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療效數據十分亮眼,毒性數據同樣刺眼。」
「Efficacy is Not Everything」——GSK Belantamab Mafodotin(Blenrep)給ADC領域的警訊
關鍵句:「臨床療效數據十分亮眼,毒性數據同樣刺眼。」
背景與最新進展
2025 年 7 月 17 日,美國 FDA 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ODAC)以安全風險為由,建議不批准葛蘭素史克(GSK)之 Belantamab Mafodotin(Blenrep,BCMA ADC) 於第二線聯合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的上市申請。雖 ODAC 僅具建議權,FDA 仍將於 2025 年 7 月 23 日前作出最終裁決,但「眼毒性」再次把這款本被視為“華麗逆襲”的 ADC 拉回現實。
/ 01 / GSK 的底氣從何而來?
- 兩大確證性 III 期試驗勝利
- DREAMM‑7 試驗設計:Blenrep + Bortezomib(Velcade) + Dexamethasone(BVd) vs. Daratumumab(Darzalex) + BVd 關鍵結果: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36.6 個月 vs 13.4 個月;死亡風險降低 42%;三年總生存率 79% vs 60%。
- DREAMM‑8 試驗設計:Blenrep + Pomalidomide(Pomalyst) + Dexamethasone(BPd) vs. Velcade + BPd 關鍵結果:在 21.8 個月隨訪時,Blenrep 組 mPFS 未達,而對照組為 12.7 個月,OS 雖未達統計顯著但呈正向趨勢。
- 商業野心
- GSK 首席商務官 Luke Miels(2025 年 4 月)公開喊出:Blenrep 峰值銷售可突破 38 億美元,目標取代年度銷售額逾 100 億美元 的 Darzalex。
- 2024 年 11 月啟動 DREAMM‑10:Blenrep + Lenalidomide(Revlimid) + Dexamethasone 對陣 Darzalex + Revlimid + Dexamethasone——直接向「黃金三合療法」宣戰。
/ 02 / 「Efficacy is Great, Toxicity is Greater」
ODAC 6:2 的反對票把外界預期全面翻轉,核心理由分三點:
- 受試者族群代表性不足
- DREAMM‑7 與 DREAMM‑8 中,美國受試者比例皆 < 5%,難以充分反映最終適應症人群的種族與醫療實務差異。
- 角膜毒性(Keratopathy)高度且難管理
- 77–78% 受試者出現 Grade 3–4 角膜上皮內皮炎(KVA)。
- 雖可透過延長給藥間隔與減量管控,但 復發率高、恢復期長;至第三療程,逾半患者已無法維持初始劑量。
- 劑量設計爭議
- FDA 曾多次建議「更低起始劑量+早期個體化調整」以換取安全邊際。
- GSK 堅持 高起始劑量 才能快速誘導深度緩解,對眼毒性風險採「事後管理」策略,錯失了優化劑量設計的黃金窗口。
委員會點評:「GSK 提交的療效數據非常強,但毒性數據同樣非常強;在缺乏美國高比例受試者與更優化給藥方案的情況下,無法支持批准。」
/ 03 / ADC 研發的永恆難題:安全性 ≠ 配角
為何 Belantamab Mafodotin 容易產生眼毒性?
- 靶點不在眼部:BCMA 並不表達於角膜細胞。
- 巨胞飲(Macropinocytosis)機制:Blenrep 抗體進入角膜上皮細胞後,MMAF(Monomethyl Auristatin F)毒素載荷釋放,引發細胞凋亡及角膜病變。
- 角膜更新快、易受傷:高頻更新使角膜對細胞毒性特別敏感,累積傷害難以在療程內充分修復。
商業啟示
- 療效不是全部指標 —— 在 ADC 業務開發中,「安全性與可及性」直接影響醫師採用意願與市場滲透速度。
- 早期風險評估與迭代 —— 在 IND / 早期臨床即導入劑量探索、給藥間隔變化與生物標誌物監測,可大幅降低後期「翻車」概率。
- 多元開發策略 —— 同一靶點可同步布局 雙特異性抗體 / CAR‑T / TCE 等平台,以對沖 ADC 單一路徑的風險。
/ 04 / 結語:當熱潮褪去,基本功決定生死
Blenrep 的命運尚待 FDA 最終裁決,但這次 ODAC 風波已為 ADC 領域敲響警鐘:
- 風口並非護城河:單純追逐平台熱度,可能快速堆高估值,卻掩蓋住「毒性天花板」的硬傷。
- 臨床設計需更貼近真實世界:種族多樣性、現行用藥背景乃至健康保險覆蓋,皆是決定一線醫師開立處方與 FDA 評估風險收益比的關鍵變量。
- 劑量與給藥週期的科學化:過去「先高後低」的經驗公式不再適用所有 ADC;面對高頻、難逆的毒性事件,劑量個體化將成為評審與市場的新共識。
作為 BD 及戰略規劃者,我們必須始終提醒團隊:
「ADC 不是簡單的“抗體 + 毒素”加法,而是一場對靶點選擇、連接子穩定性、載荷毒性、劑量策略與患者獲益平衡的系統工程。療效是敲門磚,安全性才是可持續商業化的地基。」
參考時間線
- 2020.08 Blenrep 加速批准(單藥,三線及以上 r/r MM)
- 2022.11 III 期 confirmatory trial 失敗,主動撤市
- 2024.11 DREAMM‑10 啟動
- 2025.07.17 ODAC 建議不批准第二線聯合療法
- 2025.07.23(預定) FDA 最終裁決
在接下來數日,若 FDA 最終與 ODAC 分歧,無論結局如何,都將成為 ADC 投資與臨床策略教科書級的案例。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2.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fda-advisors-spurn-gsks-blenrep-comeback-dreams-safety-trial-concer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