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年代的終與無終:《戀夏絮語》

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戀夏絮語》(Les Beaux Jours d'Aranjuez)是德國新浪潮大導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新作,改編自《守門員的焦慮》(The Goalkeepers Fear)、同時也是《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編劇的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的舞台劇作品。

 

《戀夏絮語》裡以一個書房外的花園為全部場景,一名男子、一名女子(彼得漢德克的演員妻子),從頭聊到尾。男生試著問女生「講講妳的第一次性經驗吧。」,電影自此以詩意又充滿思索的一來一往,席捲了整部電影。

 

這對男女,他們似乎不是情人,至少不是正在交往的情人,也不是家人,但兩人間卻有著一種超乎任何關係的親密與誠實。這裡所說的誠實,遠遠不只是願意在敏感、私密的話題,毫無掩飾地透露全部,那甚至包括了,人在另一個人面前,鄭重地坦承自己之於此些題目的每一縷心思。就算是相互矛盾的、就算在說的同時亦同時為某種羞赧、羞恥所蒙上,他們仍不畏懼地繼續談下去。

 

《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在兩人所坐著的涼亭所屬於的花園,緊連著的,是一個門窗整片開敞的小房間。有一張正對著花園的桌子,桌上有一台打字機,打字機後有個作家。

 

隨作家敲下鍵盤,這對男女像唱歌一樣,流出了源源不絕的優美話語。突然,作家聽聞這些字句在空氣中震盪的模樣,原本乾枯的概念,被花園裡的人兒將它們變成了潺潺的音樂。作家聽著,困惑了、激動了,然後敲出更多的字句。

 

這個下午,到底是誰創造了誰?到底誰才真正唱出那些字句?觀眾將歷經幾回輕微的混亂,深刻地感覺到男子與女子在即使是再豐富、熱烈的愛情與性愛生活中,仍有著迷惘,感覺到作家儘管調度著一個這麼聰明又優雅的世界,但仍有著無法抹消的關於人生的失落。

 

《戀夏絮語》以對話完成了整部電影,它不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輕鬆晃遊,但它同樣藉著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就帶觀眾進入了一個應該陌生、卻那麼親近的風景。

 

而電影仍是很文.溫德斯的調調,有他的念舊、他老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多愁善感。作家的小屋子裡有架點唱機,黑暗中,唱盤轉動,每個角落都有螢光綠暈染。唱著貓王,唱著Lou Reed,唱著Nick Cave(Cave本人加碼坐在鋼琴前又彈又唱)⋯⋯。黑洞的小屋,旋律迴盪,點亮了綠光,人之於其生存的孤獨卻又富足,莫此為甚。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自金馬影展介紹影片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閃編

