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站在第一線看死刑,讀《死前七天》後再論死刑存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死刑存廢的議題一直是備受爭議的法律與倫理議題。支持死刑者認為死刑是對重大罪行的正義,有助於震懾犯罪,保護社會安全;支持廢死者則主張死刑違背基本人權,且存在誤判風險,也無法有效減少犯罪率。那麼死刑應該被保留還是廢除?

不論看到這篇文的你,是哪一方的支持者,我會建議你可以閱讀《死前七天: 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故事》。當然,我也先誠實地說,目前我並不支持完全廢死,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仍然認為在論死刑存廢前,應該先從司法改革下手,而非只有死刑存廢二選一。

但本書確實幫助我更理解這個議題,以及對立面的看法。因此,如果大家對死刑存廢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我強烈建議你閱讀。

關於死刑你是怎麼想的呢?是正義伸張還是挑戰人權?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我都建議可以閱讀這本書。圖片由本人製作。

關於死刑你是怎麼想的呢?是正義伸張還是挑戰人權?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我都建議可以閱讀這本書。圖片由本人製作。

死刑存廢議題似乎很常在網路上被討論,只要有不幸的社會事件出現,比如「無照少年酒駕撞死無辜路人」、「男子捷運持刀無差別攻擊」、「教練性侵20多位男童」的新聞貼文下方,總會有無數的留言討論死刑的存廢。絕大多數的留言都是支持死刑的,認爲這些重刑犯不值得活下去,應該要一命換一命。

而只要提到廢死團體,網路鄉民也是一片罵聲,認為廢死團體是理想主義,「那些沒人性的傢伙憑什麼擁有人權呢?」很多網友會這麼說(然後夾帶著各種問候廢死團體家人的髒話)。確實,看到慘無人道的案件時,我也無法理解為何要倡議廢除死刑,如果只單從人權角度來討論這個議題,似乎也太理想化。

在讀這本書前,我對廢死充滿著疑問,或者說,我對於死刑其實也不了解。在看到這的你,也想請你問問自己,你了解死刑嗎?

因對這個議題的好奇,我們幾個對死刑有不同觀點的讀書會夥伴,決定一起來閱讀由瑞典記者Carina Bergfeldt所撰寫的《死前七天: 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故事》,並且討論彼此對於死刑的看法。藉著這篇文章,也想來跟讀者分享我們的討論,或許能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唷!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Carina Bergfeldt 是瑞典的知名記者,他不只報導過許多重大新聞,也是擁有不少暢銷作品的作家,甚至在瑞典擁有以自己姓名命名的訪談節目(跟艾倫秀一樣,只是他不是搞笑藝人)感覺比較像是類似TVBS看板人物那樣的訪談節目。

根據網路資料,Carina Bergfeldt 曾是 瑞典電視台(SVT) 的特派記者,他製作過美國大選、印度的群體強姦案、墨西哥的毒品販賣等專題報導,報導也屢屢獲獎,是非常優秀的記者。

而身處在廢除死刑超過50年的瑞典*,對於像是美國這樣的現代國家仍持續執行死刑深感興趣,因此Carina Bergfeldt跨越了大西洋,來到位於美國德州的監獄,訪問與死刑相關的人士。她訪問的人包括即將被執行死刑的死刑犯、受過十八年冤獄被平反的無辜受刑人、被害者家屬、執行過89次死刑的典獄長、愛上死刑犯的女人、曾聽過150多位死刑犯告解的牧師、報導將近400次死刑的記者。

為了讓讀者有更全面的視角,作者採訪了非常多重要人士,不過很可惜唯一沒有訪到的就是死刑犯的家屬。

Carina Bergfeldt 嘗試透過不同身份的說辭、不同角度的觀點,以及真實的數據統計,用一篇篇優美但卻絕對現實的文字,為讀者拼湊出死刑的面貌、帶大家思考死刑的意義。

*瑞典於西元1973年正式廢除死刑,最高刑罰為終身監禁。即使如此,服刑人通常在服刑若干年後可申請減刑或假釋。這反映了瑞典司法體系中的重社會復歸原則,重視對罪犯的矯正和再融入社會,而非單純的懲罰。

