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avatar-img

李偉文

1525 位追蹤者

李偉文

1525 位追蹤者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大部分人都以為寫回憶錄是曾經在商場或政界叱吒風雲、以及引領風騷的藝術家或發明家的專利,像我們這樣庸庸碌碌平凡的上班族,有什麼值得述說的歷史?     其實,寫回憶錄應該是每個走過青壯年期的人,必修的學分,不是要述說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如同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所主張的,人最重要的課題是要整合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多年前的約翰羅彬斯所寫的「新世紀飲食」,改變了許多人的飲食習慣,甚至讓美國的牛肉銷售量明顯下降,引起畜牧業的抗議。     這本「新世紀飲食」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一方面是來自他的家世,原本他是美國著名的冰品「三一冰淇淋」的繼承人,他卻放棄家業,反而投入心力與資源研究肉類及牛奶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Thumbnail
  帶狀泡疹俗稱皮蛇,是種非常難纏的疾病,往往在我們免疫力低的時候,比如中壯年因工作過度勞累,或者五十歲以後,也許是一兩天沒睡好,或感冒過後,就突然發病。     現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小時候大概都得過水痘,因為當年還沒有水痘疫苗可以打,因此幾乎都有機會在身體疲累免疫力差的時候得到帶狀疱診,因為帶
Thumbnail
 到朋友家,看到餐廳的櫃子上擺了幾個藥罐,隨口問了一下,他說是健康食品,問他是什麼成分,有什麼功效?他聳聳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正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吃了心安吧!」     算一算,一顆小小膠囊狀的「食品」,要價六、七十元,不禁搖搖頭,不過也忍不住消遣他,最完美的健康食品要價不到那個小藥丸的
Thumbnail
 前一陣子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後台遇見主持人作家楊照,他劈頭就消遣我:「你很矛盾耶!你最近出了一本有關退休的書,但是我看你現在的生活比誰都還忙,怎麼能算退休呢?」     我哈哈大笑:「我主張的是不管幾歲都要為退休做準備,但是永遠不能真正的退休,除非離開這個世界,只要還活著,我們人生的任務就還沒完成
Thumbnail
sugar-avatar-img
2 天前
離開醫療院所後,週邊的人都說我退休了,我怎麼解釋只是離開制式受顧的職場,多數的人聽不懂,後來也不想再解釋了,疫情期間被找回醫院幫忙,我也全副武裝進場一年,這10年,我走了許多社區,讀了許多書,寫了點東西,學習畫畫,跟著媽媽種種菜,持續做線上訪談工作,只是將原本朝九晚五的制式工作放下,更讓自己學習彈性生活,我從來不覺得自己退休,他們不懂我已不在乎,在乎的是,自己過得好。 讀您的文章多年,深受您的影響,感謝您。
 年齡愈大,手機裡Line的訊息,有關養生保健的資訊愈多,據統計,點閱率最高與轉傳分享率最多的也都是這些「好心的叮嚀」,不管什麼「名醫推薦」,「神奇效果」、「救命秘方」、「令人驚呆了」……聳動又誇大的標題,有時候即便知道十之八九是垃圾或假新聞,但基於人的好奇心,還是會被誘惑點進去看一下,於是就助長這
Thumbnail
 這些年台灣很多景點與公共空間都變得有氣質多了,因為不時就會傳來悠揚的音樂與鼓掌聲,演奏樂器、技藝表演,五花八門,熱鬧又有趣,街頭藝人是現代城市裡一道美麗的風景。     每當我路過街頭而沒有趕赴邀約的壓力時,都會駐足欣賞片刻,然後在打賞箱留下一點點心意,感謝他們為社會增添美好氛圍。 更
Thumbnail
「這幾年各種媒體一直在喊台灣社會的老化非常快,除了老人人口多,壽命延長外,還有哪些原因?」正在做老年長期照護研究的B寶問。     A寶提醒:「還有少子化啊,不是喊了十多年少子化,大家都不結婚,就算結婚了也不想生孩子,妳看爸爸的許多好朋友不就都是如此嗎?爸爸,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不想結婚?記得你跟我
Thumbnail
「爸爸,台灣有沒有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商業化的例子?」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問我,因為她在暑假中將與學長姊到義大利訪問,拍攝一部成功將作品變成品牌商品的藝術家紀錄片。     我看著A寶攤在大書桌前一大堆的雜誌與書籍,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幾米的繪本,回答:「有啊,幾米的繪本作品有許多改編成電影、舞台劇、
Thumbnail
有一次與幾位老友相聚,他們好奇地問:「你們環保團體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其實有點怕那些所謂的環保人士,他們總是對我們的食衣住行百般挑剔,讓我們充滿了罪惡感!」回想起來,的確如此。我鮮少給周遭朋友壓力,頂多只是溫和地分享個人習慣,從不勉強他們吃素或節能減碳,因為我深知每個人因緣不同,時機未到,勉強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