗齋来鄞謁監司飯予双韭山房惓惓萬八先生遺書可感也》清 · 全祖望 揚雄已老死,誰爲問遺經king。 石箧漸以散,藜光猶然青tshing。 故人扶大雅,古誼照晨星sing。 一甕玉醅酒,殘編細細拎ling5。 「拎」之一字,成於明清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明明是千年前的書家、明明是難懂的外文,但只要仔細觀察,就好像能與千年前的那個人同步。
Thumbnail
明明是千年前的書家、明明是難懂的外文,但只要仔細觀察,就好像能與千年前的那個人同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