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年齡愈大,手機裡Line的訊息,有關養生保健的資訊愈多,據統計,點閱率最高與轉傳分享率最多的也都是這些「好心的叮嚀」,不管什麼「名醫推薦」,「神奇效果」、「救命秘方」、「令人驚呆了」……聳動又誇大的標題,有時候即便知道十之八九是垃圾或假新聞,但基於人的好奇心,還是會被誘惑點進去看一下,於是就助長這些有問題的「農場文」的繼續氾濫。

    所謂「農場文」是來自於所謂「內容農場」的網站,這些平台本身不生產內容,專靠寫手提供文章,藉此創造流量,賺取廣告費,當點閱率愈高,廣告收入就愈高,而那些拼湊文章或轉貼推廣文章的人,也可以從中分到錢。

    所以,這些文章的創作者根本不管內容正確與否,反而要愈誇張,讓人愈害怕或愈驚奇,才會吸引人看並且分享給親朋好友。因此,這些文章往往是二、三分真實七、八分虛構或故意扭曲或斷章取義,這些文章也往往喜歡擅自掛上名人或名醫的抬頭,吸引人的注意。

    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破解這些偽養生資訊不太容易,因為以人類的演化歷程來講,我們大腦先天被設定成對於有害的事物,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後天的理智(克服先天的情感)來分析這些訊息,並且在沒有去求證之前,對那些沒有署名作者與出處的訊息,你也無法判斷是真實的,那就乾脆不要再分享出去就對了。當然,假如我們懷有某些願盡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的理想,還可以多做些事,比如對於那些也許會「危害人間」的內容,可以委婉提醒傳來訊息的朋友,能夠的話,順便澄清一下這則假新聞。其實只要稍微多做一個動作,這些流傳的健康保健的偽消息,在網上都已被相關的專家或官方網站給破解了。

 

    蠻有趣的,頭腦愈是沒有邏輯,沒有科學基本認知的人,常常把科技當成信仰在崇拜,也特別容易被偽科學給騙了,原因正是來自於他們不了解科學的發明或進展是來自於一大群科學家漫長又緩慢的集體努力,但又因為這些人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的運作與原理完全不懂,所以只要有人套用一些似乎很炫的科學名詞,就會信以為真。

    物物理學教授羅伯派克曾經列舉了七個分辨偽科學的方法,還蠻實用的,列舉如下:

一、發現者將研究結果直接訴諸媒體。

二、發現者表示有龐大的既有勢力企圖打擊其成果。

三、發現者提出的科學效應總是非常不易測得。

四、發現者提出的證據不合乎科學程序。

五、發現者的主張來自於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的信仰。

六、發現者獨立進行研究。

七、發現者必須提出新的自然定律,才能解釋研究成果。

 

    其實說到「偽科學」,最大宗的來源,就是抗在老、美容、養生……之類的產品宣傳,因為一大批戰後嬰兒潮世代已進入高齡,他們手上擁有不少的錢,加上對健康的渴求,所以形成龐大的商機。

    其實對健康養生抗老真正有效的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吃得正確、睡得好、多運動多動腦多交朋友,但是這些事做起來很累又麻煩,誰不希望買顆仙丹,吞下去醒來就變年輕,那該多麼輕鬆。

    美國長壽研究中心創辦人羅伯巴特就直接挑明了說:「多數的營養補充品只是在製造昂貴的尿液。」其實假如花了錢沒效果那就算了,但是很可能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豈不是更糟。

 

    有人說:「科學是一則很冗長的故事。」但是當媒體要報導時,只能像閃光燈一閃,只記載下剎那片段,沒有前因,沒有附帶條件,所以一定是不周全甚至有問題的,更何況我們或許永遠沒辦法知道那則新聞被報導的背後動機,或者提供素材的那個研究是那個機構或廠商贊助,是如何設計研究方法,如何選擇研究樣本……?

    因此,我的答案是,永遠不要相信單一的研究,單一的報導。科學是一則很冗長的故事,科學的進展來自於點點滴滴地發現與驗證,只有在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研究單位,不同設計方法,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個結果時,才可以暫且相信那個結論,所謂暫且的原因是,在科學研究上,是沒有真理的,所有的結論都應該只是暫時的,也就是我們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承認這個結論也許是到目前為止最接近真相的,其實在疾病診斷過往的書寫慣例也呈現了如此的謙虛態度,診斷病名前我們會寫R/O,也就是Rule out的縮寫,意思是「排除」,排除這種病,也就是目前找到最後尚未排除的可能性。。

    以醫學研究來講,一個可能被接受的研究一定要有對照組,也就是一組接受某種治療,另一組接受安慰劑,但所有實驗這必須採用「雙盲」的嚴格標準,也就是接受治療的患者與病人接觸的醫生,雙方都不知道自己是屬於被實驗組還是對照組。以如此方式進行,才能得到有價值的實驗結果。

    另外近年醫學界也推動所謂「實證醫學」,也就是採取的手術與治療方式,並不能只是「理論上」有用,而是必須有大量的臨床病例來支撐。比方說,你認為你採取這種方式治療,有六成改善的效果,但是假如同樣病情但沒有這種方式治療也有六成改善的結果呢?或者用其他方法卻有七成改善的結果呢?

