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含有「殖民」共 23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嘉義民雄的夏夜悶熱如蒸籠,蟬鳴撕扯著沈滯的空氣。日本警部補小林清志抹去額際汗珠,軍靴碾過劉氏古厝前瘋長的野草。他身後兩名台籍巡查舉著煤油燈,燈影在巴洛克式山牆上晃動,宛若鬼爪搔刮殖民者的威權。 「井口在這裡。」台籍巡查陳文源低聲說道,嗓音乾澀如砂紙磨過。 三雙眼睛聚焦於庭院角落的廢井。井緣黏著...
Thumbnail
本書是難得的企圖平衡殖民者與非殖民者觀點的歷史紀實(雖然我這邊使用"平衡"這個動詞,但顯然還是太客氣了,畢竟長久以來的不平衡,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帶過的呢?),以故事性的敘事,帶領我們前往在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殖民下的剛果各種辛酸、血淚,看完文字敘述、對照照片後,血腥及令人憤怒髮指的畫面,在腦海中
Thumbnail
之前看到過剛果殖民時期的照片……真的是煉獄
玥-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跳鼠飛行日記 而且我們以前的歷史課本很少提及~ 需要更多不同觀點的呈現及平衡促進思考~
日本時代想當醫學的途逕,赴朝鮮學醫的臺灣學生,不只是單純的升學替代方案,而是日本帝國制度下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橫向連結」的展現。這揭示了帝國並非單向的「宗主國—殖民地」關係,而是透過制度設計,讓不同殖民地彼此串接,成為另一種“大平台”。 (📖 出處:陳姃湲〈放眼帝國、伺機而動:在朝鮮學醫的臺灣人〉
Thumbnail
杭特不相信上天眷顧這種方便的託辭。並不是說沒有信仰──他本人不僅不鐵齒,某種程度來說還相當迷信。他相信人世間所有倒楣事一定都是這些個性惡劣的爛神,醉茫、擲骰子決定的──倒楣事總往最糟、最難堪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付費限定
從舊約聖經撒母耳記的大衛與掃羅,認識了一名詞「馬基維列權勢論」再去翻人性18法則,又看到名詞「馬基維列人格」。然後我就跳去台大政治系聽西洋政治哲學,楊教授詳細交代:原來馬基維列是讓政治拋開古典政治的崇高與嚮往,離開神學與道德的範疇,正式往政治學的開始。 然後看著看著就突然想到「甜食與權力-資本主義
5/5西洋政治哲學
付費限定
「資本主義」並非像社會主義一樣是由學者創造出來的學說,而是學者們在發明了各種學說後,把那個現實已經存在,但是沒有一個學說去描述的種種既成制度們,稱他為一種主義。 大家可以看維基百科,說資本主義的定義包括了「私有制」,「利潤最大化」,「市場競爭」,但這三者都不是某誰發明的,而是人類經濟自然發展的特徵
前一陣子gmhjohnny翻譯了考古學家在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叢林中,依據殖民時期的文獻記載,定位了一個叫做Sac Bahlan的馬雅遺址。Sac Bahlan是蘭卡頓・喬馬雅人(Lacandon Ch'ol) 最後的抵抗基地。到了17世紀末,被西班牙人的遠征隊征服,並且改名為殖民城鎮Nuestra S
Thumbnail
奴隸制度(Slavery)是人類歷史上最漫長、最殘酷的社會制度之一。奴隸不僅是一段經濟與政治的歷史,更是對人性與自由的深刻拷問。無論是輝煌的帝國還是遙遠的部落,當權者都曾用它來滿足勞動力需求、擴張權力與鞏固階級結構。從歐洲到亞洲,從非洲到美洲的印加帝國,奴役的歷史跨越萬里與千年。
Thumbnail
或許是我的小日子比較平淡乏味, 所以我也很愛看戰爭以及殖民擴張的歷史小說。 對,金庸與莫言小說有很多富含深刻、悲憫人性的探討,我也讀、也讚歎。但是對於權力的結構在戰爭與殖民主義時期也是迷人,除了看厚黑也看一個國家的顛簸與起落。 對於那些講小情小愛的后宮傳、追劇裡紅男綠女的情節,我是覺得太狹隘了
經過了《流亡者》的移民文學的操演,從少數族裔的小故事,一路轉進氣勢滂薄《同情者》、《告白者》(還可以期待第三部的誕生)。讀者不必擔心阮越清小說的會有鄉愿、溫情、妥協,去使用一種身份政治,去反覆書寫投西方人所好的亞裔文學(匡靈秀的《黃色面孔》對此譏諷不少),而是見證破殼而出的新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