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年代的終與無終:《戀夏絮語》

2017/03/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戀夏絮語》(Les Beaux Jours d'Aranjuez)是德國新浪潮大導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新作,改編自《守門員的焦慮》(The Goalkeepers Fear)、同時也是《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編劇的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的舞台劇作品。

 

《戀夏絮語》裡以一個書房外的花園為全部場景,一名男子、一名女子(彼得漢德克的演員妻子),從頭聊到尾。男生試著問女生「講講妳的第一次性經驗吧。」,電影自此以詩意又充滿思索的一來一往,席捲了整部電影。

 

這對男女,他們似乎不是情人,至少不是正在交往的情人,也不是家人,但兩人間卻有著一種超乎任何關係的親密與誠實。這裡所說的誠實,遠遠不只是願意在敏感、私密的話題,毫無掩飾地透露全部,那甚至包括了,人在另一個人面前,鄭重地坦承自己之於此些題目的每一縷心思。就算是相互矛盾的、就算在說的同時亦同時為某種羞赧、羞恥所蒙上,他們仍不畏懼地繼續談下去。

 

《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在兩人所坐著的涼亭所屬於的花園,緊連著的,是一個門窗整片開敞的小房間。有一張正對著花園的桌子,桌上有一台打字機,打字機後有個作家。

 

隨作家敲下鍵盤,這對男女像唱歌一樣,流出了源源不絕的優美話語。突然,作家聽聞這些字句在空氣中震盪的模樣,原本乾枯的概念,被花園裡的人兒將它們變成了潺潺的音樂。作家聽著,困惑了、激動了,然後敲出更多的字句。

 

這個下午,到底是誰創造了誰?到底誰才真正唱出那些字句?觀眾將歷經幾回輕微的混亂,深刻地感覺到男子與女子在即使是再豐富、熱烈的愛情與性愛生活中,仍有著迷惘,感覺到作家儘管調度著一個這麼聰明又優雅的世界,但仍有著無法抹消的關於人生的失落。

 

《戀夏絮語》以對話完成了整部電影,它不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輕鬆晃遊,但它同樣藉著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就帶觀眾進入了一個應該陌生、卻那麼親近的風景。

 

而電影仍是很文.溫德斯的調調,有他的念舊、他老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多愁善感。作家的小屋子裡有架點唱機,黑暗中,唱盤轉動,每個角落都有螢光綠暈染。唱著貓王,唱著Lou Reed,唱著Nick Cave(Cave本人加碼坐在鋼琴前又彈又唱)⋯⋯。黑洞的小屋,旋律迴盪,點亮了綠光,人之於其生存的孤獨卻又富足,莫此為甚。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自金馬影展介紹影片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閃編

160會員
38內容數
<p>【每場戲都有個命運的機關】系列的寫作以電影或小說某一場戲為起始點,由此追究人的精神狀態、它們醞釀由怎樣的處境深河、為如何形貌的命運所盤旋……,以揭發其所來自與將發動的,所有可能的故事。</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