    其實正規的醫學臨床實驗費時又費錢,很多媒體報導的醫療研究,大多只是觀察流行病學,也就是找出疾病與環境或行為上彼此的相關性,這種研究只要問卷,電話跟電腦就行了,很方便很簡單,但是問題也在這裡,不管是問卷設計本身,答問卷的人他們的個人偏好與習慣……很多因素是沒有辦法標準化與控制的,所以這些研究只要隨便看看就好,不用當真。

    另外媒體也常報導的研究常是吃某些東西後,會增加或減少某種疾病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機率,其實這種報導也完全不要去裡它,除非像是這種很巨大的差異,比如說抽菸會得到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的三十倍,這個機率差到這麼大,這種觀察流行病學的統計才要注意。

    如果統計數據差異雖然不是那麼大,但是相關的調查在其他研究(記住,永遠不要相信單一的研究結論)也都有同樣結果,或者此研究在動物實驗中找到了可能的生理機轉,你才可以暫且相信。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2
 這些年台灣很多景點與公共空間都變得有氣質多了,因為不時就會傳來悠揚的音樂與鼓掌聲,演奏樂器、技藝表演,五花八門,熱鬧又有趣,街頭藝人是現代城市裡一道美麗的風景。     每當我路過街頭而沒有趕赴邀約的壓力時,都會駐足欣賞片刻,然後在打賞箱留下一點點心意,感謝他們為社會增添美好氛圍。 更
Thumbnail
2025/10/22
 這些年台灣很多景點與公共空間都變得有氣質多了,因為不時就會傳來悠揚的音樂與鼓掌聲,演奏樂器、技藝表演,五花八門,熱鬧又有趣,街頭藝人是現代城市裡一道美麗的風景。     每當我路過街頭而沒有趕赴邀約的壓力時,都會駐足欣賞片刻,然後在打賞箱留下一點點心意,感謝他們為社會增添美好氛圍。 更
Thumbnail
2025/10/21
「這幾年各種媒體一直在喊台灣社會的老化非常快,除了老人人口多,壽命延長外,還有哪些原因?」正在做老年長期照護研究的B寶問。     A寶提醒:「還有少子化啊,不是喊了十多年少子化,大家都不結婚,就算結婚了也不想生孩子,妳看爸爸的許多好朋友不就都是如此嗎?爸爸,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不想結婚?記得你跟我
Thumbnail
2025/10/21
「這幾年各種媒體一直在喊台灣社會的老化非常快,除了老人人口多,壽命延長外,還有哪些原因?」正在做老年長期照護研究的B寶問。     A寶提醒:「還有少子化啊,不是喊了十多年少子化,大家都不結婚,就算結婚了也不想生孩子,妳看爸爸的許多好朋友不就都是如此嗎?爸爸,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不想結婚?記得你跟我
Thumbnail
2025/10/20
「爸爸,台灣有沒有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商業化的例子?」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問我,因為她在暑假中將與學長姊到義大利訪問,拍攝一部成功將作品變成品牌商品的藝術家紀錄片。     我看著A寶攤在大書桌前一大堆的雜誌與書籍,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幾米的繪本,回答:「有啊,幾米的繪本作品有許多改編成電影、舞台劇、
Thumbnail
2025/10/20
「爸爸,台灣有沒有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商業化的例子?」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問我,因為她在暑假中將與學長姊到義大利訪問,拍攝一部成功將作品變成品牌商品的藝術家紀錄片。     我看著A寶攤在大書桌前一大堆的雜誌與書籍,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幾米的繪本,回答:「有啊,幾米的繪本作品有許多改編成電影、舞台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一個追蹤超過20年,刊登在JAMA相關期刊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是為了未來的健康,想要在年華老去之後還擁有比較健康的身心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一個追蹤超過20年,刊登在JAMA相關期刊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是為了未來的健康,想要在年華老去之後還擁有比較健康的身心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Thumbnail
【隨著現代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保健產品成為市場上新寵兒。(圖/渼若漾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在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尤其是20–45歲的年輕族群對保健與美容的關注度有顯著的提升。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便指出,透過飲食調整和營養
Thumbnail
【隨著現代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保健產品成為市場上新寵兒。(圖/渼若漾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在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與體態,尤其是20–45歲的年輕族群對保健與美容的關注度有顯著的提升。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便指出,透過飲食調整和營養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而保健食品和藥品是維護健康的重要幫手。分享常用的品項及使用心得,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同时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推荐和反饋。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而保健食品和藥品是維護健康的重要幫手。分享常用的品項及使用心得,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同时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推荐和反饋。
Thumbnail
Four Specific Health Behaviors Contribute to a Longer Life 四種特定的健康行為有助於延長壽命
Thumbnail
Four Specific Health Behaviors Contribute to a Longer Life 四種特定的健康行為有助於延長壽命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 「吃出不老體質」逆齡飲食建議X超值14天抗老菜單X變年輕的健康實踐 】是一本超實用的保健工具書!由專業營養師著作,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醫療專有名詞,豐富的健康保健知識與實用菜單讓忙碌的外食族也能很健康,打造抗老、逆齡不是夢!
Thumbnail
【 「吃出不老體質」逆齡飲食建議X超值14天抗老菜單X變年輕的健康實踐 】是一本超實用的保健工具書!由專業營養師著作,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醫療專有名詞,豐富的健康保健知識與實用菜單讓忙碌的外食族也能很健康,打造抗老、逆齡不是夢!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從小孩時代就提倡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並且提到了遇到身體狀況時,補充營養也是相當的重要,這對於治療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都有幫助。另外,文中也闡述了不同家庭對於保健觀唸的差異,以及透過提高自身生活體系,如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心態。
Thumbnail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從小孩時代就提倡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並且提到了遇到身體狀況時,補充營養也是相當的重要,這對於治療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都有幫助。另外,文中也闡述了不同家庭對於保健觀唸的差異,以及透過提高自身生活體系,如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心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