書籍介紹

不知道大家看完作者介紹會不會覺得「啊、就是廢死聯盟寫的書啊?這不就是要叫他支持廢死嗎?」但其實本書並沒有真的提到應該要廢死,或者死刑是很野蠻的行為這類的話語。

作者是透過一個個案例、一個個觀點的堆砌帶大家看見死刑的不同面向。文中也沒有任何的提問、或者要求讀者反思的文字,因此我認為觀點不同的人也能安心閱讀。說不定你反而從中找到更支持你觀點的內容(總之就是要讀了才知道⬇️)

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呢?故事是從一個死刑犯的案子開始說起。德州警方在偏遠的路段發現一輛拋錨的汽車,在汽車上頭發現了兩具遭受槍擊的屍體,一位年輕的黑人應召女子以及一位年長的男性,他同時也是當地頗具名聲的大學圖書館館長。

如果看過美劇「CSI犯罪現場」的大家, 想必可以感受到這裡面的戲劇性。不過在警方找到動機前,就先找到決定性的證據,並逮捕了犯人 Vaughn Ross,他當時是那位黑人女子的姊姊的男友,在陪審團認為證據確鑿的情況下,Vaughn Ross被判了死刑。

而作者 Carina Bergfeldt 在獲得 Vaughn Ross 的同意之後,決定以他的故事為出發點,帶讀者了解死刑這件事。Carina Bergfeldt 訪問了負責該案的警官、被害者家屬、以及曾經在該監獄工作過的牧師、典獄長。除此之外,為了讓讀者更了解不同身份對於死刑的看法,作者也訪談了另一位死刑犯的戀人、甚至是曾為死刑犯的公民、還有其他的被害者家屬,每個故事都非常仔細,也都會為讀者帶來新的衝擊。

以下我想針對文中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死刑是藉由傷害另一群人給一群人的慰藉

不知道對於大家來說是不是新觀點呢?但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才清楚地意識到這件事。受害者有家屬,死刑犯也有家屬。

🌟看到這裡的時候,都會想到「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片段,謝瓊煖演得超好。

見過無數次死刑、前典獄長,看過死刑犯的家屬在執行時哭到昏厥,他在文中說到:「死刑這件事,沒有人是贏家,他不是終結,包括死刑在內的每一個死亡,都創造了新的傷口,大家都輸了。」確實,失去重要他人總是令人痛心,而死刑這樣「事先計劃的謀殺」更讓人難以呼吸,因為死刑犯家屬會更清楚知道死刑犯的死期,而且無能為力。

不過從被害者的觀點來看,當看到傷害妹妹的兇手被執行死刑時,被害者家屬 Jan Brown 則說:「這是正義、對我、對我妹妹都是。」、「他(死刑犯)嚥氣那一個,就好像是身上一塊大石頭掉下來了,我終於能鬆一口氣。」對於早已承受巨大痛楚的被害者家屬而言,死刑反而是一種慰藉,是一種放下的契機。

常常看到網路上說「死刑就是以命抵命」,確實、物理上來說好像是這樣,然而也不可否認死刑擴大了這個案件對社會本身的傷害,傷害並不會隨著死亡結束,被害者家屬不會因為犯人死了而忘記失去親人的痛,死刑犯的家屬也會不斷想起失去重要他人的痛。

畢竟失去親人的痛,是一輩子難以忘記的。

失去重要他人的痛很難痊癒,即便時間不斷流逝,我們小心翼翼的不去觸碰,但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刻,再次疼痛。

有些人可能會說:「就是死刑犯活該呀!誰叫他要做這些事!不做就不會對社會有傷害了、誰叫他要犯法,是!他!先!的!」先說,我完全理解這個觀點,死刑犯(我們先假設沒有誤判、他自己意識清醒地情況下認罪)就是做錯事,做錯事的人本來就應當要接受懲罰。但我在這個觀點只是想讓大家意識到死刑本身、不完全代表著社會正義的伸張,因為社會中還是有人因「死刑本身」受到嚴重的傷害。

