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朋友們紛紛在臉書上貼出反勞基法修惡的遊行照片,街上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抗議勞基法的修正罔顧勞工生命,原本應該保障勞工權益的勞基法,竟修正放寬了許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對照著電視上頻繁報導的疲勞駕駛釀車禍、工程師與賣場人員過勞猝逝的新聞,工人的命多輕賤哪。 憤怒和悲傷的時候,想起洪瑞麟。 這位拿著十字鎬、滿臉笑容的大叔,正是洪瑞麟。背景是他自己手繪的廣告。 翻攝自《礦工・太陽・洪瑞麟》,雄獅出版。 台灣日治時期畫家,因受日本教育影響而與世界接軌,深受二十世紀現代美術思潮的洗禮,其中不乏關懷農工階級、謳歌普羅大眾生活的畫家,但是身為畫家親自下鄉去做工的人,只有洪瑞麟。 1912年,洪瑞麟於台北大稻埕出生,父親任職於商行,雅好文藝,工作之餘,精於水墨繪畫,尤其擅長畫梅。小小的洪瑞麟在父親身邊專司磨墨,看著父親畫梅的靈動筆觸,留下深刻印象。或許因為從小看父親畫水墨,長大後的洪瑞麟經常以水墨、毛筆寫生,筆趣活潑,與其他的西畫家的線條精神大不相同。 1920年,洪瑞麟進入稻江義塾就讀,稻江義塾是日人所創的私立小學,校長稻桓藤兵衛是虔誠的基督徒,待人溫煦、以宗教博愛精神興學,洪瑞麟小小年紀便深受該校師長的人道主義影響,其中吳清海老師將許多西洋畫冊借給洪瑞麟觀看臨摹,尤其推崇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晚禱》等以農民生活為起點,謳歌人性尊嚴的作品,小小洪瑞麟就這樣成為一名人道主義者了。 洪瑞麟臨摹米勒的素描作品,1924;鉛筆、紙張,23.5 × 31 cm。 欸洪瑞麟才12歲這自學素描也畫得太好了吧!!小孩的啟蒙教育不能等,從米勒做起啊!!(然後小孩長大就去做工)(台灣的家長才不要小孩去做工)(一天到晚恐嚇小孩不好好讀書就去做工啊)(做工錯了嗎)(畫畫也是做工啊))(沒有人要做工然後整天欺負移工是怎樣)(階級差異感真是根深蒂固啊) (翻攝自《礦工・太陽・洪瑞麟》) 洪瑞麟的善良或許源自家庭教育,但藝術家從一而終的平等博愛精神絕對與稻江義塾的教育理念有關,至於他對普羅階級的關注,則來自日本留學的影響。 1929 年,洪瑞麟進入由倪蔣懷出資的「台灣繪畫研究所」,與張萬傳、陳德旺等人同期入學,接受石川欽一郎老師的指導,正式習畫。1930 年赴日,與張萬傳、陳德旺一齊考上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1929年才剛創校的帝國美術學校偏重理論課程,創作課程比起東京美術學校較少,但校風自由、前衛,教授亦鼓勵學生發展創作的多元性、實驗性,也就是說這間學校又新又BANG,不過跟擁有正宗地位的東美相比,選入帝展光宗耀祖的機會就GG惹。後來張、陳兩人走校外自由研究路線,放棄帝美,只有洪瑞麟一人讀到畢業,成為蓄長髮、披長衣,大膽創新、追求自由表現的「野武士」。 1932年,洪瑞麟(左)與友人合影,身為前衛代表的野武士,洪瑞麟的髮型是否太蝦趴!!!!! 光是從化妝舞會的相片就可以嗅出該校的創新風氣,好有朝氣啊啊啊好想去讀看看!!!!(翻攝自《礦工・太陽・洪瑞麟》) 帝美學習期間,洪瑞麟深受清水多嘉示教授的影響,當時日本正逢普羅美術的風潮,推崇米勒、杜米埃、庫爾貝等人的寫實作品,謳歌勞動階級,認為美術應為平民服務,找回人性的尊嚴。