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與幾位老友相聚,他們好奇地問:「你們環保團體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其實有點怕那些所謂的環保人士,他們總是對我們的食衣住行百般挑剔,讓我們充滿了罪惡感!」回想起來,的確如此。我鮮少給周遭朋友壓力,頂多只是溫和地分享個人習慣,從不勉強他們吃素或節能減碳,因為我深知每個人因緣不同,時機未到,勉強也只是徒勞。
記得一句美國諺語:「When the penny drops」(當硬幣掉落),這形象地比喻了自動販賣機投幣後,我們所期望的事物便會自然出現。佛家也有「遇緣則有師」的說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事物,往往是我們關心或正在尋找的。因此,大智慧的佛陀在說法時極其重視契機,並善用各種方便法門來引導大眾。
然而,這句話我們也能從另一角度詮釋:即使是最厲害的老師,講得再有道理,若聽者不關心、不在乎,也只會左耳進、右耳出,毫無作用。反之,只要學生準備好了,老師便會適時出現。此時,一花一草、一貓一狗、一陣風或一首歌,都可能帶來生命的啟示,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世間萬事萬物皆可為師。張愛玲曾以「愛情」為主題,寫下這段膾炙人口的文字:「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我也常想到一句成語:「水到渠成」。年歲漸長,我愈不敢自詡是那挖渠或灌水的人,反而更能滿懷感激地看待冥冥中的上蒼來做收成者。因此,愈發覺得張愛玲這段話不只是描繪愛情,人世間所有該成就的、該護念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也正是如此嗎?
人生在世,有多少因緣聚合?有的擦肩而過,有的糾纏綿延,我想,大家都希望遇到的,是扶助自己的貴人。
年紀愈長,愈來愈相信因緣,大概是累積了太多驗證,讓我愈不敢輕忽生命中冥冥的安排。或許如許多修行大師所言:凡與你相遇之人,必定會帶來某些訊息。若你感覺不到,可能是你心不夠專注,或者過度將自己隱藏保護起來。
在生活中,我們得依賴無數人的善意,方能平安順遂。只要想到這點,便會明白我們必須不斷付出,因為我們已然承受了太多人的好意。
我的生命中出現過許多貴人,他們在適當時刻給予我感動、提醒,並在困頓時拉我一把。因此,我也期許自己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溫暖他人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