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藥

含有「給藥」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問題意識|為什麼精準遞藥這麼難】 很多藥在全身到處跑:精神藥可能帶來意識解離,止痛藥會噁心嘔吐,化療藥更是「敵我不分」。要把藥「只送到需要的地方」一直是臨床痛點;若能在標靶處放大藥效、在其他地方把暴露降到最低,療效與安全性才有機會同時兼顧。 【概念躍進|一匙蔗糖 + 超音波,換來毫米級精準】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勃林格殷格翰 (Boehringer Ingelheim, BI) 斥資 10 億美元與 Re-Vana Therapeutics 簽訂獨家眼部護理合作協議,聚焦 Re-Vana 的光交聯技術,開發長效眼部藥物。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整體表現:在基礎盤回穩下重返高個位數增長 Roche 發布 2025 年上半年業績:營收 318.49 億瑞士法郎(≈ US $373.62 億),按固定匯率(CER)計算年增 7%。研發投入為 66.76 億瑞士法郎,因多項後期專案轉入上市階段,較去年同期下降 10%。
Thumbnail
「臨床療效數據十分亮眼,毒性數據同樣刺眼。」 「Efficacy is Not Everything」——GSK Belantamab Mafodotin(Blenrep)給ADC領域的警訊 關鍵句:「臨床療效數據十分亮眼,毒性數據同樣刺眼。」 背景與最新進展 2025 年 7 月 1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商業#給藥#FDA
在中醫的傳統學說中,有一門較難應用在現代的理論稱為「子午流注」。大致上是在談人的經絡氣血運行有一定的規律,而這規律與自然界的晝夜、時辰有密切的關係。近年來在發炎性疾病的研究發現了一些人體神經內分泌的規律性,於是時間療法 (chronotherapy)應運而生。
Thumbnail
付費限定
Ciclosporin oral solution in cat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compliance with treatment and adverse effects, J Feline Med Surg, Feb 2024
Thumbnail
AB是好友一起爬山,B有自備腎上腺素筆而A沒有,在途中A因被蜂螫出現疑似過敏現象而求救但無法順利言語,此時B將其自備的腎上腺素筆注射A。 為何要討論? 前一篇討論有關救護員給藥的疑惑,當撕掉標籤時,由''一般民眾''主動注射、給藥這件事倒底合不合理? 一開始看到個命題,我腦中的直覺只認為,他是在
當家人出現心臟病狀況胸悶無法明確言語,而家屬又不知道救心丸(舌下含片)如何服用的時候能否在家人仍有意識下餵食?又或者叫119救護員來的時候,救護員能否拿著患者藥物餵食? 為何討論這件事? 因為周遭有朋友遇到,而我一開始是一遇到問題就會去問身邊的朋友,大部分人告訴我救護員可以在符合法規內拿救護車上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高雄長庚醫院乳房外科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Thumbnail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其實,臨床治療上經常碰到類似的狀況,過往沒有適切解方,隨著醫療的進步,現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