洪瑞麟參加了「日本前衛美術俱樂部」,盡情吸收新知的同時,平民美術的思想正與他的理想契合,畢業後,洪瑞麟又前往日本東北的山形縣,描繪當地農民生活,直到1938年才回台。在天寒地凍之中勞動的人民面容,成為洪瑞麟作品的基調。 洪瑞麟《市集》,原作於1937;油彩、畫布,120 × 162 cm。Source: 民報 洪瑞麟曾說:「我留學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的櫻花,不是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這幅大尺寸的油畫在洪瑞麟晚年時做過修復、更改,中央的白鬍老人原為黑鬚,洪瑞麟讓他一起「變老」了。 1938年回台後,洪瑞麟的工作粉不好找,畢竟當時台灣的美術教職人選早就飽和到不行,而父母年邁,長兄病逝,家計沉重的洪瑞麟便在藝術界大學長倪蔣懷推薦之下,到礦坑去做工了,不是那種坐辦公室的工喔,是真的每天下隧道工作,在激烈的肉體勞動之中搏鬥、在生與死的一線之隔間搏鬥,成為鐵錚錚的礦山男人啊! 成為礦山的男人,和兒子拍照紀念時也戴著礦工帽!!笑起來很率直粉可愛。 (翻攝自《礦工・太陽・洪瑞麟》) 洪瑞麟後來為自己的創作,下了一個註解:「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 那是甚麼樣的日記呢? 每天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都深深浸染著炭渣,指縫永遠卡著黝黑的泥土洗不乾淨,甚至有礦工乾脆一年只洗一次腳,反正永遠是髒的,只有除夕那天洗一次腳。 在天未亮時便進入礦坑工作,天色暗了才出來,洪瑞麟在屆臨退休時環島畫畫,超愛陽光,但是又時常覺得刺眼,因為過去的數十年來都在黑暗中生活啊。 日復一日在黑暗陰濕的環境中勞動,身體肌肉關節因此誇張變形的人們。 因為高度肌肉勞動而必須倚賴菸酒刺激的礦工,總想要偷偷攜帶香菸進入礦坑,必須嚴加檢查的早點名;或是礦工經歷一日的勞累,情緒暴烈,因為出坑時洗浴的熱水燒不好,而對著燒水的人破口大罵,最後只好找了一個耳聾的工人來專司燒熱水,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處理的種種人事衝突。 發生礦災時,那些窒息而死的紫黑臉龐,那些在土石中扭曲變形的肢體。 這些都是洪瑞麟的日常。原本計畫在礦坑工作十年之後,就要前往法國繼續留學的他,一待就是三十五年,在礦坑裡和工人一齊勞動、歡笑、哭泣,與工頭的女兒結婚,生下孩子。 因為用身體去經歷礦坑,所以洪瑞麟從炭渣泥塊的磨礪中成熟,在礦工粗鄙的外表之下看見尊嚴、生命的拚搏力道從筆下長出來。 然後他發現自己的終極關懷在此,不用遠赴法國了,米勒的終極關懷是農村人民,洪瑞麟的終極關懷是礦工兒女,他要耕耘的地就在瑞芳二號坑,不在巴黎。 他一邊做工一邊畫畫,休息時間便以同事為模特兒作畫,做工時,當然不可能帶著畫具畫架進入狹窄的坑道,而後來進入戰爭時期,日本實施繪具管制,也很難取得畫布、顏料等進口用品,洪瑞麟便以父親遺留下來的宣紙作畫,並從菸斗袋的設計找到靈感,把毛筆裝進竹管內、墨汁裝進底片盒,幫速寫本做防水,如此成就了他在礦坑專用的寫生包,沒有墨水了?只要用泥土礦渣加點汗水就可以畫了。 洪瑞麟《等》,1956;紙、水墨淡彩 33 × 34 cm。Source: 視覺素養學習網 也因為他的作畫理念和主題與主流風格大不相同(畢竟當時台灣美術欣賞風氣仍以上流社會為主),洪瑞麟1938年返台時,便退出當時台灣最大的美術團體「台陽美協」,與好友陳德旺、張萬傳、陳春德等人合組了MOUVE畫會,延續帝美那種自由自在、互相刺激的研究精神,也就是建立自己的同溫層,大家一起喝酒聊美術說幹話。 