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真正實地尋妖之前,也許您會對我們如何從文獻中尋妖感到興趣。 在妖怪圖鑑類的書籍出現之前,要尋找臺灣妖怪的資料,就只能從茫茫書海中打撈。那是個漫長,卻相當有趣的過程。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我們是如何打撈出這些妖怪的名字,如何特定出祂們所在的地點,以及如何找尋到更進一步的資料的──事實上每個工作室成員的做法都不盡相同,不過,我們有著共同的起點。 一切都是從片岡巖的《臺灣風俗誌》,以及背後陣容豪華的《民俗臺灣》月刊開始的。看著目錄,挑選出可能有關的篇目,翻到那一頁,細細查看,或拍照、或打字,將一切資訊全數記錄下來,上傳到Dropbox,彼此討論、分享。在哪裡也看到了類似的資料?日文資料被翻譯成中文的時候,譯錯了什麼、被加入或減少了什麼? 對這方面稍微熟悉之後,所查找的書目範圍便擴張了許多。和習俗與信仰有關的內容,可在鈴木清一郎的《臺灣舊慣習俗信仰》中找尋;戰後的資料則藏匿在《臺灣風土》與《臺灣風物》之中,裡面也不乏對日治時期相關文獻的翻譯。若是想查找原住民的傳說,那不可錯過的便是《蕃族調查報告書》、入江曉風的《臺灣生蕃人物語》、佐山融吉的《生蕃傳說集》與鈴木作太郎的《臺灣蕃人的口述傳說》。 偶爾會嫌上述的這些資料閱讀起來太過枯燥、瑣碎,那就拿起書名中包含「故事集」、「民間故事集」、「民間文學集」、「傳說集」、「地方傳說集」等關鍵字的書籍,裡面的內容也是絕佳的資訊,而記載了各族原住民神話傳說的種種書籍也都值得一看。 對那些不介意大海撈針的夥伴來說,日文版與漢文版的《臺灣日日新報》,以及各個地方誌都是絕不容錯過的資料來源,甚至各式各樣的報章雜誌都可以一翻。「目斗嶼燈塔的女鬼」故事,便被刊載在日治時代的雜誌《交通時代》上頭;而清代的詩文筆記,有時也會出現有趣的內容。 在這些資料裡,我們能夠找到妖怪的名字和描述,有時也會找到傳說被講述的地點,以及流傳於哪些族群口中──但我們需要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深,想知道這些妖怪與地方的關係,想知道這些妖怪如何影響人的生活,想分析妖怪在現代的生活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所以我們會打開地圖,對照古今的聚落與地形變遷,「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是最好用的工具;我們鑽研歷史,從族群的遷移與交流中,挖掘妖怪與妖怪的關係;我們翻閱論文,以妖怪的名字、地名與族群當作關鍵字去搜尋;我們實地造訪、親口詢問──如此抽絲剝繭,有如辦案。 和大家分享一個確切的例子,來自於瀟湘神的探查。 1906年,《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位年輕書生在劍潭寺遇見了女鬼,他追著這個女鬼走,最後女鬼在劍潭邊消失了。看到這裡不禁有個疑問,那個劍潭的「潭」在哪裡? 劍潭不是應該就在捷運劍潭站那裡嗎?但在臺灣堡圖中,劍潭寺的位置,是在劍潭山南麓,也就是從現在圓山大飯店所在之處往南走,大概在基隆河轉彎的那個地方。若書生從那個劍潭寺,追著女鬼到今天的捷運劍潭站,路程大概要二三十分鐘,先不說這看起來會有多像變態跟蹤狂,劍潭寺不在劍潭附近,本身就不太合理,顯然劍潭並不在捷運劍潭站附近。 Google Map與台灣堡圖對照,紅點處為劍潭寺舊址。 既然劍潭並不在捷運劍潭站那裡,那有什麼線索能指出劍潭究竟在哪裡呢? 1870年的《淡水廳志》〈卷十三〉記載:「劍潭在廳治北一百三十里,深數十丈,澄澈可鑒。潮長則南畔東流而北畔西;退則南畔西流而北畔東。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或云樹名茄冬,高聳障天,大可數抱,峙於潭岸,荷蘭人插劍於樹,生皮合劍在其內,因名。」由此可知這個劍潭會受到潮汐影響,肯定不是一個封閉的水池,多半是與基隆河相連。 而《淡水廳志》裡提到過「全淡八景」,在「劍潭幻影」的圖中,劍潭明顯就是河道的其中一段。有了這些線索,再透過圖中圓山、太古巢、劍潭寺這些相對位置,可以大約評估,劍潭大約是基隆河急彎處,而繪圖者站的位置,可能是臺灣堡圖上寫著劍潭的地方,再往西一點。 照片翻攝自《臺北文物》。 事到如今,所能做的便是實地考察了。而當瀟湘神前去劍潭寺原址,在附近也確實發現了「劍潭舊址」的石碑,關於「劍潭在哪裡」的大哉問,終於順利結案。 劍潭並不在現在的劍潭捷運站那裡;寶藏巖是因為大地震造成洪水,有人在洪水中淹死,才流傳出了鬼哭的故事,但現在到寶藏巖,不免會懷疑新店溪怎麼可能淹得上來;林投姐過去在臺南曾有座廟,那附近以前有條大溝,就在現在火車站的旁邊,臺南醫院的附近,週遭滿是高樓大廈,絲毫看不出廟與大溝的痕跡;日月潭附近是邵族過去的居住空間,卻因為日本政府要興建水力發電廠,使得日月潭水位上升,邵族不得不被迫遷,青色日潭、紅色月潭的綺麗景象再不復見,而邵族悄悄地傳說小黑人就是因為水力發電廠讓水位上升,而被淹死,才再也不見蹤跡的──地貌與聚落的變遷,就藏在這些傳說故事中,逃過了時間的洪流,靜待人們挖掘。 那妖怪呢? 關於妖怪,我們還不知道的事情有那麼多。我們想親眼看看妖怪所留下來的痕跡,我們想親耳聽聽當地居民對這些妖怪的印象,想知道隨著時代的變遷,妖怪的身姿又有什麼樣的變化。所以我們走出去,從文獻出發,走向「妖怪與祂們的產地」。 備註:關於劍潭女鬼的考察,詳見〈考察:劍潭到底在哪裡?〉、〈考察:劍潭寺的女鬼〉此二篇文章;關於日月潭的變化與邵族對於小黑人淹死的傳說,詳見〈日月潭與拉魯島的歷史──臺灣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