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

含有「中國思想史」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探討莊子思想中的自由觀,從精神、生死、政治三個面向闡述莊子如何追求自由,以及其背後的觀點。他認為自由需透過「忘」、「化」等方法,去除外在束縛,達到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Thumbnail
探討莊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與其他思想家的關係,並深入闡釋莊子著作中重要名詞的含義,包涵「道」、「天」、「德」、「情」、「性」、「命」、「形」、「心」、「精神」等,從而展現莊子思想的獨特性與其在中國思想史中的位置。
Thumbnail
即便兩個人的對話都可能會誤解對方的意思,更別說是文章,甚至是古人的文章;因此個人覺得想要完全理解到作者的真意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能夠通靈、心電感應等)。
藍醫-avatar-img
2025/06/27
這倒讓我想起了冥想, 我練冥想已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 直到近年,我愈來愈意識到一個現象: 冥想,本是講求「空」、講求放下,是與萬物同在、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 然而這門古老的修行方式,傳到西方後,竟被重新包裝為「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而當它再度傳回東方,便已不再是原來的模樣。 從原本的「空」,變成了「覺察」; 從無所求的觀照,轉變為有目標的專注與調整。 這樣的轉變,使得: 冥想,不再是無為之境,反而成了追求效率、自我優化、情緒管理、增強掌控度的工具。 或許這說明了一件事: 文化的流動,總會夾帶著詮釋與目的。 一旦離開原初的土壤,它所承載的意義,也終將悄悄變了樣。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7
藍醫 確實,文化的交流傳遞,總是會伴隨某種程度的改變,要保留完全的傳統反而是困難的,因為彼此交流的文化會互相影響。 我認為這其實不全是負面的,因為重新詮釋後,也能夠帶給人們不同的意義;關鍵在於,我們要知道原先的冥想和「正念冥想」是完全不同的。
本文作者認為莊子所謂「天人關係」,常被過度簡化地詮釋為自然與人文;若不能明白天∕人之交界與關係,則幾乎無法如實地了解莊子的思想,同時也無法真正地以人的姿態存在。因此他重新疏解莊子書涉及「天」的段落,討論其原發語境與閱讀功能;並將「天人關係」列為並聯的觀念考察。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會爲其母傳曰:「夫人張氏,字昌蒲,太原茲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婦也。世長吏二千石。夫人少喪父母,充成侯家,修身正行,非禮不動,爲上下所稱述。貴妾孫氏,攝嫡專家,心害其賢,數讒毀無所不至。孫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飾非成過,然竟不能傷也。及姙娠,愈更嫉妬
〈徐復觀人性論史──孔子〉中,作者詳細說明了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並探討論語中的兩個「性」字與天道、天命之間的關係。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6
謝謝您的分享❤️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6
旅人小萌 希望對您有用!
〈徐復觀人性論史——孔子〉中,作者詳細說明了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並探討論語中的兩個「性」字與天道、天命之間的關係。
思想史/哲學史是一門很特別的科目,跟其他科目比較,算是考題比較明確的。如果好好準備,高分其實不太困難。 筆者當初對於思想史特別有興趣,幾乎各種思想史課本都有讀過一次,覺得有些書雖然寫得不錯,但是對於考試幫助不大;畢竟,考試是要你短時間輸出,而非做研究般慢慢推理,讀好一本書,遠比你多讀很多本重要。以
Thumbnail
中國思想史考前必必讀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1/25
現在考這個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