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政治?介紹《恐懼的政治》(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人熱衷政治,有些人厭惡政治,更多的人對政治冷漠。「政治」這個詞往往被人與「政客」、「權謀」、「黑暗」、「殘酷」等等負面的描述連在一起。但是,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說得出來什麼是政治?那些反感政治、對政治冷漠的人有沒有想過,那些他們反感和冷漠的東西,真的是政治嗎?

 

如果我們連政治是什麼都說不清楚,或者存在誤解;那麼,我們的熱衷也好、反感也罷,豈不都是空中樓閣,沒有根據的嗎?或許,我們可以從《恐懼的政治》(Politics of Fear,弗蘭克·富里迪(Frank Furedi)著,呂靜蓮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一書中找到一些答案。

 

 

「素人政治」崛起,是大眾對政治的反彈?

 

作者富里迪1948年出生於匈牙利,是英國肯特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其學術研究主要圍繞帝國主義問題,著有《神秘的過去,難測的未來》(Mythical Past, Elusive Future)《帝國主義的新意識形態》(New Ideology of Imperialism)《知識份子都到哪裡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Intellectuals Gone)等。但在《恐懼的政治》中,富里迪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當今的政治上。在他看來,今天的政治,並不是真正應該有的政治,而我們因為今天扭曲的政治形態而放棄對政治的信任和追求,是人類犯下的錯誤。

 

富里迪對今天的政治作出了嚴厲的批判。他認為,在現在的政治中,領導菁英失去了方向感。作為社會的領袖,政治菁英們缺乏的是一種使命,或一個焦點。在他看來,「今天的政府不再試圖鼓舞選民,卻似乎更樂於勸告民眾降低期望值。」這已經不是真正的政治,僅僅是行政、技術與管理功能的運用。富里迪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政治衰竭」。

 

raw-image

弗蘭克·富里迪。Photo Source:goingundergroundRT

 

這種「政治衰竭」,在選舉時表現得非常突出。以美國為例,我們都知道,共和黨和民主黨雖然表面對立、彼此廝殺得不可開交,但在很多重大的政策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歧,外交領域就是一例。用英國左翼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話就是:「自宗教改革來這是第一次,沒有任何意義重大的對立──也就是說,沒有一種系統性質的反對意見。」富里迪指出,「在選舉時期,政治分析家使盡渾身解數才能在候選人之間發現意識形態上的些微差異;但是,最終真正區分開來的,還是個人風格與個性特徵。」

 

因此,對於政治,或者說傳統的政治熱情在下降,而質疑的情緒在上升。富里迪強調,反政治的情緒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現象。我想,經歷過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台灣讀者,對這樣的描述應當心有戚戚焉。畢竟,素人政治在這幾年,確實席捲了台灣的政治版圖。富里迪的這本書試圖說明,素人政治的流行是對扭曲的政治的反彈,是世界性的現象。在這方面,川普(Donald Trump)的出現和崛起,似乎更給本書的論點增加了一個註腳。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政治呢?富里迪告訴我們,「政治並非為其自身,而是為更深層的意義存在。沒有意義感,政治就會變成一連串任意的行為。」換句話說,一個政治家,尤其是國家領導人,制定政策並不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些工作,其實是行政層次的事情。真正的政治要有的那種「更深層的意義」,按我的理解,應當是了解自己的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趨向,引領民眾追求更高的價值、接受更先進的理念,給人民一種對未來的確定感,從更高的角度告訴人民,社會發展的方向在哪裡。

 

或許用鮑曼(Zygmunt Bauman)的話說,就是「將信仰向他人推廣,去傳遞智慧的火炬、去啓蒙」。這聽起來似乎應當是哲學家的工作,但是其實這才是應有的政治,才是我們需要的政治。

 

(待續)

 

訂閱、閱讀更多「王丹隨筆」:

raw-image

 

延伸閱讀:

 《王丹書架》中國到底有多開放?評何偉的《奇石》

《王丹書架》悲觀是一種清醒:評畢來德《沉默的中國》(上)

《王丹書架》悲觀是一種清醒:評畢來德《沉默的中國》(下)

 


 