avatar-img
164會員
38內容數
<p>【每場戲都有個命運的機關】系列的寫作以電影或小說某一場戲為起始點,由此追究人的精神狀態、它們醞釀由怎樣的處境深河、為如何形貌的命運所盤旋……,以揭發其所來自與將發動的,所有可能的故事。</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poria 的其他內容
<p>在理論物理的論述中,任何物理現象都可被同時表述為因果論或目的論。《異星入境》的電影與原著小說宣稱讓我們看到以目的論描述的人生圖景。起初,那或有科幻懸疑、飄渺奇幻,但很快地,我們感覺到,「關於未來的記憶」所帶來的篤定,如此深刻地解釋了我們之於這個世界、整個生存的甘心。</p>
<p>她與我的眼神以微細的距離相錯過,有時如蜻蜓輕輕停住,接著才滑離地分別開來,有時各自投遞,不曾對上。</p>
<p>回到故事本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所透露的作者關注,之於其他李安電影,完全是一貫的,也就是在看來題材與類型迥異的全系列李安作品中,貫穿著「人物承受著多重真實的擠壓」的核心。所謂多重真實處境,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與生命裡大量遭逢的「為一種以上所愛、所珍視、所無法捨得,互相拉扯」的錯亂與艱難。</p>
<p>集結了新海誠過往作品眾多元素、卻更成熟,有著溫暖、純潔與奇幻意味的《你的名字》,電影中,男孩與女孩在夢中交換身份,靈魂跳進對方的身體,代替對方過著生活,平凡的日子在這份交換中,獲得清新、新鮮的活力,不僅自己感覺煥然一新,原本一成不變的日常軌跡,也因為由不同的人的介入,有了跳躍式的歧出,比如和原本生活中的人建立起新的關係,而關於未來的想像,也變得開闊又無限。</p>
<p>乍看那麼理所當然對錯的事,在現實生活中,它真的那麼非黑即白嗎?又或者,它確實是黑白分明的,但這個黑白分明,對我們有那麼嚴重嗎?又或者,我們總是能夠分辨黑白與決定下一步嗎?</p>
<p>終究,《咖啡·愛情》帶給我的滿足多於遺憾。沒有討厭的誤會攪局,主人翁們掌握了充分資訊,那是他們親手做出的決定。每個決定都伴隨有快樂悲傷,可當那是我們自己的決定,那麼,在世事的瘋狂與無常底,我們與自己的人生,就有了更深刻的連結。</p>
<p>在理論物理的論述中,任何物理現象都可被同時表述為因果論或目的論。《異星入境》的電影與原著小說宣稱讓我們看到以目的論描述的人生圖景。起初,那或有科幻懸疑、飄渺奇幻,但很快地,我們感覺到,「關於未來的記憶」所帶來的篤定,如此深刻地解釋了我們之於這個世界、整個生存的甘心。</p>
<p>她與我的眼神以微細的距離相錯過,有時如蜻蜓輕輕停住,接著才滑離地分別開來,有時各自投遞,不曾對上。</p>
<p>回到故事本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所透露的作者關注,之於其他李安電影,完全是一貫的,也就是在看來題材與類型迥異的全系列李安作品中,貫穿著「人物承受著多重真實的擠壓」的核心。所謂多重真實處境,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與生命裡大量遭逢的「為一種以上所愛、所珍視、所無法捨得,互相拉扯」的錯亂與艱難。</p>
<p>集結了新海誠過往作品眾多元素、卻更成熟,有著溫暖、純潔與奇幻意味的《你的名字》,電影中,男孩與女孩在夢中交換身份,靈魂跳進對方的身體,代替對方過著生活,平凡的日子在這份交換中,獲得清新、新鮮的活力,不僅自己感覺煥然一新,原本一成不變的日常軌跡,也因為由不同的人的介入,有了跳躍式的歧出,比如和原本生活中的人建立起新的關係,而關於未來的想像,也變得開闊又無限。</p>
<p>乍看那麼理所當然對錯的事,在現實生活中,它真的那麼非黑即白嗎?又或者,它確實是黑白分明的,但這個黑白分明,對我們有那麼嚴重嗎?又或者,我們總是能夠分辨黑白與決定下一步嗎?</p>
<p>終究,《咖啡·愛情》帶給我的滿足多於遺憾。沒有討厭的誤會攪局,主人翁們掌握了充分資訊,那是他們親手做出的決定。每個決定都伴隨有快樂悲傷,可當那是我們自己的決定,那麼,在世事的瘋狂與無常底,我們與自己的人生,就有了更深刻的連結。</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龍貓》故事敘述小月、小梅兩姊妹跟著爸爸一起搬到郊外居住,準備迎接即將出院的母親,那個被戲稱「鬼屋」的新家發生許多神奇的事,包含會突然四散逃走的灰塵精靈,以及神祕的龍貓與貓巴士。有一天,小梅在與姊姊小月吵架後失蹤了,小月只能尋求龍貓的幫助,展開一場尋找妹妹的奇幻冒險⋯⋯
Thumbnail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
Thumbnail
《風之谷》傳達的不只是自然與人類的對抗或共存,還想當頭棒喝當時的日本社會,膨脹信心已瀕臨失控,過度傲慢地揮霍金錢(巨神兵),妄想藉此收復因應二戰所失去的國際地位(腐海),經濟總有一天會潰爛與泡沫,到時候日本也將遭遇火之七日般的慘況。本文試著整理風之谷、宮崎駿、日本社會的心理糾纏,全文請入內!
Thumbnail
因為通往上帝的路不可知 因為祂的話語與神秘蘊含了神寬恕的本質 因為即使上帝傳遞給我們訊息,仍是我們必須解讀 因為當我們展開雙臂,大地收容的只是空虛不實的軀殼,靈魂已在遙遠、永恆的光輝 因為只有在痛苦能發現生命的意義,以及一出生即失去的恩典 因為上帝以祂無窮智慧將答案置於我們雙手 ……
Thumbnail
<p>這群共享九零年代記憶的人們裡,有魏瑛娟,有駱以軍,也有《蒙馬特遺書》的原作者邱妙津。那個時代的青年,好像都懷揣著某種文學夢,彼此聊詩、聊小說、聊電影,充滿二十多歲的光焰,出奇的認真。</p>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龍貓》故事敘述小月、小梅兩姊妹跟著爸爸一起搬到郊外居住,準備迎接即將出院的母親,那個被戲稱「鬼屋」的新家發生許多神奇的事,包含會突然四散逃走的灰塵精靈,以及神祕的龍貓與貓巴士。有一天,小梅在與姊姊小月吵架後失蹤了,小月只能尋求龍貓的幫助,展開一場尋找妹妹的奇幻冒險⋯⋯
Thumbnail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
Thumbnail
《風之谷》傳達的不只是自然與人類的對抗或共存,還想當頭棒喝當時的日本社會,膨脹信心已瀕臨失控,過度傲慢地揮霍金錢(巨神兵),妄想藉此收復因應二戰所失去的國際地位(腐海),經濟總有一天會潰爛與泡沫,到時候日本也將遭遇火之七日般的慘況。本文試著整理風之谷、宮崎駿、日本社會的心理糾纏,全文請入內!
Thumbnail
因為通往上帝的路不可知 因為祂的話語與神秘蘊含了神寬恕的本質 因為即使上帝傳遞給我們訊息,仍是我們必須解讀 因為當我們展開雙臂,大地收容的只是空虛不實的軀殼,靈魂已在遙遠、永恆的光輝 因為只有在痛苦能發現生命的意義,以及一出生即失去的恩典 因為上帝以祂無窮智慧將答案置於我們雙手 ……
Thumbnail
<p>這群共享九零年代記憶的人們裡,有魏瑛娟,有駱以軍,也有《蒙馬特遺書》的原作者邱妙津。那個時代的青年,好像都懷揣著某種文學夢,彼此聊詩、聊小說、聊電影,充滿二十多歲的光焰,出奇的認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