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女病

含有「長女病」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長女病》裡面的故事令我震撼,甚至是看一看要停下來消化的程度;冷靜過後我的腦海中出現好多人的樣貌,媽媽、姑姑、同事、各種女性長輩…… 的確,上一輩的她們大多數是職場婦女,夾雜於新舊觀念之間,共同承擔賺錢養家的責任,卻依然是照顧家庭的主力……
Thumbnail
📚 本月推薦:《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簡介:這是一本寫給每一位曾被期待「乖巧懂事」的長女的書。作者張慧慈透過自身經驗與多位女性訪談,揭露家庭順位、文化壓力與性別責任交織出的「長女病」。她誠實訴說壓抑背後的掙扎,並邀請我們重新定義「責任感」,找回自己的聲音與自由。
Thumbnail
最近看完《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很有感。 身為家中老么,理應對長女病的內容無感,但是我卻看到哭出來,有時還會對書中提及的內容感到壓力大,不得已要先將專注力放回工作中(?) 不理解長女病症頭的他人,應該會輕易說出:「這一切都是你的自願、你的選擇,沒有人逼你。」這個問題
5/5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7/27
柯樓一「慶幸自己不是長女」,真的很幸運🥰🍀不是長女但被迫患上長女病的香草,心有戚戚焉🥰🍀
柯樓一-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8
當下的香草 長女病真的很難治
從小被灌輸「長女就該懂事」觀念的女性,容易患上「長女病」。《長女病》作者小花媽的訪談心得,並整理出「長女病」的六大症狀:超懂事、超扛事、自尊心高+不麻煩人、察言觀色達人、任勞任怨型戰士、成長成癮、蠟燭型人格。文章並藉由「長女日常」情境:弟妹犯錯、姐姐被罰;職場社畜;愧疚感大餅,點出長女們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基本上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人~~~
蜂聲-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3
林燃(創作小說家) 辛苦了(抱),也要適時的休息哦~你自己在家人朋友眼中也同等重要!
長女病一書描述的是台灣女性,特別是長於藍領家庭裡,或許屬於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X世代(GenX)、千禧世代(Millennials),甚或是現在Z世代(Gen Z)的微群像故事。 作者張慧慈將生活周遭裡遇到的“長女”親友同事們所發生的長女症候群以第一人稱敘事口吻娓娓道來。如果
Thumbnail
真的!!!我老公就說我是扶弟魔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8
林燃(創作小說家) 林燃要好好照顧身體,平平安安,健康快樂。
小腦袋被植入「長姐如母」的劇本,只要我更懂事、就能平息家裡的火山。被誇懂事,那是因為我「表現好」。在父親的情緒暴風中,母親的眼神說:「你再好一點,就不會這樣...」信念像頑強的種子,進我的無意識:愛是有條件的,只有當我「夠好」,才配被愛。這顆種子,日後長成了陰影中母親原型的基石,影響了我每一段關係
酒鬼爸、賭鬼媽,甚至吸毒變殭屍的親戚偶爾也會跳進家裡,害怕想逃卻不敢跑太快,罹患嚴重的”長女病‘’,跑太快會內疚、跑太遠會恐慌,甚至跑到讓人想死一起做鬼。 幸好,還能躲到城隍廟求神指明路,祂不會嫌我吵、不會跟我要錢、還會給我籤詩,走過一次次的「鬼打牆」人生關卡。
Thumbnail
《長女病》讀後感:透過書籍剖析長女症候群的社會觀察,探討原生家庭及父權社會對女性造成的影響,以及長女們如何應對「蠟燭型人格」與非自願的承上啟下責任,並藉由自身不生育的選擇,期許減少未來潛在的長女困境。
Thumbnail
5/5長女病
脩奕-avatar-img
2025/05/14
真心希望這些觀念不要再延續...
莫娜-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7
脩奕 打破傳統就從日常的意識覺醒開始!
我沒有發覺自己和母親在心靈層面的關係很疏遠,可能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所以一點感覺也沒有。 在一次《薩滿的力量錦帶》的能量療癒下,Hower與我分享他在過程中的看見。他說,我背著一大車的書,後面跟著急著要我往前、看起來隨時準備要罵我的媽媽,跟在她後面的是感覺很輕鬆、這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的妹妹。
Thumbnail
人生中的生死真的就只是一線之隔,只是平常我們刻意漠視死亡的存在,直到我們被迫直視它的存在。人往往只有在被死亡狠狠刺上一刀後,才會暫時懂得珍惜生活中各種微小的幸福,貪婪地以那樣的幸福撫慰疼痛的傷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