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徐復觀人性論史——孔子(上篇:孔子之地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此篇作者詳細說明了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並探討論語中的兩個「性」字與天道、天命之間的關係。

 

孔子用一生時間,將春秋時代的名詞概念賦予更深厚的意義;例如「君子」、「小人」在先秦時期原指上位者和平民,而孔子所稱的君子則更富有個人素養上的意義。

 

作者說明論語的主張有幾種不同表達方式。「微言」是根據道理本身立言而不考慮現實環境;「大義」是根據現實環境所作的改良性主張。且同樣的話,表達方式也因人而異,有的僅適用特殊對象,有的則可代表一般原則。有些人並未將上述表達方式分別釐清,便以為是論語的矛盾;且由於當時的政治因素影響,許多解釋扭曲了原意,尤其是君臣父子等人倫方面。

 



作者多從「微言」方面說明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貢獻與地位:


第一點,中國文化史上是由孔子發揚並實踐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孔子的普遍平等,作者以三點來說明。其一,孔子把原先階級上的君子小人之分,轉為德性上的區別,因而打破社會政治上的階級限制,始階級不再是決定人生價值的因素。其二,孔子打破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障壁,他主張有德者才適合掌握政治權力,統治者應實行以身作則的德治。其三,孔子打破了種族偏見,他認為人之間的各種差異只是教育問題。

然而,論語在政治相關的論述,卻引發了兩個大誤會,其一是「政治叛逆」的說法,說孔子是「勸下亂上,教臣殺君…」;其二是以為孔子的政治目的是想恢復周初的封建秩序。關於誤會一,有人認為論語與左史的記載不合而不可信。然左史是以國政為中心紀錄,且是輾轉傳錄而成;而論語的紀錄是以孔子為主,且是門下弟子的親眼見聞。如此一來,怎能據左史反疑論語?誤會二則是源自孔子說的「吾其為東周乎」、「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實則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以天下為公之形象化的堯、舜為依歸。而當顏回問為邦,孔子答「行夏之時,乘殷之格,服周之冕,樂而韶舞」,此為斟酌四代,何嘗以周為限?

 

第二點,孔子開闢了內在人格世界——「仁」。

孔子之前的道德觀念都是外在的知識、行為,是以客觀世界的標準衡量出來的。而違仁不違仁,是無法量化的、屬於人的內部精神世界;此時人本自有主體性,不需要求客觀世界的外在條件。孔子將客觀的知識當作開闢內在人格世界的手段,而內在人格世界的價值則是改進客觀世界的動力與原則。

 

第三點,孔子奠定了中國學術發展的基礎,開始有「學的方法」。

學的方法須由反省、自覺而來。為學的精神,一忠信,二求知,三立德。何為忠信?如朱元晦言「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無論在德性、求知等方面,一切方法、功夫,皆應以忠信之道貫徹。

求知的方法,必也學思並重,必也正名。思要以學得的東西作為材料,以主觀思考加以檢別、消化,進而「闕疑」、求證,並由已知去推理未知。孔子言「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即因不思而沒有推理能力。孔子說的正名,包含知識、行為方面。他認為正名是為了語言表達的正確,而這正是行為正確的基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即是。

立德的方法,重在實踐,重在內省。透過實踐,方能下學而上達。舉凡孝弟為仁之本、忠恕為貫徹之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等為仁之目,皆是下學;此種下學本身便含有上達的可能性。孔子總是提點學生們要落實在生活中,否則便淪為空談。為何要內省?因為立德須探討人的行為動機,所以要探討自我、反省自我。如「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與積極的內省相對的,是消極的改過。「過則勿憚改」便是孔子對於消極改過的批判。

 

第四點,孔子肯定了教育的價值,並對於教育方法有偉大啟發;也就是「有教無類」的個性教育。

他雖認為中庸是最理想的性格,但當他說「古之狂也肆…古之愚也直」這類話時,都是建立在各種不同個性中發現其善處、長處並成就之。

 

第五點,孔子透過總結整理古代文獻,將過去的文化賦予新的意義,以啟迪之後的文化。

 

