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詩意的盡頭│沒有煙硝的山村 Vermiglio (20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錯失多少值得探索的主題
Ada本該是真正的主角
片中女性何來覺醒
與麥可漢內克<白色緞帶>的聯想

老實說,這部片令人困惑。

<沒有煙硝的山村 Vermiglio, 2024>代表義大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但這個「代表性」究竟意味著什麼?文宣上寫道:「國際媒體一致讚譽其『將女性意識注入新古典敘事』、『以無聲的爆炸揭示戰爭對身體與靈魂的侵襲』,被譽為年度最具詩意與力量的戰爭反思電影。」然而,「詩意」這類形容早已被濫用,而所謂的「力量」在片中也未真正展現。

談到「詩意」,人們往往想到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氛圍。但真正的詩意經驗,不該侷限於特定的品味或悟性,而應能觸及人性深處,引發共感與迴響。詩意不只是美感,不只是每一幀的絕美畫面;美,甚至不必然是視覺性的,而是由各種元素交織出的多義層次。

本片確實細緻再現了二戰時期封閉山村的保守與傳統,以此反襯片中女性的處境。我們看見 Lucia 對愛情的果敢嚮往;也能猜到 Ada 對性的好奇與同性愛傾向;更在母親終於宣洩對父親的不滿時感到暢快。然而,這些情節多停留於表層,缺乏深入角色內心的力度;即便後半段揭露「真相」,日常深處的矛盾也未被推至臨界,衝擊力有限。

開場,村民排斥逃兵 Pietro,卻在教師父親幾句說理後立刻接受了這個他者,輕易化解了原可探討「國家戰爭vs個人生存」、「世界局vs遺世村落」的契機。Lucia 的愛情線同樣如此:雖無意間違背了父親認為「她會嫁得很好」的期待,但與 Pietro 結為連理的過程卻未遇到任何阻礙;因 Pietro 的欺瞞而陷入無法面對孩子的痛苦,卻又僅憑 Pietro 原鄉妻子的一句話,就領悟自己至少還能擁有孩子的幸福。對比長篇鋪陳,角色內心轉折的寥寥幾筆顯得單薄,只凸顯了 Lucia 「敢愛」的形象,缺乏愛情失落後的自我重構,更在片尾被快速且生硬地套回「身為人母」而獲得安慰的角色套路中。

相比之下,Ada 更有成為主線的潛力。她的旁觀原本能擁有強大凝視的力量,卻因過多角色與支線而被稀釋。Ada 同時承載信仰、服從、家庭、犧牲、同志、自覺等多重標籤,卻沒有一個被深入梳理;原可藉「罪與罰」延伸到對「道貌岸然的父權」的重新審視,然而劇情沒有交代就讓她進入修道院成為修女,而忽略了父權與天父形象重疊的探討空間。

電影雖以細膩鏡頭刻畫傳統社會中「女性=母性」的沉重感,例如片頭全家沉浸睡夢中的均勻呼吸聲,唯有母親被嬰兒哭聲吵醒只得起身安撫;早餐時(不確定是母親或某位女兒)為眾多孩子逐一打熱牛奶的日常;以及那幾場母親抱怨父親的戲。可到了結尾,母親依舊是那樣的「母親」、「妻子」-繼續生育、繼續承擔父親寧願買唱片也不多留錢養家的選擇、繼續接受父親對兒子的嚴苛與對女兒能否升學的專斷。若片中真有接近「暴力」的部分,大概就是這種爆發後的如常。但當三位女性角色的結局兜轉一圈仍回歸「母性」形象,本片所謂的女性意識究竟又在哪裡?

女性形象的蒼白,也來自於父權描繪的平淡。父親對小黃書的私癖、對子女教育的態度,也僅只遊走邊緣;電影對他的批判,頂多建立在知識霸權-因「優於」村民的學養而贏得地位、擁有評判誰有資格讀書的權力,而當 Pietro 事件鬧上報紙讓全村蒙羞,也只是讓父親體會到村民的迴避與冷落。明明有機會如 <為愛朗讀 The Reader, 2008> 般深入探討知識、人性、自尊與慾望的複雜關係,又又又一次被輕輕放下;全片最尖銳的譏諷,竟只剩 Ada 那句「他只會教小學課程」的日常對白。

編導莫拉・德佩洛(Maura Delpero)自述靈感源於父親過世後的一場夢。夢幻般的畫面可以是讚美,卻也可能成為敘事阻礙-本片過多留白、細節不足,使所謂的開放性成了觀眾自行腦補的空洞。缺乏編導自身觀點,導致敘事斷裂、漂浮且無著力點,又何來力量可言?

