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下)

更新於 2024/06/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怎麼看龔自珍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其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也就是尚書文本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翻譯是字符轉換、以新換舊?現代人的翻譯一般指替聽說讀寫兩門無法溝通的語言的人之間做的轉換,所以好像又不只這樣。

再者,同樣19世紀的清朝學者、活到20世紀的近代人皮錫瑞(1850-1908)說:「許慎孔子寫定六經,皆用古文;然則,孔氏與伏生所藏書,亦必是古文。」

意思是,漢初以《尚書》學問開班招生、收徒傳道授業的濟南人伏生,既然原國籍是在東方的六國境內,拿私房的尚書來教當代人時,其所本者,一定也是用六國古文所寫的材料,如同史記說「孔氏有古文尚書」。

另外《史記儒林列傳》說:「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特別的是,這裡有個典故是,相傳伏生當時是憑記憶「口授」給晁錯這名文帝派來求取先秦書經的官員的。

「口授」!如果孔安國「以今文讀之」是「翻譯」,伏生用「口授」算不算是「口譯」?見仁見智了,若是,今文尚書原來是口譯版的先秦尚書,是另一個翻譯版本……

總之,姑且說「以今文讀之」這件事,有「翻譯的成分」好了,以免鑽牛角尖。說是「翻譯版本」,來看看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這兩個「翻譯版本」的差別。

《漢書藝文志》說:「劉向以中古文校………經文……文字異者七百有餘。」同一份先秦的原文讓不同譯者翻譯譯文一定不一樣,在正常不過。

但兩漢時人在讀的古文尚書後來失傳了,現在傳世的尚書當中的古文尚書部分,是魏晉時人「二創」的偽古文尚書,後人現在永遠不可能知曉兩個「翻譯版本」真正的差別了,是嗎?

現代人、日本學者內野熊一郎(1904-2002)在《漢初經學の研究》(PS.下表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但程書中未交代內野熊一郎的方法)有整理出幾個今古文尚書「翻譯版本」的差別:

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作者重製表

出處:程元敏《漢經學史》,作者重製表


兩個「翻譯版本」之間,乍看只是「單字」層次上的差異。

想知道的是,先秦的原作指的是哪個意思呢?後世的讀書人做了好多考據工作,這項工作到了21世紀的現在仍在進行,即使有各種說法可供參考,但我想是它們是Lost in Translation了。

avatar-img
22會員
21內容數
一介民科寫點科幻,還有聊聊重新學習漢字&漢語的想法,歡迎交流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康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前五個是雙方陣營重複的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前五個是雙方陣營重複的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6讀古文不看註解 同學朋友皆知我讀古文不看註解翻譯。一目了然。字字拆卦象。 執著翻譯再現無法視其真相。已和當下瞬間演作背離。已再現執著低頻能量。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Thumbnail
如果文學只是要有所啟發的話,不要說周星馳,魯夫跟櫻木花道可真的比國文課要明白易懂多了。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Thumbnail
回想起來,我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閱讀中國古典作品。果其不然,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退步了不少,幸好這個系列附設了詞語注釋和全文翻譯,所以我順利將這本積壓多年的《世説新語》讀完啦啦啦! 話說我自小就覺得古人的生活佚事非常有趣,他們的事蹟經常令我這位現代人大為震驚。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6讀古文不看註解 同學朋友皆知我讀古文不看註解翻譯。一目了然。字字拆卦象。 執著翻譯再現無法視其真相。已和當下瞬間演作背離。已再現執著低頻能量。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Thumbnail
如果文學只是要有所啟發的話,不要說周星馳,魯夫跟櫻木花道可真的比國文課要明白易懂多了。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Thumbnail
回想起來,我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閱讀中國古典作品。果其不然,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退步了不少,幸好這個系列附設了詞語注釋和全文翻譯,所以我順利將這本積壓多年的《世説新語》讀完啦啦啦! 話說我自小就覺得古人的生活佚事非常有趣,他們的事蹟經常令我這位現代人大為震驚。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