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社會與真正自由的距離:《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的出版

2016/05/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1949年的5月19日,台灣戒嚴

 

1986年的5月19日,一位追求自由的雜誌編輯,和一群「黨外」的朋友們在艋舺龍山寺集合,頭頂戴上綠色絲帶,準備徒步前往總統府,要求政府解除長達37年的戒嚴狀態。情治單位提前得知情報,派遣兩千名警力阻止抗議進行,將兩百多位追求自由的群眾團團包圍下在龍山寺內,持續十二個小時。然而,在警力的外圍,更多支持解嚴的民眾出現了,他們以各種方式向包圍圈內部的抗議人士空投水與食物,形成了戒嚴以來最大規模的群眾抗議事件。

 

事件的名字是「五一九綠色行動」,帶領抗議的雜誌編輯,叫做鄭南榕。

 

同年10月,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表示即將解嚴,但同為蔣經國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卻提出以《國家安全法》限制集會與結社自由,作為解嚴的條件。追求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對此換湯不換藥的舉動嚴加批判。1987年4月,剛從未審先判的囚禁中出獄不久的他,在台北市金華國中公開演講要求解嚴,並且在當時尚未解嚴,宣稱台獨依然可能引來未知危險的環境下,講出了如今不斷被重複引述的名言:

 

 

「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同年,鄭南榕與剛組成不到一年的民進黨一起再次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抗議國民黨打算以《國安法》干涉憲法,繼續限制民眾的自由。第二次的「五一九」吸引了近三萬人湧至示威現場,而在同年的7月,長達38年,世界最長的戒嚴令,也終於解除。

 

然而,在解除戒嚴後的一年多,政府依然繼續限制台獨言論,查禁刊載台獨主張《台灣新憲法草案》的《自由時代周刊》,隨即以「涉嫌叛亂」罪名指控發行人鄭南榕。鄭南榕堅持反抗,表示「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得到我的屍體」,拒絕出庭,自囚於雜誌社。1989年4月7日,軍警強力進入雜誌社攻堅,鄭南榕自焚身亡。

 

三十年過去,這本教戰手冊的出版,期望能讓台灣人更接近百分之百的自由。

 

1986年519綠色行動 宋隆泉 攝影02

1986年的519綠色行動,民眾要求立刻取消戒嚴。攝影:宋隆泉(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廢除心中的小警總,爭取百分之百的解嚴

 

 

2016年5月19日,在「五一九綠色行動」三十周年的紀念日,鄭南榕基金會出版《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希望該書能讓新世代的讀者也能夠擁有爭取民主、自由,熱愛這片土地的精神,繼續「爭取百分之百的自由」,在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中,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因為政治或環境的壓迫而動搖,一步步廢除心中的小警總,達到「爭取百分之百的解嚴」。

 

在新書記者會上,前行政院副院長、鄭南榕基金會終身志工葉菊蘭表示,希望這本書能夠在「五一九綠色行動」的三十年後,讓當代的台灣年輕人看見,當年一位40歲不到的雜誌總編,是怎樣用自己的生命與行動,去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並且不斷爭取自由。

 

葉女士表示,如今的台灣看似解嚴已久,但威權的幽靈依然存在於社會各個角落,即使是當代人,心中依然存在著難以覺察的,大大小小的警總,被各種恐懼箝制著言論與思想;而相對於當年戒嚴時代的國民黨政權,如今還有更大的中國霸權不斷威脅著台灣的主權。她希望過去鄭南榕的意志,能夠給予當代的年輕人勇氣,繼續捍衛腳下的土地,捍衛每個人應有的自由,讓日後的孩子可以沒有恐懼地生活下去。

 

DSC00746

葉菊蘭女士(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葉女士認為言論自由與台灣獨立是一體兩面,她相信當每個台灣人能夠不受干擾地選擇自己的價值與生活方式,那麼就自然地會追求台灣獨立。她也引述鄭南榕生前的話,表示如果有一天台灣獨立了,而政府卻打壓支持統一的人士,鄭南榕將站在被打壓的那一邊,「這就是言論自由」。