相對於台陽美協的李石樵、李梅樹等人正統典雅的寫實油畫風格,洪瑞麟參與的畫會(從MOUVE畫會到1954年組成的「紀元美術會」),成員風格更追求突破創新,畫會的運作也更自由。光是看洪瑞麟、張義雄等人喝酒時互相畫的臉像,就可以感受到洪瑞麟在礦坑工作之餘,他那頑皮的藝術家靈魂並沒有休息。 洪瑞麟、張義雄速寫紀元畫會的畫友。(翻攝自《礦工・太陽・洪瑞麟》)作者推測圈起來的大圓臉應該就是洪瑞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謳歌勞動階級的藝術作品往往失之激情,洪瑞麟卻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流於膚淺的熱情,而必須像羅丹、米勒那樣,將勞動人民的美從苦難中淬煉出來,這種警醒來自於畫友的互相刺激(幹話訓練),使他的作品徹底避開了工農主題常見的教條、宣傳味,保持一定的永恆感。 洪瑞麟《礦工頌》,1960;紙、水彩。Source: 視覺素養學習網 洪瑞麟《礦工頌》,1966;油彩、畫布,91 × 60.5 cm。Source: 尊彩藝術中心 文青們隔著玻璃窗謳歌工人的勞動之美,不免有附庸風雅之嫌。但是在瑞芳的礦工生活,與洪瑞麟性格中強烈的人道主義與奉獻精神相呼應,洪瑞麟親自走入地底,一鋤一鋤的體認,與環境搏鬥方能誕生的人性尊嚴。要向洪瑞麟致敬的菜色,那還用說,就是礦、工、便、當。 礦工便當(豪華版)食譜 食譜材料 番薯一條、白米飯 炕肉食材:豬五花2斤、醬油兩碗、冰糖一碗 炒菜脯食材:菜脯、辣椒、蒜末、蔭豆豉 食譜步驟 1. 煮飯,番薯削皮切片與白飯同炊,現在的人實在難以想像純白米飯的珍貴,雖然說是豪華版的礦工便當但還是要放個番薯平衡一下。煮飯的時候把菜脯泡水10分鐘,洗去鹽味和泥土後,切碎。 2. 豬五花放入溫水中煮滾,將帶有血水雜味的水倒掉。 3. 將豬五花排列放入鍋中,要排整齊不然有的肉肉沒滷到醬油就不好吃了。 4. 加入醬油、冰糖,加水淹沒所有豬五花肉。覺得冰糖好漂亮喔。 5. 開大火將豬五花煮滾後,關小火蓋鍋蓋,悶煮1小時以上。業配時間——日本Vermicular琺瑯鑄鐵鍋超~~好用!! 悶煮後開鍋,將將~~ 6. 同時將碎菜脯熱油中火爆香,直接用蒜末豆豉和辣椒炒一炒,炒到粒粒分明就可以起鍋,啊啊啊好好ㄘ。 炒好以後。 7. 白飯盛入便當盒、放上菜脯、一塊油亮亮的控肉,澆上鹹汁。吃了以後力氣百倍的礦工便當,開動! 8. 剩下的控肉和醬油可以滷筍干和蛋,好好ㄘ!! 同場推薦: 說到做工的人,當然要同場推薦林立青《做工的人》。不要繼續關在文青象牙塔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好書,不買嗎? 同場推薦2:《扶桑花女孩》,礦工兒女的強韌與柔軟,每看必哭感人電影,我最喜歡小百合了,然後蒼井優好正啊啊啊啊。 延伸閱讀: 春風化雨——石川欽一郎(梅汁番茄食譜) 最近新聞有報,石川老師的《河畔》被找到啦! 做個好人——倪蔣懷(家常味噌湯食譜) 支持眾多台灣藝術家的大學長! 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往圖書館的路上——郭雪湖(味增醃菜頭食譜) 不去留學也成為大師給你看! 支持「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