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愛與奮鬥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4/06/30 文:中原大學 服務學習中心 文編團 許子齊


外籍新娘」這個詞對於 90 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當時,許多台灣男子會遠赴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迎娶當地女性,而這一稱呼也成為社會對她們的普遍標籤。2003 年,部分台灣人認為這個詞有歧視之意,於是舉辦一場「請叫我 ,讓新移民女性說自己」的徵文活動。最終,多數女性希望被稱呼為「新移民女性」。


這次的採訪對象已經來台生活近 20 年,她經歷了那個充滿偏見的年代,到如今多元包容的社會,相信她的人生故事,必定有許多動人的篇章。

採訪當天杜金歡老師(中間)熱情地與我們分享許多故事。/圖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提供

採訪當天杜金歡老師(中間)熱情地與我們分享許多故事。/圖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提供


一、從越南會計人員到母語教學老師


30 歲,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關鍵階段,年過三十,許多行為會被放大檢視,如事業與婚姻。而這篇故事的主角則因為愛情,讓她選擇在這個年紀從越南嫁到台灣。


她回憶說,起初其實非常排斥台灣,因為當時有許多台灣人到越南娶老婆,她不理解他們為何要到越南娶老婆,而且,她在越南擔任公司的會計兼人資,生活無憂。然而,在一次與台灣公司的合作中,她遇到許多友善的台灣人,於是引發對台灣的好奇,加上自己當時已過適婚年齡和先生的追求,最後決定嫁到台灣。


來台後,她做過許多工作,直到現在加入望見書間,並且在小學擔任母語教學老師。如今,說著流利中文和越南語的她──是來台灣二十年的杜金歡老師。

因為緣分,所以我來到台灣。

杜金歡老師在教學母語時的場景。 / 圖 杜金歡老師提供

杜金歡老師在教學母語時的場景。 / 圖 杜金歡老師提供


二、一個人的餐桌


餐桌上,擺滿了多道美味佳餚,卻只有一副碗筷。偶爾會有人來回走動夾菜,但大多時候都是坐在客廳的電視機前,彷彿這裡才是餐桌,這是她難以適應的用餐文化。她說,在越南,大家習慣席地而坐,圍成一圈吃飯閒聊,熱鬧是餐桌的代名詞。而在台灣,她不理解為何家人或大多數人都與手機或電視機共餐,非常地安靜。


此外,在飲食口味上,她也不太習慣台灣的滷製食品。例如,她就不太喜歡像是八角或肉桂葉等中藥食材。而對於調味料的不熟悉也曾鬧過笑話,有一次,她誤將高粱酒當成料理米酒倒入雞湯,因此被公公打趣罵道:「妳怎麼倒高粱酒啊!要辣死我們啊!」而她跟婆婆則笑得很開心。


然而,令她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段被歧視和誤會的經驗。剛來台灣時,她在報紙的招工欄上找到一份早餐店的工作。由於中文不太流利,她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練習,所以在製作餐點時,總會反覆唸出餐點名稱。這個舉動卻被老闆娘誤解為偷學手藝,並當場將她開除。她說當時因為中文不好,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解釋,所以丟掉了工作。


但她也體會到,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新住民不友善,當她去菜市場買菜時,總會向攤販的婆婆們請教菜名,而她們總是熱心地教自己,並且誇讚她的中文越來越好。那一刻,讓她心裡感到暖暖的。

未知的路上,有碎石,也有鮮花。

杜金歡老師獲得表揚為新住民傑出女性。/ 圖 杜金歡老師 Facebook

杜金歡老師獲得表揚為新住民傑出女性。/ 圖 杜金歡老師 Facebook


三、做女兒的榜樣


女兒,是她在台灣唯一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是她後半生最重要的人。金歡老師多次提到她的女兒很優秀,雖然總是帶著無奈的語氣說女兒把她管得很嚴,甚至越南語說得比自己還好,但提到女兒今年開始讀大學時,她的臉上依然充滿著喜悅及驕傲。


