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的實質:瓦解宗法家族,建立國家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五四」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今天,僅將「五四」命名為青年的節日局限了。當然,官方對「五四」的歷史定位還是非常高的,稱之為「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並用之來劃分歷史時期,「五四」之前是近代史,「五四」之後是現代史。

raw-image

今天對「五四」運動的認識存有較大的分歧。除了官方的正統敘述,還有認為「五四」運動的實質是反傳統的看法。前者肯定「五四」運動,後者否定「五四」。

以我之見,這兩種看法都有失偏頗。我認為,「五四」運動與其思想前導「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旨在瓦解宗法家族的權力結構與建立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及權力,兩者相互呼應。就反對儒家「孝」的價值和瓦解宗法家族的權力結構來說,可稱之為反傳統,但建立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及權力卻是儒家「忠」的價值的變形和強化。就官方的「愛國主義」評價而言,其內涵確實是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但「愛國主義」卻是的對國家主義的正面肯定。而如果以中國人在近現代所付出的慘重代價和取得的進步而言,選擇國家主義無疑是失敗的,應該予以否定。

所以,五四新文化運動既有反傳統的一面,又有繼承和延續傳統的一面。我稱之為「只反父權,不反君權」。考慮到中國歷史的總體趨勢,在「家」與「國」之間,不斷削弱個人與家庭的聯繫而增強與國家的聯繫,應該說「五四」運動在根本上延續了傳統文化價值和政治制度。這個大的脈絡是很清楚的,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從郡縣制到党國制,個人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家權力的管轄而越來越少地受到家庭權力的管轄。在二千多年的郡縣制中,朝廷的權力也是越來越趨於集中和加強。

近代中國在受到西方列強的侵入後,提出的基本命題和終極命題就是如何強國。在「家」與「國」之間,在「孝」與「忠」之間,近代知識精英提出方案是舍家而強國,丟車而保帥。

歷史學家蔣廷黻在他的《中國近代史大綱》總論中寫道:「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了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所以在十九世紀初年,西洋的國家雖小,然團結有如鐵石之固;我們的國家雖大,然如一盤散沙,毫無力量。」「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孫中山在他的《民權主義》第二講中也講道,「在今天,自由這個名詞究竟要怎麼樣應用呢?如果用到個人,就成一片散沙。萬不可再用到個人上去,要用到國家上去,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國家能夠行動自由,中國便是強盛的國家。要這樣做去,便要大家犧牲自由。」

新文化運動宣導的民主與科學,打倒「孔家店」,其目的都是為了將個人從宗法家族的管轄與束縛中解放出來,從「父權」和「夫權」中解放出來,而投身於國家主義的話語和權域中。個人自由並不是新文化運動的目的,而僅僅是從宗法家族掙脫出來而投入國家主義懷胞中的中轉站和空檔期。國家主義才是新文化運動的目的。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青年學生才可能投身於爭取國家利益,促使國家強大的政治運動中去。應該說,「五四」運動的爆發標誌著中國國家主義意識形態的初步確立,成功地將「忠君」轉化為了「愛國」。

當時的知識精英並沒有採納西方自由主義的價值觀,而只是將之作為消解宗法家族權力的口號。這才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最大的失誤。他們沒有認識到,自由平等才是最根本的價值。為了去除西方列強對中國主權的限制,他們寧願犧牲個人的權利而要成全國家的權力;他們寧願受到更多的壓迫也要國家的完全獨立,而不受西方列強所強加的規則的束縛。

自由主義或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沒有得到確立和普及,使得中國人只能在傳統的「孝」與「忠」之間選擇,在「家」與「國」之間選擇。如果從中國人與「家」和「國」的關係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近現代歷史就可以一以貫之,那就是個人越來越受控於國家。共產主義不過是國家主義的極端形態。一旦選擇了國家主義,共產主義就是必然。

