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中自學,大學沒被拾穗百川錄取的●簡普&新聞(上篇)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說明:
對於高中自學生而言,清、交的特殊選才(拾穗與百川)經常是心之所向。簡普與新聞在去年十月也有專心一致地申請,但未獲錄取。而兩人分別在去年與今年結束高中自學。(註:兩人現在在清交以外的大學就讀)
、你們是什麼時候決定要準備申請大學的?

簡普: 我申請的方式是特殊選才,特殊選才好像也沒有那種很目標明確的、手段明確的方式去申請,所以說這個問題應該是「你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你有可能、你有考慮用特殊選才的方式上大學」........應該就是在我申請自學的那個當下就是了吧。

新聞:我差不多是高二那一年的年初吧,一月的時候,大概把我要怎麼申請大學有一個初步的想像,包括科系什麼的,就這樣,沒什麼特別的。

簡普:你那時候沒有決定要特殊選才還是怎樣喔?你那時候就決定要考試喔?

新聞:沒有,我那時候就決定是特殊選才+指考。


2、你們決定申請大學的時間點也是生命中的轉折點嗎?還是只是順手做的?

簡普:
它是我的轉折點啊,因為我在申請自學的講座上就知道特殊選才、知道自學嘛,所以它必然是一個生命的轉折點。申請大學好像不是一個很順便的事情,有這麼順便喔?我著手在準備這件事情,我是真的很用力很想要把自己.....我希望我被送進大學的方式是自己所期待的樣子,就像是我希望別人理解我的程度是我希望僅止於被理解的程度。

上學好日子:講得好好喔

簡普:這《大亨小傳》啊,那一句真的很厲害,你要我再唸一遍給你聽嗎?我現在唸,這裡,「那是了解你的笑,但直到你想被了解的程度,是相信你的笑,但直到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程度,他用那笑容向你保證,他對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希望別人得到的印象」。

新聞:(鼓掌)我沒有一個很正式決定過的,就是順順的,然後確定一下這個東西是存在的,就這樣,就很順。

簡普:哦~沒有很正式的決定過程,嗯,可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得選擇吧,這還可以選擇什麼?也就只有那幾項。


3、你們有「第一志願」嗎?

簡普:
有啊,我那時候的第一志願是交大百川啊。

新聞:交大百川啊。(*註:新聞只有投一間)

上學好日子:為什麼對你來說是第一志願?順便追問你們,應該有感覺交大百川在自學圈子好像是第一志願,你們認為是為什麼?

簡普:我覺得,一來它被美化了,它被塑造的太靠近實驗教育,然後每年都有幾個自學生進去、裡面又說自己是所謂「多元開放」的場域。大部分自學生會想要到一個「多元開放」的地方,固然不太知道這個東西的具體意涵、具體現場會是怎麼樣子,但總之它就是一個很用力,比起其他大學還要用力去招自學生的一個地方,所以我覺得就是因為這個,自學生會對它有一個美好的幻想。

我選交大百川是因為,一來是那邊的宿舍比較好一點,因為居住空間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嘛,有一個好的居住空間才可以有一個好的創作場域。第二個是因為,我認識交大百川的自學生比認識清大拾穗的自學生還要多,呃,多嗎?比較熟好了,所以我對於交大百川的了解會比清大多一點點,但都不會到很深啦。

新聞:它的自由度是最高的,很單純。比較複雜的部份,我們的簡普已經講完了。

上學好日子:你那時候為什麼沒投清大拾穗?

新聞:嗯………忘記了……我今天早上是怎麼想的…

上學好日子:不然問簡普,為什麼你會投清大拾穗?

簡普:我對拾穗沒有到太多的研究,對它的了解就是清大有人社院,然後我對人文社會比較有興趣,但是比起硬體設備來說,我就是想要去交大百川的宿舍嘛,所以自然而然比較想要投交大百川(笑),但是人總是要為自己舖後路嘛,如果交大百川沒有上,那清大拾穗也去投一投。

新聞:我忘記我那時候的理由是什麼,但後來覺得應該要去投一下。是很後來,不是被交大百川刷掉的當下,是差不多最近,不是離開我現在這間學校,就是,當初應該去投一下的。

簡普:為什麼?為什麼會突然這樣想?你是覺得留在新竹會比較好喔?

上學好日子:還是,你覺得會上?

簡普:尚氣

上學好日子:垂頭尚氣

新聞:我跳過這part,跳過尚氣這part




4、你們覺得自己為什麼被刷掉?

