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漁弦-avatar-img

紀漁弦

24 位追蹤者

紀漁弦

24 位追蹤者
細水長流地利用文字將所見所聞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傳達給讀者及未來的自己。客觀敘述也好,情緒抒發也罷,期望防護員這份工作能被認識、好文獻能被看見、好書能被閱讀。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6會員
123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篇文章探討青少年運動員過早專項化訓練與運動傷害的關係。研究顯示,專項化運動員更容易發生過度使用型傷害,尤其個人運動比團隊運動風險更高。多篇文獻也支持此結論,但過早專項化是否為獨立風險因子仍需更多研究。文章建議延後專項化、鼓勵多元運動及自我保養,以降低傷害風險。
Thumbnail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金牌跟銀牌的差距;而是有人偷偷「藥」了捷徑,結果成績被歸零,只剩笑話的八卦局。 這篇是運動禁藥的大哉問,但其實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運動禁藥後內心的疑問。 如今也算是踏入半個運動禁藥界,這些多年來的問題也得到了解答。 來介紹一下 為什麼要「驗」呢? 就是要回到世界反運動禁藥
Thumbnail
一篇探討2014到2019年間美國高中生(13-19歲)膝蓋和腳踝運動傷害醫療費用的文章,數據顯示足球運動傷害最頻繁,膝蓋常見內側副韌帶、髕腱炎、前十字韌帶損傷,腳踝則以外側副韌帶傷害為主。研究指出,膝蓋損傷每次就診平均總費用564美元;踝關節每次就診平均總費用359美元。作者認為研究數據可能低估⋯
從小展露柔道天賦的她,擁有比常人更多的資源和優勢,但她並非一帆風順,也曾面臨運動傷害、社會框架等挑戰。作者透過連珍羚的故事,探討堅持、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係,以及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並為之付出相對應的努力。文章並非單純的勵志故事,而是藉由連珍羚的經歷,闡述職業運動員背後的辛勞付出。
Thumbnail
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運動傷害防護月!!這次的標語是:Champions in Health Care!覺得奇怪嗎?運動傷害防護月不是三月嗎?現在已經五月了...
Thumbnail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防護員在工作中與教練溝通的經驗與體悟,探討如何提升防護員的專業價值與不可取代性,並藉由教練的經典名句點出防護員專業養成過程中缺乏溝通技巧的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一首周渝民的歌曲《熟悉的溫柔》出發,分享作者翻譯歌曲歌詞的過程,並進一步延伸到對2006年偶像劇的回憶與感想。文中穿插了對劇情、角色、時代背景的細膩觀察與個人情感投射,引發讀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