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了,即使台南也只得十度,正是踏雪尋梅的時候。以往因為要長途跋涉往北部的高山找櫻花與梅花,所以都打退堂鼓,留在臉書之中賞櫻賞梅好了。幸好天一的學校與在地有機/無毒農家辦聚會,約在梅嶺的一家農戶欣賞他們的梅花,以及品嚐他們的農家菜,才讓我們終於能第一次賞梅。
梅花比我們想像中的小朶,大約是尾指指甲的大小,花形有點像含苞地鼓起,絲絲蕊枝競相外展,真是好看。看着滿樹的小白點,真有點雪花的錯覺。可惜梅嶺的梅樹沒有形成一片一片的梅花海,而是偶爾遇到幾棵,所以要小心拍攝才能捕捉其形態之美。
真正讓我們期待的是農家菜,這是一處位於山坡的農場,而且坡度很斜,所以整個農場是由數條盤坡迂轉的山徑上下相連。在一處稍為平坦的小徑相匯之處,農家放一張小圓桌擺放各樣菜色,大家沿斜坡佔一據點,輪流挾菜。
最難忘的是梅子雞!我們想像中的梅子雞是先將雞斬件,再以梅子醬塗滿爆炒。但當天嚐到的竟是一窩梅子雞湯。香港人偏好粵菜,粵菜對雞肉極講究,最好是嫩滑而不失鮮味。如果用來煲湯的雞肉,必是失去鮮味且肉質粗糙難以吞食。但這一窩梅子雞,因為用梅子佐湯頭,讓雞肉另有滋味,而且熬煮時間不算太久,肉質雖然稍硬但又未至於粗糙難食,火路時間算是掌握得很準確。
另一道菜梅子排骨,是高雄一位港人農夫親手醃煮。粵菜的排骨不是指台灣的豬排,而是肋骨一帶的連骨肉,切成姆指頭大小,用梅子醬蒸熟,甜酸得宜,是小朋友的最愛!
而讓我們極為驚喜的,是糖醃洛神花,以糖水醃洛神花一星期左右,撈出來後的洛神花鮮紅奪目,入口爽脆,酸酸甜甜,非常好味,不一會就清空了!
在正午的高山之中,乘着微涼的寒風,品嚐農家手藝,真是一個不錯的體驗。我們家仍在香港時,有做假日農夫讓小孩到田裡感受農耕樂,當時我們亦會品嚐到他們的香茅雞,將香茅塞滿雞肚中,然後放土窯燜燒,肉質極嫩,風味奇佳,至今也是難忘。可惜香港農戶已經是絕無僅有,很多志願務農的年輕人都來到台灣,尋找一片理想中的樂土,香港的農家菜應該再過二十年就失傳了吧。
香港農田愈來愈少,連郊區也可能遭發展商用來建屋。森林變成石屎森林(混凝土建成的大樓群)後,城市人就更渴望在僅有的近郊尋找透透氣的地方。就如位於新界元朗的大棠,因為前幾年被傳媒報道有一小片楓葉林,所以每年12月前後就會吸引一堆市區人前往觀賞,人山人海,每個人都要扭盡六壬才能拍得一片楓葉,極為誇張。
或許住市區住得悶慌了,所以不管是哪一個城市的朋友,只要知道附近有甚麼值得遊覽的勝景,就必定一窩蜂前往觀賞。有說可以帶動當地消費,但如果只是住在當地的普通居民,或許真會受到騷擾了。
當我們離開梅嶺時,看到上山的車龍遠遠不見盡頭,與香港假日的郊區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