第六點,孔子思想中隱含了性與天道的合一,即為內在人格世界的完成。



下篇:論語中的兩個「性」字與天道、天命之間的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思故我在∣自由靈魂的沙龍
8會員
85內容數
我開始寫作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留下自己存在的證明。 廣義來說,這些文章大概都算一種怪誕的自我介紹吧。 但是其實我並未了解全部的自己,而我將用一生的時間來體會。 盼這些內容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2025/04/26
閱讀〈論論語之「學」〉後,對於「上達」與「下學」的關係進行細思。
2025/04/26
閱讀〈論論語之「學」〉後,對於「上達」與「下學」的關係進行細思。
2025/04/08
《冷思考》提供現代人應對資訊爆炸和社群衝突的策略。透過實際案例,引導讀者練習情緒管理、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4/08
《冷思考》提供現代人應對資訊爆炸和社群衝突的策略。透過實際案例,引導讀者練習情緒管理、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4/03
本文探討歷史偉人的真價值,並比較孔子、釋迦牟尼和耶穌等聖賢人格之差異。以學者、天才、英雄、豪傑等類型與聖賢相比,最後指出孔子圓滿境界的獨特性,在於其不自居於圓滿,不斷學習與實踐。
Thumbnail
2025/04/03
本文探討歷史偉人的真價值,並比較孔子、釋迦牟尼和耶穌等聖賢人格之差異。以學者、天才、英雄、豪傑等類型與聖賢相比,最後指出孔子圓滿境界的獨特性,在於其不自居於圓滿,不斷學習與實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至聖先師鈞鑒:   春秋微言尊道德,後學銘感天之高明地之博厚,現今幸聞夫子之言行處世行誼,如浩日東昇,洋洋乎海闊容川、闇地微光破千年暗,頓然陶醉於書海之中 ! 惑乎?夫子不識小子何者,且容小子自述,祈請夫子包涵指教。   小子身處中國東南隅之小島人氏,此小島謂「蓬萊仙島」也,現今世界留傳中國
Thumbnail
至聖先師鈞鑒:   春秋微言尊道德,後學銘感天之高明地之博厚,現今幸聞夫子之言行處世行誼,如浩日東昇,洋洋乎海闊容川、闇地微光破千年暗,頓然陶醉於書海之中 ! 惑乎?夫子不識小子何者,且容小子自述,祈請夫子包涵指教。   小子身處中國東南隅之小島人氏,此小島謂「蓬萊仙島」也,現今世界留傳中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第二)。 這是孔子在告誡作為君子,應當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用小人來反襯。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對人一視同仁,而不應當厚此薄彼,與一些人關係親密,而與另一些人關係疏遠。而小人正相反。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親近的意思。甲骨文的『比』
Thumbnail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第二)。 這是孔子在告誡作為君子,應當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用小人來反襯。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對人一視同仁,而不應當厚此薄彼,與一些人關係親密,而與另一些人關係疏遠。而小人正相反。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親近的意思。甲骨文的『比』
Thumbnail
◎孔子曰:[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為何孔子認為教育引發人民的羞恥心非常重要? 孔子生於春秋亂世,國與國之間每月時常發生戰爭,誠信崩壞,人民苦不堪言。必定心有所不忍,孔子認為亂世的發生是政府執政者的政令有問題,只治標不治本,因此提出解方!
Thumbnail
◎孔子曰:[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為何孔子認為教育引發人民的羞恥心非常重要? 孔子生於春秋亂世,國與國之間每月時常發生戰爭,誠信崩壞,人民苦不堪言。必定心有所不忍,孔子認為亂世的發生是政府執政者的政令有問題,只治標不治本,因此提出解方!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人人從小誦讀的三字經有BUG?!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揚雄說人性善惡相混,搞不清楚誰對誰錯,查查孔子怎麼說?結果大老師孔子根本沒說!
Thumbnail
人人從小誦讀的三字經有BUG?!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揚雄說人性善惡相混,搞不清楚誰對誰錯,查查孔子怎麼說?結果大老師孔子根本沒說!
Thumbnail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到底要怎麼一言以蔽之呢?所謂的「仁」,對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發呢? 《論語》的「仁」字怎麼解? 說到論語複習,第一個會談到的主題就是論語裡面所提到的「仁」。在這裡收集了一些以「子曰」為開頭的「仁」,讀完這些孔子說的話之後,也會發現到其實「仁」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Thumbnail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到底要怎麼一言以蔽之呢?所謂的「仁」,對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發呢? 《論語》的「仁」字怎麼解? 說到論語複習,第一個會談到的主題就是論語裡面所提到的「仁」。在這裡收集了一些以「子曰」為開頭的「仁」,讀完這些孔子說的話之後,也會發現到其實「仁」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Thumbnail
此篇《論語.泰伯》是從「泰伯」這位可能擔任過「伯爵」官職的人士之品格談起,所以通篇《論語.泰伯》可能主要都是在談一個「人品」(人格特質) 的問題。此外,由於孔子是「仁道主義者」而不是「神道主義者」,他當然可能會以「仁道思想」的大框架來討論人品及衡量人品,……
Thumbnail
此篇《論語.泰伯》是從「泰伯」這位可能擔任過「伯爵」官職的人士之品格談起,所以通篇《論語.泰伯》可能主要都是在談一個「人品」(人格特質) 的問題。此外,由於孔子是「仁道主義者」而不是「神道主義者」,他當然可能會以「仁道思想」的大框架來討論人品及衡量人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