不免想起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 <白色緞帶 Das weiße Band, 2009>-同樣瀰漫戰爭氣息、同樣描寫封閉村莊,但他的留白擁有足夠線索,足以揭露隱而未現的惡意。當然,不是只有那樣的犀利殘酷才叫力量;就算是詩意,也該有明確餘韻,能在觀眾被掏空的心底泛起迴響。只是這部片的一切曖昧不明,如同開場均勻的呼吸聲-所謂的意識,依舊沉睡未醒。

同場加映:

玩偶之家<非普通教慾>:被父權扭曲的世界觀

絞生的神聖性<一念菩提>:無法談女權的國度

大人的扮家家酒<芭比>:好萊塢版的女性覺醒

活人的世界可有死者的餘地<盜墓奇美拉>:詩意,理當如是

史詩成遺跡<粗獷派建築師>:戰爭如何迫害人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43會員
291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影論寫作的其他內容
2025/08/05
片中以多名人物交織串接,使整部電影如同一丈布匹。他們作為獨立個體各有不同煩惱,卻又拼湊出人生共通的喜怒哀樂。在機械化的車間,青春的荷爾蒙就這樣綻放,男與女相互調情、示好,珠胎暗結後,家長的介入才是現實的開始;所謂的情投意合還是得轉進社會結構中,考驗小倆口濃情蜜意的消化與適應程度。也有一方撩撥著單戀的
Thumbnail
2025/08/05
片中以多名人物交織串接,使整部電影如同一丈布匹。他們作為獨立個體各有不同煩惱,卻又拼湊出人生共通的喜怒哀樂。在機械化的車間,青春的荷爾蒙就這樣綻放,男與女相互調情、示好,珠胎暗結後,家長的介入才是現實的開始;所謂的情投意合還是得轉進社會結構中,考驗小倆口濃情蜜意的消化與適應程度。也有一方撩撥著單戀的
Thumbnail
2025/07/30
小鎮上的導遊,對這個沒什麼好看的小鎮如數家珍:停車場大塞車是全民大事而被載入「歷史」;屋舍外的磁磚壁畫值得駐足欣賞即使那裡住的只是善良的無名之人;被遺忘的行李箱成為世界遺產只因它紀念路不拾遺的情操;特地前來參觀那乾涸已久的噴水池,只因懷抱一絲「或許會再噴水」的希望。因為細膩用情,平凡的事物不再平凡,
Thumbnail
2025/07/30
小鎮上的導遊,對這個沒什麼好看的小鎮如數家珍:停車場大塞車是全民大事而被載入「歷史」;屋舍外的磁磚壁畫值得駐足欣賞即使那裡住的只是善良的無名之人;被遺忘的行李箱成為世界遺產只因它紀念路不拾遺的情操;特地前來參觀那乾涸已久的噴水池,只因懷抱一絲「或許會再噴水」的希望。因為細膩用情,平凡的事物不再平凡,
Thumbnail
2025/07/23
在感情裡,覺得對方可愛的原因多半幽微到無以名狀,但同樣的理由,時間一久也可能失去吸引力。大多數的情況,不是哪個巨大的冒犯造就了分手的決心,而是塵埃般的日積月累,使人無法將愛進行到底。 該如何讓對方明白,重點不在「忍受」,而是不能忽略習以為常之傷。因此,在言語中借用了「壽司」的比喻;而荒川良良扮演的路
Thumbnail
2025/07/23
在感情裡,覺得對方可愛的原因多半幽微到無以名狀,但同樣的理由,時間一久也可能失去吸引力。大多數的情況,不是哪個巨大的冒犯造就了分手的決心,而是塵埃般的日積月累,使人無法將愛進行到底。 該如何讓對方明白,重點不在「忍受」,而是不能忽略習以為常之傷。因此,在言語中借用了「壽司」的比喻;而荒川良良扮演的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薇絲瑪自就這樣聽著老奶奶訴說著她的故事。那孩子是她唯一的孫子,原本她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兒子事業有成娶了美麗的媳婦,生下可愛的孩子,她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原本可以在幾年後養老,最後安詳地闔上雙眼。 但卻在那一天,他們遇見了一個奇怪的男人。 村莊原先是歡迎訪客的,純樸的村莊充滿善意,於是接
Thumbnail
薇絲瑪自就這樣聽著老奶奶訴說著她的故事。那孩子是她唯一的孫子,原本她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兒子事業有成娶了美麗的媳婦,生下可愛的孩子,她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原本可以在幾年後養老,最後安詳地闔上雙眼。 但卻在那一天,他們遇見了一個奇怪的男人。 村莊原先是歡迎訪客的,純樸的村莊充滿善意,於是接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媽的人生願望 劇情:73歲的海夫人(清嫺 飾)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扶養五個孩子長大,孩子們成年後四散各地,在鄉下老家的她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子女們為了該由誰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媽的人生願望 劇情:73歲的海夫人(清嫺 飾)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扶養五個孩子長大,孩子們成年後四散各地,在鄉下老家的她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子女們為了該由誰
Thumbnail
從片單裡撈了一部放了很久的《山茶花開時》來看,意外地在母親節前夕好好思考了母親在每個人的成長裡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在生命裡缺席的母親,還是永遠當你靠山的母親。
Thumbnail
從片單裡撈了一部放了很久的《山茶花開時》來看,意外地在母親節前夕好好思考了母親在每個人的成長裡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在生命裡缺席的母親,還是永遠當你靠山的母親。
Thumbnail
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