更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女兒也喜歡越南文化,時常想回去越南,母女之間的日常對話甚至是用越南話來溝通。她說,女兒很愛自己,平常都會教她中文,雖然對她很嚴格,但這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未來,我也想讀大學」金歡老師這麼說道。這不只是因為她喜歡學習,更多的是想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成為女兒「活到老,學到老」的榜樣

女兒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

金歡老師正在教學製作越南傳統燈籠的情景。/圖 杜金歡老師 提供

金歡老師正在教學製作越南傳統燈籠的情景。/圖 杜金歡老師 提供


四、我是台灣人,我想保護台灣


作為一名來台近 20 年的新住民,金歡老師相信她能更做得更多。加入望見書間後,她舉辦了許多新住民文化分享活動,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老一輩台灣人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


為什麼她特別關注老一輩的台灣人呢?金歡老師說,由於台灣的良好教育,年輕一輩普遍對新住民持友善態度,而老一輩台灣人的觀念仍停留在過往年代,對新住民還是抱有一些歧視與刻板的印象。因此,她希望透過各種活動,讓他們認識與了解越南或其他新住民的母國文化,慢慢改變他們的觀念,讓台灣真正邁向文化共融的多元社會


金歡老師也跟我們分享一個現象:新住民及其子女的人數已經超過原住民族,成為台灣第二大族群,未來將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她希望促成一個良好友善的社會環境,並期盼新二代能成為國家的棟樑,讓台灣變得越來越好。最後,她想對大家說:「我是杜金歡,我是台灣人,我想保護台灣!