簡普:
我覺得是我對交大百川的接受度的遐想太高了,認為它可以接受更多更不一樣的學生,所以當初在設計備審資料的時候,把很多鮮明銳利的東西變的更隱晦、或顆粒感更模糊的那種感覺。[但後來]我覺得第一階段的篩選標竿大概也是很具體,很鮮明的,要條列每個申請者的豐功偉業這樣,背後動機意涵設計,我覺得這不是他們有花一定比例的心力去做的事情。

上學好日子:「背後意涵」的意思是.... 什麼的背後意涵?

簡普:「背後意涵」就可能是指說,嗯,比較不一樣的申請動機,或是比較不一樣的備審資料。不是第一頁就讓你鮮明的知道這個人的條列式成就。我覺得比起經典的條列式歌功頌德豐功偉業這種備審資料來說,其他不鮮明的備審資料不會是他們願意花太多力氣去試圖了解的東西,我對於自己如果是一個打保險牌的方式去做備審資料的話,我不認為第一階段會被刷掉。

新聞:後來覺得,其實我沒做得特別好。就是,呃,在比較過後,跟其他人的備審比較。

上學好日子:所以你比較的人是有被錄取的?

新聞:沒有。就是分數是比我高啦,雖然是「有過」跟「沒過」,但那個分數多少有點參考價值,因為他們機制應該不是一個人看吧。


5、在得知「自己真的被刷掉」的時刻,你們在想什麼?

新聞:
就是,嗯,難過啊,然後順便在心裡面咒罵他們沒有眼光。

簡普:我當時得知自己被交大百川刷掉的當下,很生氣啊,很生氣的原因是,我覺得交大百川一直在塑造的形象是一個很多元開放、廣納人才、適性揚才、或是說什麼自主實驗教育大學的前鋒。我認為在張揚自己這樣子的這個....貞節牌坊的大學,它應該要更用力地去,感受其他沒有將成就描繪的鮮明的備審資料。但我覺得在端看其他上的人的備審資料啊、或是看我被交大百川打的分數的時候,我認為他們還是喜歡,所謂對大學耀武揚威的那種備審資料。但同時又拿著很多曖昧不明的標語來招生。所以我那時候就覺得,很生氣啊,如果是要這樣的話,那所有學生好像就是彩衣娛親,針對大學的審視者所想要看到的東西去諂媚啊,去阿諛啊,就好像它有一個點你可以往那個方向角逐或著墨。可是我認為,對於一個有這麼重的貞節牌坊的大學來說,這件事情是不應該存在的。

譬如很多大學會希望你願意去談說大學給予學生學習的機會啊、給予學生階級翻轉的機會啊,但同時好像不能接受學生去談說,一個封閉的教育環境,就是,扼殺了多少學生。這樣子。我覺得大家所希望看到的,都有一個限縮的期待在那裡,就還是希望你可以很正向、求好心切,就是一個光鮮亮麗熱血上進友善包容然後對社會有嚮往有行動力的那種學生的樣子。

上學好日子:像是陳珊妮說「我們需要好奇心但別太有好奇心」那種感覺

簡普:對對對,就是「你可以坐在咖啡廳面對世界末日」的那種,欸!陳珊妮真是很厲害欸,khuà,我講這麼多被陳珊妮的兩句話講完,kàn!好生氣喔


**給觀眾參考陳珊妮的部分

6、 你們還會想申請嗎?

簡普:
去年被刷掉的時候就覺得我今年應該要做一個對照組,以去年所投的東西的內容,去把它重新編排成一個,我覺得是打的進市場的他們所想看到的那一種內容。可是今年沒有去做,一來是因為我現在已經進入另一所大學,就覺得,身於安樂就不會憂患(笑)二來是報名費真的太貴了,好像沒有必要為了他們去做這件事情,當然做了也是有趣啦!如果真的有人願意贊助我一筆錢,我就做啊。

新聞:我對我現在的學校很滿意。我覺得本來那時候應該是可以再投個拾穗這樣,但不是我現在要投,現在很忙,沒有時間。


7、你們覺得特殊選才是「方便之門」嗎?

簡普:
是啊,它是一個方便之門啊,因為它不是無機可乘的,我覺得它是有一個目標,然後你可以知道怎麼做,可以做到那種正確的方向。也就是說,更鮮明來說,你只要知道教授要什麼,那你就對了。當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嘛,他們可能想看到不一樣,可是我覺得還是很容易找到各教授的最大公因數。

上學好日子:不過,除非是考試然後分數,不然所有的申請應該都是一樣的意思?譬如說申請研究所也是,是不是,不是只有特殊選才是這樣?