欸不過、這難道代表我支持廢死嗎?好像也不是。因為我在書中讀到恐怖的事情,老實說讓我更難以支持「現在就廢死吧」這種言論,那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各種刑案。

死刑犯之所以為死刑犯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話,形容死刑犯的可怕。

如果大家跟我爸媽一樣,很喜歡看「台灣啟示錄」這類型的節目,就會知道台灣其實也發生過非常多重大刑案。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像是全台知名的「白曉燕命案」、「八里雙屍命案(媽媽嘴命案)」、「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當然如果大家有看過「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劇的話,應該也會聽說過他的事件原形「湯英伸滅門血案」。

⬆️「八尺門的辯護人」很好看,不過網路聲量似乎不高,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以上的案件都非常慘忍可怕,除了八里雙屍命案是無期徒刑,之外其餘三件則都是死刑定讞。不過本書提及的兇案也是不容小覷。

前面提到 Vaughn Ross 殺害了女友的妹妹與他的恩客(大學圖書館館長),兩個被害者分別中了六槍(其中三槍在頭部)、五槍。而另一個死刑犯案件的受害者家屬 Jan Brown 9歲的妹妹則是被從自家門口拐走,在森林中被行刑式射擊(受害者跪下、犯人以槍抵著他的後腦勺射擊)而亡,而且被包裹在垃圾袋中拋屍。

聽起來已經等同於 CSI的情節了對吧?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書中提到,有個死刑犯案件是一名男性衝進一個女性的家中,不僅強暴了該名女性,還當著她的面殺了他兩歲的兒子。而不幸的是,當天這位女性的兩位女性朋友來訪,其中一位還帶著一個三歲的女兒,然後如你所想,這位男性強姦了所有女性,然後再把她們全部殺害。這個故事真的有夠噁心到我覺得美國真危險。

⬇️別忘記美國有非常多知名變態殺人魔,還被Netflix拍成影集

還有更恐怖的案件,我實在是寫不出來,大家請自己去看書。但我看完那個章節時,我的結論真的就是,有些人真的不能活在這個世界上,太可怕了。我無法想像只有「終身監禁」這樣的處罰,能否真的將這群變態從我們的社會移除,難道他們不會有機會像是阿茲卡班的逃犯一樣跑出來嗎?(我們可沒有催狂魔欸)

⬆️小時候看到貝拉雷斯壯我都嚇得要死,她真的好瘋好可怕。

我也很好奇沒有死刑的瑞典,難道就不會有這種可怕的重刑犯嗎?事實上,還真的有。根據新聞報導,2006 年 Kurt Niklas Lindgren 被控犯下多起性侵案,受害者中包括一個案發時年僅 14 歲的幼女,罪名成立後他被判入獄 14 年,他也被當時的媒體稱作瑞典 21 世紀最惡名昭彰的罪犯之一。

然而也是這樣的人在 2015年假釋出獄,關不到10年。我真的不能理解被害者家屬要怎麼接受這件事,也會非常擔心他會不會再犯,但很遺憾因為沒有後續報導,所以也無法為大家說明這件事的後續。只能雙手祈禱一切平安。

回到主題,我對於廢除死刑的配套措施,如終身監禁、假釋仍有很多的疑慮。根據BBC的報導,瑞典在教化犯人明顯有比台灣更清晰的目標與更完善地執行,也能降低再犯的機率,以及重大刑案的件數。但重點就是要有配套措施呀。為了這點,我也很好奇廢死聯盟,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以下是他們的回覆

我想,或許在配套措施更完整的情況下,社會上或許會有更多人支持廢死吧。

簡短心得&我與夥伴們的討論

前面有提到,本書是和讀書會的夥伴們一起閱讀討論的,我們討論的題目包括:

  • 哪一個死刑犯故事最觸動你?為什麼這個故事特別讓你有感?是他的遭遇、心境轉折,還是其他原因打動/觸怒了你?
  • 作者在書中描寫了許多死刑犯與家人的互動,像是通話、通信、最後的道別,你認為若是自己的至親犯下重罪,你會如何面對?執行死刑時,你會去觀禮嗎?
  • 如果你是受害者家屬,你會希望加害者被判死刑、被處死嗎?你會選擇觀看死刑的執行過程嗎?
  • 作者描寫了紀錄死刑過程記者的心境變化,對於必須做這份工作的人,你有什麼想法?你會想嘗試這份工作嗎?
  • 整本書透過德州的死刑制度,讓我們思考死刑存廢的議題。讀完後,有什麼情節或段落改變了你原本對死刑議題的看法?或是更加堅定你原有的立場?你覺得死刑可以降低犯罪、可以達到威嚇的效果嗎?

難得讀書會討論嚴肅的題目,但大家都非常認真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學到非常多。此為示意圖。

我非常感謝本次出題跟推薦書籍的夥伴,我覺得因為閱讀這本書、大家一起討論這些題目,我們從感性出發、又回到理性的層面去思考死刑存廢的問題。大家也一一釐清了一些以前常被混在一起的觀念。

比如說,像我前面有提到,我非常擔心在沒有死刑的情況下,這些死刑犯是否有機會回歸社會、並犯下罪行?讓這個社會回到危險的狀態。但夥伴們就有提醒我,這並不是「死刑」的問題,而是假釋的規範、評判標準是否完善。

「死刑存廢」本身應該討論的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系統是否有資格,因為他的罪行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呢?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論是從理性(死刑無法降低犯罪數據)或是感性(死刑是在製造傷害的負面循環)來看,死刑並不是改善社會的最佳解。

那麼,什麼是最佳解呢?

我真的不知道。我認為或許教育才是改善社會的最佳解,但現在的教育制度似乎仍有非常多的改善空間,因此再一次問我是否支持死刑存廢,我只能回答,這個問題背後仍有非常多困難待解決。

但我真的理解,一個社會要繼續進步,廢除死刑會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該怎麼好好的走到這一步。我真的不知道。

如果讀到這邊的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跟我討論,但請不要罵我拜託、我身心脆弱,一不小心可能會告你(?)所以理性溝通喔!啊也是可以不要回我,直接去看這本書。那麼我們下篇文見,byebye!

