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
含有「劉克襄」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2025/02/10
《永遠的信天翁》讀後感
一直以來對於動物小說總感到極大的興趣,不論是國內作家劉克襄先生所著「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抑或是國外作家黛安・艾克曼所著的「鯨背月色」,還是瑞秋・卡森所著的「海風下」,都曾在閱讀經驗裡,帶來極大的樂趣。
#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
天光雲影
#
劉克襄
3
留言
YI Ping Chen的沙龍
2025/01/09
麻薏的滋味
外出用餐,商家的電視機正播放台灣美食節目,介紹麻薏,這一定是台中,台中以外罕見麻薏。台中人未必全都愛吃麻薏,可是一定知道麻薏。近來麻薏成了台中特產,倒是有點出人意料。 幾年前知名作家劉克襄為文談論麻薏,表示麻薏是貧窮的滋味,這個看法飽受抨擊,吵著吵著,多少吵出麻薏的名氣。我覺得劉克襄的說法對,但
#
劉克襄
#
麻薏
#
麻芛
2
留言
勤愛自己的沙龍
2024/11/01
踏上南方寂寞鐵道的解憂旅程
2023年底獨自進電影院看了 蕭菊貞 導演歷經6年拍攝的《南方,寂寞鐵道》,她記錄了隨著車站改建和鐵路電氣化,現今已漸漸不復存在的珍貴內容和影像,更是台灣第一部深入鐵道員故事和細膩記錄下紀錄片拍攝過程的電影。我邊看眼淚邊流滿臉頰,除了內心深深被觸動,那時有個期待,如果能跟家人實際走訪一次,一起感受現
#
鐵道
#
藍皮解憂號
#
火車
3
留言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2024/07/12
拾方方與張瑞恭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
吳錦雄
#
江秀真
#
張瑞恭
8
留言
NOWA 沙龍
2023/09/12
【讀書心得】跟著《小站也有遠方》搭乘台鐵周遊寶島|劉克襄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
最近在讀書
#
劉克襄
#
鐵道
22
13
Angela Chen
3
徒步環島之時,也經過好多車站,有些站只有慢車或區間車才停,旅客少,但鄉間美景令人流連。
Angus Yen的沙龍
2023/03/18
劉克襄講座側記:「只在小站下車—我的新式鐵道旅行」
這是人人講堂最後一場,也是最多人的一場,光是報名人數就有100人,實際到現場大概有80位,差點以為坐不下XD
#
臺史博
#
人人講堂
#
劉克襄
6
留言
Shu nian 舒年書黏的沙龍
2023/01/08
《小站也有遠方》
《小站也有遠方》是劉克襄老師的散文,他本人就是鐵道迷,這本書我也很推薦,看了就會想去這裡的每一個鐵道小站看看,然後回想書裡作者提到的每個人物和故事。 不過就算從沒機會去這些地方,看書的過程也好像自己去了一趟小旅行,這就是書本文句的魅力。 其實去年就已經在圖書館借過這本書,還推薦給喜歡鐵道火車的兒子,
#
劉克襄
#
閱讀
#
書籍
4
留言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21/12/27
《滾動的詩》|一場擺盪在嚴肅與遊戲之間的音樂會
寫於聽完《滾動的詩》音樂會之後,12月26日,台北。
#
滾動的詩
#
Theseus忒修斯
#
楊士弘
8
留言
鴻雁的沙龍
2021/12/15
用玩大富翁的方式旅行,在限界中打開你的眼界
大富翁式旅行,不是像大富翁一樣的奢華旅行,而是使用玩桌遊大富翁的方式,隨機決定你要前往的車站;再以該站為圓心,走訪附近一帶。雖然範圍被局限,卻可能會在有限之中,不經意發現過去被錯過的亮點,打開你的眼界。
#
大富翁式旅行
#
走透透
#
鐵路
27
6
momoge (毛毛牙)
喜歡
以前跟孩子火車環島時玩過找笑臉的活動,就是散步的時候要找出哪裡有景物構成笑臉的樣子,這時就會發現孩子想像力真很豐富。
河野若悠的沙龍
2020/10/03
面對這一切,我們只能無可奈何嗎?——讀劉克襄《野狗之丘》
「是否只有人類才有活在地球上的權利?我說的是『活』,而非『生活』這樣一個愜意的選項。」 ⠀⠀⠀⠀⠀⠀⠀⠀⠀⠀⠀⠀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台北,垃圾不落地的政策剛開始實行。劉克襄以六百多天的記述,來留存這個區域流浪狗的身影。牠們都有名字,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生活的困難,亦有情感的羈絆。但生離死別之於牠們,晃
#
閱讀
#
散文
#
紀錄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