新聞:對,我是這樣覺得,就是,多少有一點這樣的成分。而特殊選才呢,可能又會比,比如說學測個人申請,特殊選才的意味又更重一點,但也不是說完全是方便之門,可能還是,有一些人對他來說是「方便之門」,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就有那個特殊選才的意義在。

上學好日子:那你覺得對你來說是「方便之門」嗎?

新聞:我覺得,很明顯的不是啊,不然我現在在這個訪談組做什麼,我為什麼不是那個申請成功的訪談組。


8、你會擔心自己「適不適應」大學嗎?

新聞:
我當然有擔心,但是,那個擔心我覺得是說,這個就不是很專屬於「自學生」的東西了。因為你一般,你是體制高中、你是明星高中,你也沒有上過大學啊。

上學好日子:那如果不是針對你的身份,而是針對你這個人,你自己有想過「適不適應」的事嗎?

新聞:有擔心啦,但事實證明,還好,還行。

簡普:我前陣子有在想這個問題欸(笑)好媚俗喔,就覺得適不適應好像是一種假議題。我的想法是,除非我自己是在為了畢業,而需要逼迫自己去符合學分上面的規定啊、或是符合其他上面的規定,不然「適應大學」好像還不是很必要的事。就是說,如果你真的不要,那好像就可以不要,你如果不想去,那你好像就真的可以不去。相比國中跟高中這種你不要但是制度還是會來找你的情況,大學它好像,當然還是有一定的包袱存在,只是它好像就不會那麼用力的、迫切的來找你,然後逼迫你去做某件事情。


9、那你覺得自己「適應」自學嗎?

新聞:
我,呃,應該啦(笑)因為,我中間雖然都是在自學,可是切換過很多不同的模式,但總的來說對於我在自學這件事情是滿適應的。

簡普:適應.....啦,「適應自學」就是在指說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嘛,既然提不出什麼好像不太好的,那自學這幾年好像就是,還滿適應的吧。

上學好日子:那延伸問一個,你們自學的時候有想過自己,稱為後悔好了,有覺得說自己想要中止嗎?

簡普:有啊,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應該說,在思考自己要申請大學而意識到,自學這條路絕對不會比在體制內申請大學還要方便、還要容易,我就想說,蛤,怎麼這麼麻煩啊,如果當初是在體制內的話是不是就不用思考這些事情還是怎樣怎樣。所以就是,當我發現自學生走特殊選才,這個申請上大學的機率或是名額啊、難易度的時候,就覺得蛤~~我是不是應該當初待在體制的?喔,一下下而已啦。

新聞:有啊,升高中的時候。因為那時候就是,也不太知道自己要幹嘛,第一個。然後第二個是,就像剛剛講的,那個申請大學,我覺得如果我是在學校待三年,跟我沒唸書三年比起來,就是,我如果在學校待可能直接上台大了。就這樣。就不用這麼煩惱,我在那邊考什麼指考對不對。

上學好日子:所以你在高中的初始就想好大學的事情了?

新聞:沒有那麼直接,但是,就是後面的時候會這樣想,啊前面就比較是,對那個當下處境的思考。


10、 對你們來說,有可能「自學之後不讀大學」嗎?

簡普:
我覺得我的處境不太可能,因為我還是很受家庭因素的影響,或很受社會期待的影響。所以如果真的不讀大學,我覺得我勢必得找到一個方式逃避家庭期待,那逃避這個家庭期待你應該就是,要考公務員了吧(笑)。你知道家庭期待就是在那邊,你消磨不掉,必須要找到一個東西去把它填起來。

新聞:嗯,第一個,我自學的有點早,所以我那時候沒有想,一開始沒有想

上學好日子:你說的「有點早」是什麼時候?我幫觀眾問一下

新聞:小學啊。然後,再來是說,我是覺得社會期待就不管它啦,但是,我沒有想到什麼比念大學更好的事情可以做。那時候在想的時候,可能就考公務員吧。我認真想的,就是,可以啊,就當公務員啊,反正就是,我是沒有真的很在乎啦,對我來說,就當seven的店員也是活得下去。

上學好日子:那你的生活周遭有給你壓力或期待你去讀大學嗎?

新聞:有啊,當然是有期待啊,尤其我阿媽,我阿媽很希望,但我也沒有很常聽她的,所以...期望是有,他們會講,但是也沒有很強制性的說「給我去念」這樣。只要事情還在我的掌握中,他們原則上是不太會管。
下篇 ●
(簡普本人)
    143會員
    47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