「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從小到大父母、跟師長都是這樣說的,我跟著這句話長大,現在想把我從中學到的,都與大家分享。 在這裡不侷限書籍類別,從自我成長、到理財學習,社會科學到虛構小說都有,願大家都能在這,找到讀書的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分享了枡野俊明的書籍《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探討在生活中如何保持情緒平衡與淡泊心態。作者通過99個箴言及其背後的故事,指導我們應對外界變化與人際困擾。這本書不僅實用且易讀,相信能幫助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4/5《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看過多少跟時間管理有關的書,但仍不會管理時間?比起閱讀生產力大師的作品,今天就讓我們來讀讀普通人的時間管理成長史——《原子時間》。同樣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作者不希望生活只剩下「工作」,致力於善用下班後的時光,塑造精彩的個人生活。透過這本書,我們也有機會按照著他的軌跡,一步步打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5/5原子時間
高木直子在臺灣出道20週年了!她是在日本、台灣、甚至中國大陸都擁有眾多粉絲的圖文作家,以分享日常生活為主題,在作品中表達了自己的成長和快樂。本篇文章介紹了她的生平簡介、作品相,以及她從一個人到不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這篇文章希望讀者透過瞭解高木直子的作品,獲得更多生活的美好靈感。
經營自媒體變成全民運動。網紅產業飛速成長,但背後伴隨著亂象之多,2023年更被媒體戲稱為「網紅翻車之年」。「網紅真的很好賺嗎?」如果你也對網紅產業充滿好奇,那就來閱讀由英國記者 Symeon Brown 所撰寫的報導文學《底層網紅:時尚、金錢、性、暴力……社群慾望建構的最強龐氏騙局!》。
3/5底層網紅:時尚、金錢、性、暴力……社群慾望建構的最強龐氏騙局!
「到底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這大約是行銷學習社團最常出現的問題,行銷方式百百種,且消費者心理千變萬化,作為行銷人,該怎麼屢戰屢勝呢?如果你也是正在學習中的行銷菜鳥,閱讀《峰值體驗》或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靈感!
闊別兩個月,我終於又回到了《歡迎光臨夢境百貨》系列的懷抱,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在這集的野心似乎更大了。不僅帶有更多的魔法、特別的世界觀,更試圖用最溫柔的筆觸,帶領讀者關注身障者、憂鬱症、自裁者等議題,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歡迎光臨夢境百貨2:找回不再做夢的人》。
本文分享了枡野俊明的書籍《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探討在生活中如何保持情緒平衡與淡泊心態。作者通過99個箴言及其背後的故事,指導我們應對外界變化與人際困擾。這本書不僅實用且易讀,相信能幫助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4/5《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看過多少跟時間管理有關的書,但仍不會管理時間?比起閱讀生產力大師的作品,今天就讓我們來讀讀普通人的時間管理成長史——《原子時間》。同樣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作者不希望生活只剩下「工作」,致力於善用下班後的時光,塑造精彩的個人生活。透過這本書,我們也有機會按照著他的軌跡,一步步打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5/5原子時間
高木直子在臺灣出道20週年了!她是在日本、台灣、甚至中國大陸都擁有眾多粉絲的圖文作家,以分享日常生活為主題,在作品中表達了自己的成長和快樂。本篇文章介紹了她的生平簡介、作品相,以及她從一個人到不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這篇文章希望讀者透過瞭解高木直子的作品,獲得更多生活的美好靈感。
經營自媒體變成全民運動。網紅產業飛速成長,但背後伴隨著亂象之多,2023年更被媒體戲稱為「網紅翻車之年」。「網紅真的很好賺嗎?」如果你也對網紅產業充滿好奇,那就來閱讀由英國記者 Symeon Brown 所撰寫的報導文學《底層網紅:時尚、金錢、性、暴力……社群慾望建構的最強龐氏騙局!》。
3/5底層網紅:時尚、金錢、性、暴力……社群慾望建構的最強龐氏騙局!
「到底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這大約是行銷學習社團最常出現的問題,行銷方式百百種,且消費者心理千變萬化,作為行銷人,該怎麼屢戰屢勝呢?如果你也是正在學習中的行銷菜鳥,閱讀《峰值體驗》或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靈感!
闊別兩個月,我終於又回到了《歡迎光臨夢境百貨》系列的懷抱,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在這集的野心似乎更大了。不僅帶有更多的魔法、特別的世界觀,更試圖用最溫柔的筆觸,帶領讀者關注身障者、憂鬱症、自裁者等議題,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歡迎光臨夢境百貨2:找回不再做夢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選期間曾經出現反對廢除死刑的政見。本篇文章,是要純粹從憲法角度,討論死刑存廢的嚴肅課題。
大法官於近期(112年12月15日)作成112年憲裁字第146號裁定,內容涉及受刑人投票權保障,以下簡析其內容。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如何懲治犯罪者提出了不同見解,由比衍生出不同的刑罰制度。由單純的毀滅肉體去到囚禁靈魂。人類文明走過了上千年,才形成如今我們所見的刑罰制度。由野蠻變得文明,有單純的懲罰罪犯變成對其乎以改造。但難道這就是刑罰制度演化的終結嗎?顯然不是,這裏就是好幾個我對當今刑罰制度改革的建議,來使我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選期間曾經出現反對廢除死刑的政見。本篇文章,是要純粹從憲法角度,討論死刑存廢的嚴肅課題。
大法官於近期(112年12月15日)作成112年憲裁字第146號裁定,內容涉及受刑人投票權保障,以下簡析其內容。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如何懲治犯罪者提出了不同見解,由比衍生出不同的刑罰制度。由單純的毀滅肉體去到囚禁靈魂。人類文明走過了上千年,才形成如今我們所見的刑罰制度。由野蠻變得文明,有單純的懲罰罪犯變成對其乎以改造。但難道這就是刑罰制度演化的終結嗎?顯然不是,這裏就是好幾個我對當今刑罰制度改革的建議,來使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