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裡最值得努力的挑戰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這幾年各種媒體一直在喊台灣社會的老化非常快,除了老人人口多,壽命延長外,還有哪些原因?」正在做老年長期照護研究的B寶問。

    A寶提醒:「還有少子化啊,不是喊了十多年少子化,大家都不結婚,就算結婚了也不想生孩子,妳看爸爸的許多好朋友不就都是如此嗎?爸爸,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不想結婚?記得你跟我們說過,爺爺奶奶那一代幾乎每個人都結婚啊?」

    我想到一部電影:「你們記不記得以前看過的『型男飛行日記』,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結構的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同時每個人的工作也愈來愈忙碌,戀愛結婚的成本愈來愈高。就像你們以後畢業離開學校進入職場,隨著生活圈擴大,職位的晉升與責任的加重,使得結婚必須付出的代價愈大,也就會愈來愈不想,也不敢結婚。往往警覺到似乎忘了做一件人生大事時,年紀已經不小了,那時候才開始要找合適的對象,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的閱歷讓我們冷靜多了,不再像年輕時會被愛沖昏頭。

    也因此,終身未結過婚的人,比率也一年比一年高。現在三十歲、三十五歲尚未結婚的未婚男女,看起來五年十年後也可能還不會結婚,一旦到了四十五歲,五十歲從來沒有結過婚的女生,那麼終身未婚的機率就更高了。

    男生跟女生是有點不一樣,因為男生到四、五十歲假如能夠因為工作與經濟條件的提升,往往會往下找年輕貌美的女生結婚,但是對於已近更年期的女生而言,要再找到從來沒有結過婚的男生,就有點困難。」

    跟AB寶講這麼一大段話,其實也反應了身為爸爸內心的矛盾,怕她們太早結婚又怕她們嫁不出去。有人認為,想結婚跟在職場想升官一樣,要積極地發出訊息,否則會錯過機會;也有過來人告誡,若有交往多年的男朋友,但是對方一直沒有結婚的意思,這時若自己還想結婚生子,就要趁早認賠(花了數年寶貴青春)出清這種還不想結婚的男人,否則對方可能在事業有成時,跟更年輕的女人結婚。

    當然,若沒有固定的男朋友,而只是一直在尋找理想中的男生時,若是東找西找,蹉跎到三十來歲時,同年齡的優秀男生早被人捷足先登了。

    過了適婚年齡有許多是條件相當好的女生,這些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自視甚高,不管在工作或生活都能把自己打理得很好,覺得還沒遇到值得改變自己舒適的單身狀態的男人,於是一晃眼,青春就過了!

    我內心在東想西想時,A寶把我拉回現實:「型男飛行日記的男主角大概是現在全球化時代專業工作人士的寫照吧?每一年有好幾百天都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幾乎沒有一個固定的家,本來他也習慣這樣居無定所的生活,甚至自得其樂,但是他改變的關鍵會是因為他被迫去說服那些結婚前夕想逃婚的妹夫嗎?那段情節很精采。」

    我想了想:「在電影能呈現的有限時間裡,這場戲是關鍵,不過我相信即使沒有那個剛好的機緣,隨著年齡愈來愈大,我猜他終究還是會想安定下來,維持身邊長久穩定的人際關係與尋找親密關係,因為這是人的本能需求之一啊!」

    關心全球化問題的B寶倒是對男主角萊恩的工作有興趣:「想不到有這種專門幫大企業資遣員工的公司,這種為了縮減人事支出而任意裁員,好像也是美國企業為了瞬間提高公司獲利數字而拉升股價的方法?」

    「哇!不錯嘛!你居然知道!」為B寶按讚之餘,我又把討論拉回結不結婚這件事:「除了工作因素之外,現代人為什麼沒有一定必須結婚的壓力?」

    A寶說:「你剛不是說,社會環境改變了嗎?」

    我跟AB寶進一步解釋:「以前農業時代,不管生活起居,食衣住行,一個成年人的所有社會功能或生存條件,都必須在一個有婚約夫婦架構下才能完成,因此一個沒結婚的男生或女生,不管幾歲,都不會被視為大人,或者一個完整的人。可是現在婚姻的功能都被分解外包了,工作有工作的朋友,吃喝玩樂有吃喝玩樂的朋友。男生不必等太太替你煮飯也不餓會肚子,女生更不必為了結婚而拖累自己追求夢想的機會。」

    A寶想起了她們在社會學裡所讀到的:「婚姻是維繫人類社會與經濟制度的手段,男女結婚是為了獲得財富、土地,提高社會地位……等等目的,不是為了愛,所以都是父母作主,我們讀歷史也常看到、漢朝流行把公主嫁到所謂番邦好維繫和平,歐洲的皇室更是常常透過婚姻來結盟。」

    我為A寶按讚:「其實以男女雙方的感情,也就是以愛為基礎的婚姻直到十八世紀才出現,也就是所謂自由戀愛是近代才流行的呢!不過也因為大家對婚姻的期待變了,反而形成離婚率的增加呢?」

    「為什麼?」AB寶有點困惑。

    「據統計,願意接受父母親安排或相親結婚的,反而離婚率比較低,或許是因為雙方對感情狀況期待低所以比較寬容一些,換句話說,他們比較在乎婚姻過去的傳統功能。反過來講,自由戀愛的人對配偶期待高,要求得較多,所以比較無法容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一句話你變了,往往就是離婚的導火線。」

