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說了些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作,他們是受心理學家阿德勒所啟發而寫的。內容的概括如下:

目的論:

引用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人類的行為是受到未來目標的驅動,而不是由過去的經歷所決定。

創傷並不存在:

意指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解釋過去的經歷,而不必被其束縛。

改變是選擇:

人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不改變,往往是因為習慣和舒適區的原因。

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

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責任,不要參與到別人的課題當中。

人際關係中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來自於不被他人看法所束縛。

信任他人: 

不帶防備地展示自己的真實感受與脆弱。這樣能與他人建立起更加健康的關係。

生命的意義來自對社會的貢獻: 

只有把自己視為社會的一部分,並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生活才會充滿意義。


短評:

這本書的確是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感到改變的勇氣,因為書中非常強調個體對人生的自主權。但這本書的論調很容易為身受心理疾病困擾的人帶來負罪感,讓他們認為自己停滯不前是因為自己不願意或沒有足夠的勇氣。

而且阿德勒並沒有否認創傷,他只是認為人是可以改變對創傷的看法,並強調現在和未來比過去重要。這本書卻把創傷後導致的行為形容成患者有留在舒適圈的目的。實在對阿德勒的說法有所扭曲。


內容總結
被討厭的勇氣
3
/5
avatar-img
August Lam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ugust La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異數》由馬爾科姆·格拉威爾著,探討成功的背後因素,強調環境、機會和刻意練習的重要性。書中提出馬太效應,指出已擁有優勢的人更容易成功;一萬小時法則強調練習;智商並非成功保證,文化與家庭背景同樣關鍵。格拉威爾挑戰傳統觀點,認為外部因素比天賦更為重要。
《生活的十二條法則》由喬丹·彼得森提出,強調心理層面的改變,幫助人們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法則包括保持良好姿勢、關愛自己、選擇正確的朋友、誠實與精準表達等,這些法則不僅改變行為,也有助於心理健康。筆者認為,心理上的轉變是改善生活的關鍵,而非單純依靠自律,這本書提供了實踐指南,值得人們參考與應用。
原子習慣的4大法則真的有效嗎?
五腥級盛宴影評:結合七宗罪與救贖的烹飪驚悚片,深度解析劇情、菜單與角色,探討電影中愛與救贖的主題。
《異數》由馬爾科姆·格拉威爾著,探討成功的背後因素,強調環境、機會和刻意練習的重要性。書中提出馬太效應,指出已擁有優勢的人更容易成功;一萬小時法則強調練習;智商並非成功保證,文化與家庭背景同樣關鍵。格拉威爾挑戰傳統觀點,認為外部因素比天賦更為重要。
《生活的十二條法則》由喬丹·彼得森提出,強調心理層面的改變,幫助人們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法則包括保持良好姿勢、關愛自己、選擇正確的朋友、誠實與精準表達等,這些法則不僅改變行為,也有助於心理健康。筆者認為,心理上的轉變是改善生活的關鍵,而非單純依靠自律,這本書提供了實踐指南,值得人們參考與應用。
原子習慣的4大法則真的有效嗎?
五腥級盛宴影評:結合七宗罪與救贖的烹飪驚悚片,深度解析劇情、菜單與角色,探討電影中愛與救贖的主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阿德勒說: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越大。」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其實正要看到問題時會選擇避開的人非常多,這是保護自己的本能。 選擇面對創傷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勇敢。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所有的行為都有意義與目的,拖延也是如此…阿德勒和現實治療都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到一種另類、正向的深層同理,然後重新調整方向。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阿德勒說: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越大。」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其實正要看到問題時會選擇避開的人非常多,這是保護自己的本能。 選擇面對創傷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勇敢。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所有的行為都有意義與目的,拖延也是如此…阿德勒和現實治療都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到一種另類、正向的深層同理,然後重新調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