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怎麼看龔自珍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其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也就是尚書文本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翻譯是字符轉換、以新換舊?現代人的翻譯一般指替聽說讀寫兩門無法溝通的語言的人之間做的轉換,所以好像又不只這樣。

再者,同樣19世紀的清朝學者、活到20世紀的近代人皮錫瑞(1850-1908)說:「許慎孔子寫定六經,皆用古文;然則,孔氏與伏生所藏書,亦必是古文。」

意思是,漢初以《尚書》學問開班招生、收徒傳道授業的濟南人伏生,既然原國籍是在東方的六國境內,拿私房的尚書來教當代人時,其所本者,一定也是用六國古文所寫的材料,如同史記說「孔氏有古文尚書」。

另外《史記儒林列傳》說:「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特別的是,這裡有個典故是,相傳伏生當時是憑記憶「口授」給晁錯這名文帝派來求取先秦書經的官員的。

「口授」!如果孔安國「以今文讀之」是「翻譯」,伏生用「口授」算不算是「口譯」?見仁見智了,若是,今文尚書原來是口譯版的先秦尚書,是另一個翻譯版本……

總之,姑且說「以今文讀之」這件事,有「翻譯的成分」好了,以免鑽牛角尖。說是「翻譯版本」,來看看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這兩個「翻譯版本」的差別。

《漢書藝文志》說:「劉向以中古文校………經文……文字異者七百有餘。」同一份先秦的原文讓不同譯者翻譯譯文一定不一樣,在正常不過。

但兩漢時人在讀的古文尚書後來失傳了,現在傳世的尚書當中的古文尚書部分,是魏晉時人「二創」的偽古文尚書,後人現在永遠不可能知曉兩個「翻譯版本」真正的差別了,是嗎?

現代人、日本學者內野熊一郎(1904-2002)在《漢初經學の研究》(PS.下表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但程書中未交代內野熊一郎的方法)有整理出幾個今古文尚書「翻譯版本」的差別:

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作者重製表

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作者重製表


兩個「翻譯版本」之間,乍看只是「單字」層次上的差異。

想知道的是,先秦的原作指的是哪個意思呢?後世的讀書人做了好多考據工作,這項工作到了21世紀的現在仍在進行,即使有各種說法可供參考,但我想是它們是Lost in Translation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4/05/16
與歐洲史相較,中國是一個歷史記載相對完整的國家,《尚書》是一部最早的史書。近現代歐洲,各國都留存有檔案室,提供一手史料。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研究,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後來的德意志皇帝)的手札,這個國王終其一生都有做雜記的習慣,是比日記還簡短扼要的記事本。有人以國王的手札做研究,寫了一本書︰在他未當上國王時,與一名波蘭公主相愛十幾年而無法結合的故事。腓特烈大帝著作等身,一輩子都在寫書,他留下來的書信都有刊印發行,所留下的史料更豐富了。研究歐洲史有很大一部分要靠研讀書信與日記來瞭解。
麥康納-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16
薇亦柔止 沒有爬梳啦。就是看看那些「基本工作」做過度的「國學」學者的專著,再寫些自己的想法。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4/05/16
我記得《Lost in Translation》是一部好萊塢電影,我有看過,描述一個無法入境的空中旅人。
麥康納-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18
薇亦柔止 想了想,根據你的描述,發現你可能跟這片搞混了🤔😎https://images.app.goo.gl/e1bNmK1Y3ubUNp919
avatar-img
麥康納的沙龍
24會員
21內容數
一介民科寫點科幻,還有聊聊重新學習漢字&漢語的想法,歡迎交流指教
麥康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收到這個月的《冠羽》(我是很資淺的台北市野鳥學會會員)。這一期篇幅最長的文章〈啄木鳥與人類的關係〉,作者黃有利,讀下來覺得蠻有意思。 行為特徵明顯的啄木鳥,是知名度很高的鳥類,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有這樣的一種鳥,不過首先,台灣有啄木鳥嗎?答案是有的,叫「小啄木」(Dendrocopos canica
Thumbnail
2024/09/25
收到這個月的《冠羽》(我是很資淺的台北市野鳥學會會員)。這一期篇幅最長的文章〈啄木鳥與人類的關係〉,作者黃有利,讀下來覺得蠻有意思。 行為特徵明顯的啄木鳥,是知名度很高的鳥類,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有這樣的一種鳥,不過首先,台灣有啄木鳥嗎?答案是有的,叫「小啄木」(Dendrocopos canica
Thumbnail
2024/06/18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2024/06/18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2024/06/10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2024/06/10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剛剛離開的世界 방금 떠나온 세계》 ✍️作者:金草葉 原文作者:김초엽 譯者: 胡椒筒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08/10 📝閱讀記錄: 繼金草葉的第一本書《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之後,這一本《剛剛離開的世界》同樣讓我感動。不同
Thumbnail
《剛剛離開的世界 방금 떠나온 세계》 ✍️作者:金草葉 原文作者:김초엽 譯者: 胡椒筒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08/10 📝閱讀記錄: 繼金草葉的第一本書《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之後,這一本《剛剛離開的世界》同樣讓我感動。不同
Thumbnail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