封面圖片來源:Gage Skidmore@flickr CC BY SA 2.0

編輯:葉菀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丹的沙龍
390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王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請時刻保持警覺」⚠️ 📍生活是政治的 你可以不理政治 但政治終會找上你並將你吞噬 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行為都代表一種態度 態度轉化成對待世界的預期 為下一個選擇獲取公平公正的形式 政黨與政治領袖聲稱自己直接代表大眾民意 法西斯、納粹、共產主義如是 卻無法容納反對聲音?
Thumbnail
⚠️「請時刻保持警覺」⚠️ 📍生活是政治的 你可以不理政治 但政治終會找上你並將你吞噬 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行為都代表一種態度 態度轉化成對待世界的預期 為下一個選擇獲取公平公正的形式 政黨與政治領袖聲稱自己直接代表大眾民意 法西斯、納粹、共產主義如是 卻無法容納反對聲音?
Thumbnail
政治是治理的藝術和科學,一直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復雜的領域。 它在塑造社會、經濟和個人生活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 隨著世界的發展,政治也在不斷發展,為各國及其公民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當代政治的一些關鍵方面,並探討當前的格局、其面臨的緊迫挑戰以及積極變革的潛在途徑。 轉變範式:
Thumbnail
政治是治理的藝術和科學,一直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復雜的領域。 它在塑造社會、經濟和個人生活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 隨著世界的發展,政治也在不斷發展,為各國及其公民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當代政治的一些關鍵方面,並探討當前的格局、其面臨的緊迫挑戰以及積極變革的潛在途徑。 轉變範式:
Thumbnail
政治,即治理和決策的藝術,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的支柱。 它塑造國家的進程,影響個人的生活,並決定我們集體未來的軌跡。 然而,近年來,在技術進步、社會價值觀轉變以及對透明度和問責制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推動下,政治發生了重大轉變。 當我們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的複雜性時,了解正在重塑政治格局的新興動態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政治,即治理和決策的藝術,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的支柱。 它塑造國家的進程,影響個人的生活,並決定我們集體未來的軌跡。 然而,近年來,在技術進步、社會價值觀轉變以及對透明度和問責制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推動下,政治發生了重大轉變。 當我們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的複雜性時,了解正在重塑政治格局的新興動態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治安事件時,我們可以預期正常的民選政治人物應該會對著麥克風,義正辭嚴、激動憤慨地宣示對犯罪零忍容,要用盡所有手段對抗犯罪,全力打造一個無犯罪,保障所有民眾安全的社會... 但如果麥克風是交由謹守學術研究訓練的學者來回答呢,他可能會謹慎地說社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犯罪率,完全零犯罪的社會
Thumbnail
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治安事件時,我們可以預期正常的民選政治人物應該會對著麥克風,義正辭嚴、激動憤慨地宣示對犯罪零忍容,要用盡所有手段對抗犯罪,全力打造一個無犯罪,保障所有民眾安全的社會... 但如果麥克風是交由謹守學術研究訓練的學者來回答呢,他可能會謹慎地說社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犯罪率,完全零犯罪的社會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4 什麼是最好的政治體制?是否應該相信政治?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4 什麼是最好的政治體制?是否應該相信政治?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是書名。因為書名有點長,我不想讓標題太長,就稍微減短了一下書名。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是書名。因為書名有點長,我不想讓標題太長,就稍微減短了一下書名。
Thumbnail
Hansjörg Keller on Unsplash 我思考著政治,瞭解著政治,對於政治局面,坦白說,仍是一樣沒有改變。我為何這麼討厭政治?不外乎現在的政治人物所說的話,根本就是胡扯,就算你很會說話,講得聲嘶力竭,頭頭是道,我還是不買帳,為何?因為你難以預料未來,有人總是會扯你後腿,有人總是會反
Thumbnail
Hansjörg Keller on Unsplash 我思考著政治,瞭解著政治,對於政治局面,坦白說,仍是一樣沒有改變。我為何這麼討厭政治?不外乎現在的政治人物所說的話,根本就是胡扯,就算你很會說話,講得聲嘶力竭,頭頭是道,我還是不買帳,為何?因為你難以預料未來,有人總是會扯你後腿,有人總是會反
Thumbnail
政治既離個人生活相當遙遠,也不是我們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的,我們為什麼要了解政治?
Thumbnail
政治既離個人生活相當遙遠,也不是我們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的,我們為什麼要了解政治?
Thumbnail
近年來,政治素人化的風潮在各國興起,是所謂的「政治素人」,他們沒有執政經驗,卻靠著自身的魅力或特殊論點贏得選民支持,讓政治跳脫傳統框架,注入了新的力量。
Thumbnail
近年來,政治素人化的風潮在各國興起,是所謂的「政治素人」,他們沒有執政經驗,卻靠著自身的魅力或特殊論點贏得選民支持,讓政治跳脫傳統框架,注入了新的力量。
Thumbnail
我們燃香祝禱,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放下香後卻開始對信仰另一種顏色的朋友大聲撻伐,說他們根本就是出賣了我們。 我們雙手互握,低頭禱告,請求天主憐憫,降福人世,雙手放開之後卻開始指責別人,說他們包藏禍心,只會算計,見不得別人好。
Thumbnail
我們燃香祝禱,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放下香後卻開始對信仰另一種顏色的朋友大聲撻伐,說他們根本就是出賣了我們。 我們雙手互握,低頭禱告,請求天主憐憫,降福人世,雙手放開之後卻開始指責別人,說他們包藏禍心,只會算計,見不得別人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