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
含有「國家」共 17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大風的沙龍
2025/08/30
「2030 年,我……」(故事的後續)
她只是輕聲說了一句:「你知道嗎?佛經裡有句話——『一切皆因緣生,一切皆因緣滅。』假如普丁的心念在當時換了一個方向,沒有按下核彈按鈕,或許整個世界的因緣就不同了。」 當我再次睜開眼睛時,她已經不見了。只有我一個人,坐在這個破碎的房間裡,手機屏幕上顯示著:「2036年1月1日 00:00:01」
含 AI 應用內容
#
AI潤飾
#
核彈
#
新年快樂
23
2
宇牛
4 天前
2
無限流
2
大風
發文者
4 天前
2
宇牛 對
2
︽黑米BR不政確︾
2025/08/21
好機車 | 直到敵人的現實認知 被扭曲到無法將你視為敵人
從影片中約 4 分 10 秒的部分,前 KGB 成員尤里.貝斯曼諾夫 (Yuri Bezmenov) 的授課紀錄片,完全說到我的心坎裡去。無論民進黨的用意為何,其近年來種種的司法雙標、大罷免、綠能利益輸送、歧視陸配等,已經導致越來越多——甚至可能已是多數——的台灣人,開始有「被顛覆」的思維。
#
好機車
#
民進黨
#
台灣政治
喜歡
留言
菲常路徑 Unseen Assets
2025/08/19
保險制度差異:香港 vs 台灣|真正的關鍵只有生命表嗎?
很多人以為香港與台灣保險的差異在「生命表」,其實真正的關鍵在制度與環境。台灣受限於投資比例與低利率,商品回報空間有限;香港則因為金融中心地位,享有全球資產配置與創新彈性。這不是誰好誰壞,而是定位不同:台灣是穩健市場,香港是國際資產的橋樑。理解制度背後的力量,才能真正看懂一份保單的價值。
#
穩定
#
理財
#
保險公司
喜歡
留言
Rice把拔的生活與開發筆記
2025/07/24
大罷免:我的選擇
這次大罷免,最終我的選擇會是....那你呢?
含 AI 應用內容
#
方格新手
#
大罷免
#
選舉人
5
留言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07/12
影像紀事|《看不見的國家》:以國際視角述說台灣民主的堅韌、性別突破與影像詮釋
《看不見的國家》是結合政治紀實、人文關懷與攝影美學的影像作品,聚焦台灣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的關鍵時期,藉由個人與國家交織的敘事路徑,勾勒出台灣民主轉型、性別平權、國際認同與文化堅韌等複合議題。全片不僅是對蔡英文個人政治歷程的紀錄,也是對台灣當代社會面貌的深度觀察與詮釋。
#
看不見的國家
#
葛靜文
#
影像紀事
13
2
向日葵大叔
2025/07/12
3
討論台灣問題真難,從外國人他們各有不同認知的立場,又是琳瑯滿目。從前蔡英文就像看不見的總統,但台灣還算穩當度日。如今的台灣最高執政領導人能見度識別度都相當高,台灣卻不穩當了!時機耶?必然耶?操之不在我耶?還是有需多不同的觀點;但台灣言論自由在某程度還是值得慶幸的!
3
李建崑
發文者
2025/07/12
1
向日葵大叔 不論喜不喜歡蔡英文,她八年執政,台灣的確有急劇之變化。台灣的重大轉型,當然促使中共加大了逼迫…。誠如大叔所言,時移勢易,好多因素並非操之在我。🤔
1
陸坡的圖像文字回收桶
2025/07/10
《春雨424》政府不讓你知道的槍擊案
《春雨424》是由公視製作的紀錄長片,以1970年,震驚世界的「黃文雄刺殺蔣經國案」為主題,探討紀錄片。當時蔣經國訪美,在紐約廣場飯店遭到人持槍射擊,事件後有三人被逮捕,三人也展開幾十年的逃亡生涯。紀錄片訪問當事人,和當時海外台獨團體、與國民黨與美國留存的相關歷史資料,還原這個案件真實的狀況。
#
台灣
#
紀錄片
#
美國
3
留言
奇幻樹屋
2025/06/27
資訊的另一面:為何早期發展的文明容易陷入停滯?
在一個文明中,總會堆積出大量文化素材:像是被傳誦的故事、歷史事件、知名人物的言行,以及各種被視為智慧的格言、典故、習俗、觀念。隨著時間推進,這些文化的知識體系會越堆越多,資訊量也變得愈發龐大。
#
文明
#
資訊
#
知識體系
喜歡
留言
人與AI的情緒練習曲
2025/05/22
我們一直是個國家,為什麼要喊獨立或統一呢?這兩個議題與我們何干?
從一則新聞事件出發,來釐清背景與可能的政治操作,這讓人聯想到政治變得越來越極端與情緒化。
#
中華民國
#
國家
#
政治
1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5/04/24
女體與大眾文化(一):「神力女超人」是賦權還是物化女性?
「神力女超人」究竟是賦權女性?還是加劇對女性的物化?這個爭議也燒到了聯合國。2016年,「神力女超人」原被任命擔任聯合國女權大使,在內部員工抗議連署社會輿論下,最後聯合國撤銷了此一決定。
#
女性主義
#
性別
#
女性
1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5/04/20
平等與社會(四):對Esping-Andersen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的批評與回應
女性主義學者們認為Esping-Andersen忽略了女性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聚焦在去商品而忽略了去家庭化的重要性。這些討論促使Esping-Andersen以〈福利體制的比較再檢視〉 一文作為回覆。總括來看,不管是女性主義的批評抑或第四個「世界」的爭議,皆未真正打擊到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的根基。
#
女性主義
#
性別
#
台灣女子簡阿貞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