我想這不僅是她對台灣社會的期許,其中也有媽媽對女兒的囑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原文編團的沙龍
1會員
15內容數
我們是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文編團,這是由一群熱愛文字創作的學生所組成,每年透過一個主要議題的分享,採訪相關受訪者,並透過文章與PODCAST分享他們的故事。目標希望能夠透過文字與聲音,讓青年能對特定議題增加關注度,減少社會上的歧視。
2025/01/22
說到移工,你想到哪些關鍵字?在網路或新聞上,你是否曾經看到移工辛酸甘苦談的文章?的確,許多移工來到臺灣,面臨語言障礙、種族歧視或高壓工作等挑戰,但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依然鼓足勇氣,獨自一人來到異國他鄉努力耕耘。
Thumbnail
2025/01/22
說到移工,你想到哪些關鍵字?在網路或新聞上,你是否曾經看到移工辛酸甘苦談的文章?的確,許多移工來到臺灣,面臨語言障礙、種族歧視或高壓工作等挑戰,但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依然鼓足勇氣,獨自一人來到異國他鄉努力耕耘。
Thumbnail
2025/01/22
訪談陳宏文先生是一次臨時的安排,而這場訪談卻讓我收穫滿滿。初次見到陳宏文先生時,他俊俏的臉龐和得體的穿著,讓人一時分辨不出他是外國人,加上他流利且沒有口音的中文,讓我誤以為他是台灣人。
Thumbnail
2025/01/22
訪談陳宏文先生是一次臨時的安排,而這場訪談卻讓我收穫滿滿。初次見到陳宏文先生時,他俊俏的臉龐和得體的穿著,讓人一時分辨不出他是外國人,加上他流利且沒有口音的中文,讓我誤以為他是台灣人。
Thumbnail
2024/12/22
學外語,可能是許多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不管是為了考試反覆背誦英文單字,還是週末滿檔的外語補習課程,,我們都曾為了學習語言付出努力。但你是否也曾夢想,透過外語敲開世界的大門?甚至有一天能用另一種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嗎?
Thumbnail
2024/12/22
學外語,可能是許多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不管是為了考試反覆背誦英文單字,還是週末滿檔的外語補習課程,,我們都曾為了學習語言付出努力。但你是否也曾夢想,透過外語敲開世界的大門?甚至有一天能用另一種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外籍新娘」這個詞對於 90 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當時,許多台灣男子會遠赴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迎娶當地女性,而這一稱呼也成為社會對她們的普遍標籤。2003 年,部分台灣人認為這個詞有歧視之意,於是舉辦一場「請叫我 ,讓新移民女性說自己」的徵文活動。最終,多數女性希望被稱呼為「新移民女性」。
Thumbnail
「外籍新娘」這個詞對於 90 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當時,許多台灣男子會遠赴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迎娶當地女性,而這一稱呼也成為社會對她們的普遍標籤。2003 年,部分台灣人認為這個詞有歧視之意,於是舉辦一場「請叫我 ,讓新移民女性說自己」的徵文活動。最終,多數女性希望被稱呼為「新移民女性」。
Thumbnail
寫於2006-09-07 這是在知識+看到的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媽媽是外籍新娘,會不會覺得很自悲? 當時我心有感觸的回答: 有研究指出, 混血的小孩不論是智商或外表都比一般小孩要來的優良(只要有好好培養的話), 因為他們擁有兩種血統的基因, 而且因為父母是不同國籍, 所以小孩一生下來就可以學會兩種語
Thumbnail
寫於2006-09-07 這是在知識+看到的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媽媽是外籍新娘,會不會覺得很自悲? 當時我心有感觸的回答: 有研究指出, 混血的小孩不論是智商或外表都比一般小孩要來的優良(只要有好好培養的話), 因為他們擁有兩種血統的基因, 而且因為父母是不同國籍, 所以小孩一生下來就可以學會兩種語
Thumbnail
在我們心中對東南亞國家的移工及新住民,是存在著是偏見還是歧視呢?
Thumbnail
在我們心中對東南亞國家的移工及新住民,是存在著是偏見還是歧視呢?
Thumbnail
曾經,鄉下路邊電線杆上貼著的廣告,那些寫著「外籍新娘」與「二十萬」的板子,就是我對外籍新娘唯一的想像。稍大一點之後,從他人那兒聽見外籍新娘:買來的、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買的、說話聲音很吵、不會說中文、不會教小孩、只是想要錢⋯⋯。 如此輕易地,我們談論著她們,直到我們發覺,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Thumbnail
曾經,鄉下路邊電線杆上貼著的廣告,那些寫著「外籍新娘」與「二十萬」的板子,就是我對外籍新娘唯一的想像。稍大一點之後,從他人那兒聽見外籍新娘:買來的、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買的、說話聲音很吵、不會說中文、不會教小孩、只是想要錢⋯⋯。 如此輕易地,我們談論著她們,直到我們發覺,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ê統計,新住民到今已經佔台灣總人數ê 2.4%。另外,對內政部ê資料內底會當估算,新住民二代人數有40外萬,in已經是台灣民族當中真重要ê一部份。這寡人對家己ê身分有啥物款ê看法和體會leh?本期「走揣」訪問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透過受訪者分享ê故事,chhōa逐家熟識你毋知影ê新二代。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ê統計,新住民到今已經佔台灣總人數ê 2.4%。另外,對內政部ê資料內底會當估算,新住民二代人數有40外萬,in已經是台灣民族當中真重要ê一部份。這寡人對家己ê身分有啥物款ê看法和體會leh?本期「走揣」訪問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透過受訪者分享ê故事,chhōa逐家熟識你毋知影ê新二代。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資料統計,新住民已佔台灣總人口的2.4℅。另外,從內政部資料中可推估,新住民二代的人口數高達40餘萬人,他們已經成為台灣民族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這之中,他們又對自己的身分,有什麼樣的看法與體會呢?本期「走揣」採訪了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將以他們的分享為基礎,帶大家認識你所不知道的新二代。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資料統計,新住民已佔台灣總人口的2.4℅。另外,從內政部資料中可推估,新住民二代的人口數高達40餘萬人,他們已經成為台灣民族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這之中,他們又對自己的身分,有什麼樣的看法與體會呢?本期「走揣」採訪了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將以他們的分享為基礎,帶大家認識你所不知道的新二代。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我是一個亞洲人,住在亞洲國家,我們說的是華文,身邊可見的文字都是華語,節慶與人文作風都是華人的,但我並不是在一個純粹的華人國家。   
Thumbnail
      我是一個亞洲人,住在亞洲國家,我們說的是華文,身邊可見的文字都是華語,節慶與人文作風都是華人的,但我並不是在一個純粹的華人國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