 

而被問到看似擁有言論自由的當代人,要如何在各種扭曲或片面的報導之中得取真相,葉女士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年輕的一代能夠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能夠練習觀察、分析,思考所看到的每一則新聞,讓扭曲事實的報導自然地被淘汰掉。雖然當代的媒體各自會因為所持立場而對事件產生不同的報導方向,而資本社會裡的報導方式也會影響閱聽者,但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閱聽眾,是不會被報導方式所歪曲的。

 

 

百分之一的種籽:一個青年對自由的追尋

 

 

《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在書中分為三個部分:歷史記憶(百分之一的自由種籽)、當代議題(百分之九十九的自由開花),以及轉型正義的討論(五一九綠色行動,三十周年回顧)。基金會辦公室主任黃啟豪表示,這本書的主要目標讀者,是15到35歲的年輕人。基金會希望讓生長於解嚴後的世代,能夠了解過去的前輩爭取自由的歷程與爭取方式。基金會希望這本書以一本易得易懂的小工具書形式誕生,能夠真正成為當代爭取自由的「教戰手冊」,供當代每一個相信自由的年輕人隨手翻閱。

 

poster-01

逗點文創結社提供

 

而從內容的選擇上,則可以看到這本書的編選重點,除了呈現明確的「教戰手冊」性質之外,另一個亮點放在「轉型中的台灣」。

 

書籍的前半部,包括書首的照片群,以及文字部分的鄭南榕小記,可說是一個把相關事件整理得相當完善的史料懶人包。在紀錄照片以及簡明扼要的整理文字中,包含了鄭南榕的生平、黨外雜誌、兩次「五一九綠色行動」,「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以及「新國家運動」的內容。

 

在30年後的今日,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對於這位運動前輩的紀錄與評述,而本書與諸多評述資料最大的差異處,在於盡量不在文中加入評論,也盡量減少敘述者的個人視角,重點放在各個事件的扼要介紹,以及鄭南榕在各個事件之中所發表過的言論。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見製作團隊對於這本書定位的思考:他們希望讀者能看到一個青年為什麼會去追尋自由,怎麼去追尋自由,對於外界的阻撓又怎麼去回應。

 

1986年519綠色行動 宋隆泉 攝影03

1986年的519綠色行動,鎮暴警察層層包圍龍山寺。攝影:宋隆泉(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轉型正義是真正自由的必要條件

 

 

而這剛好因應本書的第三部分:百分百自由與轉型正義的關係。鄭南榕從編輯黨外雜誌開始,就重視必須戳破蔣家的統治神話,揭穿當時政府的黑幕與內部鬥爭,以及喚醒二二八的歷史記憶。而他在兩次「五一九綠色行動」,以及在尚未解嚴的時間點在講台上大聲說出台灣獨立的事件,則是以實際的行動讓民眾們了解,只有有了勇氣與思考,人民的力量是可以將國家逐步正常化的。

 

從現在的角度看,鄭南榕似乎深知權力與統治的本質:群眾是容易妥協的,而恐懼與粉飾永遠是極權政府最有用的政治手段。如果我們因為鄉愿,而不談過去的傷痛,那麼政府就永遠可以用殺雞儆猴的方式箝制人民的思想。如果大眾不知道政府的弱點,或者以為只要上街頭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橫遭不測,那麼人們就會把政府想得過於強大,自動放下武器任其宰割。

 

轉型正義以及政府正常化,是政治真正民主,人民真正自由的必要條件。

 

DSC00798

左起:立委黃國昌、逗點文創結社社長陳夏民、葉菊蘭女士、詩人李敏勇、薛化元教授、鄭南榕么弟鄭清華(鄭南榕文化基金會提供)

