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冷漠了!為臺灣,勇敢一次!

桌長10-avatar-img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 蔡其昌

・圖片: 蔡其昌


昨晚又收到家人的訊息。

「我們很擔心你,怕你發生危險,不要公開表態,好嗎?」

看了很難過,猶豫了許久不知道怎麼回。

為什麼?在一個民主國家,我們正當行使憲法給予人民權利時,我們卻要害怕?卻要噤聲?

害怕。

怕誰?怕什麼?

怕發聲的代價太高?怕我們根本無力改變什麼?

我不知道這種歉疚感從何而來,明明決定發聲,是因為想保護身邊重要的人。

正是因為這塊土地上,有我的家,有我所愛的人,所以我更不希望就這樣失去它。

人總是在快要失去時,才會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切有多珍貴。

過去我並不是一個熱衷於政治的人,我自認理性中立,但現在我才明白那其實是冷漠。

我覺得政治整天吵吵鬧鬧、互相抹黑,也不知道誰對誰錯,就算抱怨,也不能改變什麼。

上一次這麼認真參與,是太陽花運動的時候,但結束後,政治又再次在我的生活中變得遙遠。

除了參與投票外,我不看新聞,不討論政治,我討厭把政治人物偶像化,把一個人捧上天,再重重摔下,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玩?反而沒辦法客觀公平的評斷他。

但從去年的國會擴權開始,突然讓我從歲月靜好的夢中驚醒。

原來不去積極的參與政治,結果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你是誰?」

如果問日本人,他會理所當然地說:「我是日本人。」

韓國人呢?當然是「韓國人。」

但台灣人呢?明明生長在這塊土地,明明有獨立運作的政府,但卻沒有喊出我們是一個國家的自由,永遠得要看別人臉色。

只因我們的國族認同,從來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場被不斷重塑、割裂、爭奪的歷史。

曾經是殖民地,被不同政權統治,但我們從來沒有一次,能自己決定我們是誰。

我是台灣人,但國家叫中華民國。

護照寫著 Republic of China,也寫著Taiwan,但我們比賽只能叫 Chinese Taipei。

我們的國旗不能在奧運升起,國歌也不能播放。

我們習慣了這個國家的名字被妥協,

我們習慣了自己沒有選擇,

我們習慣了「這件事跟我沒關係」。

然而,運動場上卻有一種純粹的「台灣」。

棒球、羽球、舉重、拳擊⋯⋯不管是哪一個運動,我們支持的都是「台灣選手」,我們毫不猶豫地喊出「Team Taiwan」!

那一刻,我們知道自己是誰。

可是,當我們面對國家的發展方向、面對民主的挑戰時,為什麼我們卻選擇冷漠?

明明是那麼渴望,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名字。

明明是那麼渴望,讓世界知道,我們來自台灣。

我們可以為球場上的勝負熱血沸騰,為什麼不能為國家的發展方向而關心?

這一次,我們不能再冷漠了。

因為當我們繼續冷漠下去,我們將永遠失去這個名字。

這場民主對抗獨裁、名為「大罷免」的比賽,是屬於台灣的關鍵的戰役。

我們都是擂台上的選手,沒有條件缺席!

如果只有一個人,我們會害怕被盯上。

但如果是一群人呢?

當大家一起站出來,我們的聲音,就讓他們再也無法忽視。

今天看到台中這麼多鄉親站出來的這一幕,我好感動。

改變不是不可能,只要我們能夠團結。

這次,讓我們像喊「Team Taiwan」一樣大聲地說:

「這是我的國家,我要決定它的未來!」

支持大罷免,一起為了台灣,勇敢一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桌長10
7會員
35內容數
擁抱真實的自己,就也能同理對方的脆弱 收聽Podcast:隔壁的桌子 https://solink.soundon.fm/nextable
桌長10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國民黨提案修法,想把「特別預算」的緊急動支權從行政院收回給立法院! 這是影響重大的修法,這不是監督,這是癱瘓政府! 國民黨提案修正《預算法》第83、84條,要求: • 行政院若要提出「重大政事」的特別預算(例如:戰爭、災害、經濟巨變),必須先經立法院同意,才可提出(原本不需要)。 • 同時刪
Thumbnail
2025/04/14
國民黨提案修法,想把「特別預算」的緊急動支權從行政院收回給立法院! 這是影響重大的修法,這不是監督,這是癱瘓政府! 國民黨提案修正《預算法》第83、84條,要求: • 行政院若要提出「重大政事」的特別預算(例如:戰爭、災害、經濟巨變),必須先經立法院同意,才可提出(原本不需要)。 • 同時刪
Thumbnail
2025/04/13
跟深藍的家人吵了三個月,能貼能分享的資訊都貼了,能說的也都說了,原本希望哪一個議題可以打到他,結果只是越吵越兇。 今天把我們的對話丟給GPT,請它分析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它幫我將各自的立場、討論的議題整理成表格,也點出我們溝通上的盲點和問題,讓我發現,我們不是立場不同而已,而是根本在雞同鴨講。
Thumbnail
2025/04/13
跟深藍的家人吵了三個月,能貼能分享的資訊都貼了,能說的也都說了,原本希望哪一個議題可以打到他,結果只是越吵越兇。 今天把我們的對話丟給GPT,請它分析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它幫我將各自的立場、討論的議題整理成表格,也點出我們溝通上的盲點和問題,讓我發現,我們不是立場不同而已,而是根本在雞同鴨講。
Thumbnail
2025/03/25
前幾天許多人為剴剴案上街頭,其中有位女性在受訪時表示,她不知道總統是誰,平時也沒在看新聞,沒在關心政治。 此話一說,所有人傻眼。 有些人笑她,但其實這些人,超乎想像的多。 就像我之前提過的,我有個朋友,當我跟他分享立法院的事情時,他很意外地問我說:「賴清德是民進黨的喔?」,他甚至完全不知道
Thumbnail
2025/03/25
前幾天許多人為剴剴案上街頭,其中有位女性在受訪時表示,她不知道總統是誰,平時也沒在看新聞,沒在關心政治。 此話一說,所有人傻眼。 有些人笑她,但其實這些人,超乎想像的多。 就像我之前提過的,我有個朋友,當我跟他分享立法院的事情時,他很意外地問我說:「賴清德是民進黨的喔?」,他甚至完全不知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相信熱愛自己國家的人,面對有個時常野蠻叫囂要傷害你的鄰國,心中總會焦慮地想做甚麼,而後備自訓或軍事自訓可能會是眾多選項之一。 然而在開始之前,這邊嘗試理性解析一下這整件事情,或許了解一下再決定也不遲。
Thumbnail
相信熱愛自己國家的人,面對有個時常野蠻叫囂要傷害你的鄰國,心中總會焦慮地想做甚麼,而後備自訓或軍事自訓可能會是眾多選項之一。 然而在開始之前,這邊嘗試理性解析一下這整件事情,或許了解一下再決定也不遲。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