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

含有「自戀」共 14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如果把「自戀者」視為「共情者靈魂的老師」,那麼整個關係就不是單純的傷害,而是一段深刻的靈性課程。榮格心理學可以幫我們梳理這四個階段。 共情者與自戀者的靈魂課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吸引(投射與幻象) 共情者遇見自戀者,被其魅力、力量或自信所吸引。 這其實是共情者將自己「渴望展現卻壓抑的部分」投
Thumbnail
只有當人被逼到崩潰極限,才會去思索,是什麼把自己逼到絕境? 那時候,看見自己的內心,是從來沒有發現的潛在心理,而這樣的潛在心理,是那麼難以接受,羞辱感十分強烈,然後,在面對與逃避之間,決定成長與退縮。 經歷了生命的低潮,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堪,願意愛自己,願意畫清界限,把對外付出的一切,收回到自己身上。
Thumbnail
一位作者分享其過往感情經歷,探討自身對於愛情忠誠的病態執著,以及如何透過自我成長與朋友幫助,逐漸擺脫過往心態,期許未來能擁有更健康的愛情關係。文中深入剖析其過去在感情中的矛盾與掙扎,例如對另一半的盲目信任與過度負責,以及如何透過自尊心與為選擇負責的態度來維持關係與避免藕斷絲連。
8/23 今天開始閱讀《愛無能的世代》,第一章的第一個小節就讓我大受震撼,作者先是拋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現今的世代「人們只是在戀人身上尋找自己的縮影,這本質上並不是戀愛而是自戀」。 也就是說現今的戀愛和你的另外一半並沒有關係,而是你再和你的心談戀愛,只是需要一個媒介,那就是你的另一半。
本文並未送出——社會信用評分制度的科幻小說與現實差距,忽略人性與生產力的空洞性,忽略資源、成本和生產力的本質,高估人類道德、低估懶惰,而空想來自於自戀焦慮寫手對於權力慾望的自我投射。——克莉絲汀備忘錄(未送出)
Thumbnail
榮格式的深度象徵:透過陰影的照見,真正看見內在的自己與愛的真義。 故事: 婚姻中的被操控者:自我覺醒的成長之路——從榮格與佛教思想看見光與影 夏娟是一位安靜、懂事的女子。她的世界曾經圍繞著丈夫轉動,總以為愛就是付出、就是取悅、就是忍耐。她嫁給了何柏,一位外表迷人、談吐風趣的男子。
Thumbnail
青少年會經歷到自我認同迷茫的議題,在角色認同與角色混淆之間擺盪,其中的本質就在於理解「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能/想成為什麼樣子」。我們會有一種迫切的困惑,且這樣的困惑不只停留在青少年期,也往往在成年後仍然伴隨著我們──我們在別人眼中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它是足夠「好」的嗎?
Thumbnail
好像每過一陣子,就會有渣男新聞,王力宏、羅志祥、最近有一個脫口秀主持人叫賀瓏。渣男就是渣,只能拿出40元放在桌上:「40擺在眼前」。他們都是有工作實力的人,賀瓏我比較不熟,因為我不喜歡諷刺型的笑話風格,所以沒在收看他的節目。但王力宏、羅志祥,我超喜歡的呀,一個歌好聽,一個綜藝全能型。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2025/06/29
最討厭這種 渣男,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