 

而本書在第三部分,直接針對轉型正義的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方面,分別訪問三位專家陳俊宏教授、黃國昌立委,以及顧立雄立委。三位專家都明確指出轉型正義在當下社會的障礙,以及立即可做且必須的努力。從白色恐怖真相的調查與重建,延續至今的司法體制沉痾,一路說到如何透過政府體制的設計,防止政府再度加害人民。

 

在政黨輪替的前夕,在本書中大篇幅收錄三位專家對於轉型正義的看法,無疑是明智的,而且必也會是有效的。此時「轉型正義」對眾多數閱聽眾的而言,可能有種種原因而被斷章取義或妖魔化,嚴重偏離原本的目的,三位專家的論述才更能讓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反思轉型正義對於台灣的重要性,並且注意到自己習知的「轉型正義」,可能受到多大的論述歪曲。

 

 

當下的台灣,不如你想像的自由

 

而本書的第二部分:百分之九十九的自由開花,則是當代社運與社會現況,對於80年代社會運動的呼應。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大半以為戒嚴跟警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如今呼朋引伴主張台獨,甚至舉布條叫政府下台成為很潮的事,完全不用擔心暗夜裡被鐵絲網穿過手掌整隊推下海。我們以為這就是自由了,幹嘛花費時間追尋轉型正義,追求國家正常化呢?

 

直到有一天,驚覺政府在暗盤裡運作、做出不可思議的決策,權力、影響力集中在財閥的手上,走出國門要做什麼都得看中國答不答應,我們才明白我們只是可以把話說出來,說的話依然沒人聽,政府依然像過去一樣,是看不透的黑箱,而且各種壓迫一直沒有消失,依然存在於社會的各個角落。

 

1986年519綠色行動 宋隆泉 攝影01

1986年的519綠色行動,數百人在龍山寺內靜坐。攝影:宋隆泉(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在這部份選擇了媒體、出版、教育、居住、勞權、移工、性平,以及原住民,八個近幾年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社運主題,採訪相關社會運動者對於現況的想法。

 

在這些訪問稿中,你會看到其實當下的台灣並不是自由的,或者,更殘酷的說,自由只屬於那些擁有權勢的人。例如說,勞工的被迫加班或者糟糕的工作環境是沒有人能改變的,同性戀者臨終不能被伴侶照護是不重要的,口操南島語系的人(包括原住民與移工)無論失去自己的文化、或者離鄉背井被雇主操到死都是不重要的,窮的人被房租壓死是經濟成長下的必然,學生放棄思考或者公民放棄監督政府,也都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隔三十年,社會還是只在乎那些有權勢的人,對於其他人的處境並不在意,而且就像過去的威權政權一樣,不斷用既有的權力與資源去壓迫他們。

 

或者,如同李敏勇教授在新書發表會上所指出的:如今的社會,很輕易地就會在未經檢驗的狀況下,輕易地用經濟或現實情勢的理由,去影響自由理想的判斷。

 

R0015320

在鄭南榕逝去近30年後,自由與壓迫仍是我們要思索與面對的課題。(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更可怕的是,這次壓迫者不只是政府。社會上有難以計數的,事實上被體制壓迫的人,毫無所覺地站在壓迫者那一邊,以為自己是正義且自由的。

 

當下的社會,真的走到自由的最後一哩路了嗎?我們對於人的價值的重視,以及對於權力本質的認知,說不定還不如一生為了自由而奮鬥的鄭南榕先生呢?

 

「五一九」之後的三十年,在自由這個主題上,我們究竟成長了什麼?又忽略了什麼?

 

 

 


封面圖片:大學時期的葉菊蘭與鄭南榕(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撰文:劉維人

編輯:陳大中

 

重讀者
重讀者
「改善閱讀風氣, 風靡萬千讀者, 提高書店收入,刺激出版市場。」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內容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新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內容及出版品被更多人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