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

含有「母性」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限時公開
電影雖以細膩鏡頭刻畫傳統社會中「女性=母性」的沉重感,例如片頭全家沉浸睡夢中的均勻呼吸聲,唯有母親被嬰兒哭聲吵醒只得起身安撫;早餐時(不確定是母親或某位女兒)為眾多孩子逐一打熱牛奶的日常;以及那幾場母親抱怨父親的戲。可到了結尾,母親依舊是那樣的「母親」、「妻子」-繼續生育、繼續承擔父親寧願買唱片也不
Thumbnail
限時公開
如果是抱著和<28天毀滅倒數 >「一樣」的期待來看本片,終究會感到失望。作為喪屍片濫觴的<28天>,刷新了類型的觀點,其喪屍的描繪也成為對人類發展焦慮的投射,病毒的爆發與封城,竟也恰成新冠的預言,戲劇張力與時代內涵兼而有之,既有熱鬧,也有門道。 但病毒終究會變異。劇情展現28年的跨度,人與病毒/喪屍
Thumbnail
限時公開
別被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個講述「女兒」或「女兒的女兒」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母親」,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會更明白為何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在某些處境下的反應相當收斂,當然並不是撕心裂肺就得表現得歇斯底里,而是她的情緒內隱到像是一場場的自我對話,只是,一個母親的「自我」,非得透過女兒這樣的角色才得...
Thumbnail
這本書能讓你更了解阿茲海默症, 而且會讓你對失智的一些看法改觀。 不管是你有家人得到失智症, 或者是單純想了解失智症家屬如何和家人攜手面對病情惡化, 都適合讀這本書。 我看到亞馬遜書店日文版有讀者評論留言說他從事護理工作, 同樣需要每天照顧失智症患者, 這本書讓他更能尊重與支持
Thumbnail
5/5讀書心得
最近開始追蹤Podcast《給我一個故事的時間》,結果導致想買、待讀書單又爆增許多。會拿起《母性》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好奇「湊佳苗」這位日本媽媽作家。節目中主持人提到(密集聽了好幾集,忘了是那集聊到…lol),湊佳苗是名全職主婦,但她每天只睡5小時,而且固定花5小時寫作。她每天的行程是這樣的...
Thumbnail
4/5母性
這個寫作時間我實在是無法啊,對我來說晚上的睡眠非常重要,只能說佩服了👍👍👍
這是我當媽媽之後一直得到的禮物,謝謝蘑菇,也謝謝我的母親,我們彼此成為對方的生命中的尖刺與花朵、沙礫與珍珠(p.70)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4/09/07
讀起來沉重,想起了媽媽往生之前,我是如何希望媽媽別走,又如何跟老天爺懇求,甚至在病床邊如何“騙她”,很快會好,要帶她去日本旅遊....無奈,命運說了算。
白夜-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8
安立格 我明白你的心情,在命運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無助的 換作是我也會想方設法求助各方神靈,折壽也願意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4/5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喵喵-avatar-img
2025/02/07
喵咪真可愛😽 女兒要從媽媽的情緖跳脫出來,才能看見媽媽的難題
Emily L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5
喵喵 對呀,很適合看書的咖啡店,讓貓咪陪伴閱讀。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4/5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本來不太敢分享這篇,怕寫得充滿偏見,但想挖掘的也真的是兩種文化中母性的刻板、傳統印象。 以前不覺得母性有什麼好,甚至覺得中華文化提倡的母性背後的意義頗為恐怖,最好不要跟它扯上關係。...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後來,我們對末日有很多想像,像是演練一般,畢竟最大的恐懼來自未知,若能藉由某種方式讓心裡好歹有個底,或許到了那時就能稍微明白發生了什麼,於是我們究極各種可能的狀況─當然更大原因是你我渴望特效打造的戲劇張力─在各種版本的末日裡,所有的惡意傾巢而出,彷彿整個世界都對你無情,然後,我們反倒開始對銀幕投射於
Thumbnail
林倚-avatar-img
2023/12/16
我看了!!! 也蠻喜歡的,沒枉費千里迢迢去電影院XD討論度真的好低(沒有砸錢公關?),Jodie Comer的演技真好!
hashtalkmovi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8
林倚 雖然還蠻喜歡這部片的,但我倒是覺得它好像沒有什麼影展相?就是太小品了,很難放到一個格局裡。剛發現它是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這樣的敘事處理成文學好像更容易談深刻一些吧。我覺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