    AB寶不講話,在想著我所說的。

    我繼續說:「如果能夠的話,我覺得無論如何,能夠結婚的話,還是把握機會結婚,然後生個孩子,完成生命完整的體驗。女性主義的典範,西蒙波娃一輩子沒結婚,與哲學家沙特同居,仍然過得非常幸福,不過,西蒙波娃晚年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我這一生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子女。」對照於她之前所說的話,也是好幾個世代被不斷傳誦的名言:「女人如果不結婚,她就可以做任何事!」真是令人唏噓。結婚生小孩,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真的就如同戒嚴時代貼在每個講堂左右的對聯一樣「生活的目的在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她們還是沒有講話,我就繼續用幾部以前她們看過的電影來跟她們分享一些關於要不要結婚這個兩難的問題。

    在戰爭與和平這部電影裡,安德魯王子說:「千萬千萬不要結婚!如果你非結不可的話,那麼就等到老了,不中了的再說,不然你會失去一切美好,高尚的事物,你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浪費自己的生命。」

    其實這一段話用在女人身上也成立,甚至更貼切,也或許知道成家,尤其生了孩子之後,生活就會陷入所謂的「雞毛蒜皮」的瑣事,不再能夠流連於所謂「美好高尚」的事物,所以許多人選擇不婚,更逃避生孩子。

    但是,同樣的,另外一部經典電影「教父」,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也這樣提醒孩子們:「一個不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的男人,絕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這是婚姻兩難之處,如何在「雞毛蒜皮」事務中仍保有追求美好事物之心,是體驗人生豐富的機會,也是婚姻生活裡最值得努力的挑戰。

    最後我以自己的經驗做總結:「男女兩人相處之道,千言萬語可以歸納成兩個原則,一個是要努力使自己被對方欣賞,另一個是努力去欣賞對方。這原則的努力兩個字要加粗,用紅筆畫圈再三強調,努力很重要,絕對不能因為有了那張結婚證書,彼此是自己人,也不容易跑掉,就忘了要努力裝扮自己讓另一半欣賞,同時也要時時稱讚來欣賞另一半,我們的努力可要讓他看的見,感受得到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爸爸,台灣有沒有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商業化的例子?」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問我,因為她在暑假中將與學長姊到義大利訪問,拍攝一部成功將作品變成品牌商品的藝術家紀錄片。     我看著A寶攤在大書桌前一大堆的雜誌與書籍,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幾米的繪本,回答:「有啊,幾米的繪本作品有許多改編成電影、舞台劇、
Thumbnail
2025/10/20
「爸爸,台灣有沒有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商業化的例子?」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問我,因為她在暑假中將與學長姊到義大利訪問,拍攝一部成功將作品變成品牌商品的藝術家紀錄片。     我看著A寶攤在大書桌前一大堆的雜誌與書籍,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幾米的繪本,回答:「有啊,幾米的繪本作品有許多改編成電影、舞台劇、
Thumbnail
2025/10/19
有一次與幾位老友相聚,他們好奇地問:「你們環保團體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其實有點怕那些所謂的環保人士,他們總是對我們的食衣住行百般挑剔,讓我們充滿了罪惡感!」回想起來,的確如此。我鮮少給周遭朋友壓力,頂多只是溫和地分享個人習慣,從不勉強他們吃素或節能減碳,因為我深知每個人因緣不同,時機未到,勉強也
Thumbnail
2025/10/19
有一次與幾位老友相聚,他們好奇地問:「你們環保團體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其實有點怕那些所謂的環保人士,他們總是對我們的食衣住行百般挑剔,讓我們充滿了罪惡感!」回想起來,的確如此。我鮮少給周遭朋友壓力,頂多只是溫和地分享個人習慣,從不勉強他們吃素或節能減碳,因為我深知每個人因緣不同,時機未到,勉強也
Thumbnail
2025/10/18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在產地與賣場被丟掉的食物外,在台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其實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我們煮食的部分營養價值還高呢! 尤其這幾年被醫藥營養界發現或研究的植化素,對身體的保健與抗老功能,比過往我們強調的各種維
Thumbnail
2025/10/18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在產地與賣場被丟掉的食物外,在台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其實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我們煮食的部分營養價值還高呢! 尤其這幾年被醫藥營養界發現或研究的植化素,對身體的保健與抗老功能,比過往我們強調的各種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1965-1980年出生的人,有三分之一還要負擔21歲以上小孩的生活?要照顧父母、也要呵護成年小孩的「三明治」壓力,打亂這些中年人的退休計畫。這是美國研究,但也很可能是台灣未來的趨勢。 這個國外稱為X世代的年齡層,如果放在台灣,也是享受到經濟起飛(小時候就有雞腿吃?),然後出社會時已經進入網路
Thumbnail
1965-1980年出生的人,有三分之一還要負擔21歲以上小孩的生活?要照顧父母、也要呵護成年小孩的「三明治」壓力,打亂這些中年人的退休計畫。這是美國研究,但也很可能是台灣未來的趨勢。 這個國外稱為X世代的年齡層,如果放在台灣,也是享受到經濟起飛(小時候就有雞腿吃?),然後出社會時已經進入網路
Thumbnail
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多數的報導與討論中,少子化被視為「國安問題」,作為台灣人口政策面臨的嚴峻考驗,要想辦法「解決它」或至少「改善它」,卻鮮少有人關注這群目前「適婚年齡」的世代,若沒有踏入婚姻、組建家庭,他們如何安頓自己的熟齡生涯?
Thumbnail
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多數的報導與討論中,少子化被視為「國安問題」,作為台灣人口政策面臨的嚴峻考驗,要想辦法「解決它」或至少「改善它」,卻鮮少有人關注這群目前「適婚年齡」的世代,若沒有踏入婚姻、組建家庭,他們如何安頓自己的熟齡生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