無疑,在國家主義的旗幟下,哪一派政治力量更能增進國家的權力,哪一派政治力量就能最終獲勝。列寧式政黨的組織形態為共產黨提供了組建國家權力的強大載體。國民黨提出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對列寧式政黨的精髓提煉得相當準確,但它是中途改組,實際上做不到。而共產黨一開始就是這樣,由小到大,通過不斷的內部清洗而建立起了一個凝聚力相當高的強大組織。國民黨敗于共產黨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共產主義與國家主義並不矛盾。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學說雖然主張「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但在實踐中,共產主義卻是為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服務的。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所有各國共產黨,為了獲得蘇聯的支持,都只是表面上放棄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甚至會犧牲局部的國家利益,但最終的目的和歸依卻是國家主義。從組織形態上來看,共產主義也是國家主義極端形態。

中共建政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從歷史的延續性來看,都是在完成「五四新文化」運動所提出的任務和開啟的歷史進程。宗法家族權力結構的消解自「五四新文化」始,到「土改」而完成。在中共的「階級鬥爭」理論中,擁有宗法家族權力的鄉村士紳屬於「地主階級」,遭到了全面鎮壓。文革批孔和「五四新文化」批孔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要削弱與消除個人與家庭之間聯繫,而加強個人與國家之間的聯繫。在文革中,毛加強了偉大領袖和偉大導師「君師合一」的地位,達到了權力的頂峰,超過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個人不用聽從父母和老師,完全聽領袖的就是了。

目前看來,宗法家族結構的解體和相應的國家權力的全面深入覆蓋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後果。在國家主義的號召下,完成了將「一盤散沙」聚集起來的歷史任務,應該說是實現了其目標。對於投身於這一進程的仁人志士和知識份子而言,可謂是「求仁而得仁」。但國家主義雖然能基於中國人口的眾多和領土遼闊而迅速地形成強大的力量,以抵抗外部威脅,但它是以削除個體差異和自我摧殘為代價的,不能產生活力和創造力,必定不能保持長久的強大,是短暫的。「一盤散沙」聚集起來仍然是沙,而不是由具有主動力和創造力的個體構成,完全依賴於聚集者--領袖的捏塑和搬弄。

中國近現代選擇國家主義的原因何在?在於其抗拒和排斥西方文化。如我在《革命的工蜂:李玉和--<紅燈記>對家庭的解構和重構》中所言:

「近現代中國面對比它強大得多的西方文明,感到深深的恐懼。但它自身以『忠』,『孝』為根本的文化價值及相應的社會結構無法容納以個人主義價值為中心的西方文化,它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根本價值,而融入西方文化。所以,它採取的策略是選擇性地吸納西方的東西以求用最小的調整來保持自身的穩定、和與外部的平衡。總體上對西方文化是排斥的。這種恐懼和排斥是如此的深沉、強勁與持久,以至於在中國近現代的各個階段都有強烈的表現,如過去的『義和團』,現在的『糞青』」。

「《紅燈記》通過藝術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向觀眾灌輸這樣一種家庭或者說是社會結構模式的用意何在呢?那就是要解構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結構,而代之以『階級情感』為紐帶的家庭結構,所謂『舍小家,顧大家』,『革命的大家庭』之類的說辭。它要求國民放棄基本的需求和功能,犧牲生命來形成國家的力量。如果說傳統中國是『家國同構』,那共產中國就是「家國一體」,妄圖將整個國家打造成一個大家庭」。

因而,近現代中國在受到西方的衝擊後,並沒有改變歷史的方向,仍然沿襲了傳統的價值和專制制度,只不過形式上有了較大變化,由郡縣制升級為黨國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過是以一種異化的形式對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拒絕。比較諷刺的是,西方的技術組織手段卻為中國的專制升級提供了條件。利用從西方傳來的交通通訊等技術,中國才能建立起覆蓋到基層的政權體系,比郡縣制的「皇權不下縣」更深入了。

為什麼會如此呢?蓋因中國人始終未能賦予個人以獨立的價值,個人的價值只能來源於與其它人的關係。在這樣一種價值觀下,技術的進步將更有利於加強專制權力而不利於增進個人自由。中國人建立不起以個人自由為基礎的自治權力,除了依賴于血緣宗親權力與專制權力之外,沒有其它的選擇。當組織與技術手段提供了可能時,它更傾向于增強專制權力。由分封制升級為郡縣制如此,由郡縣制升級為黨國制也是如此。所以,「五四新文化」是中國歷史進程在原有方向上的繼續展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題中之義,外來的影響只是一個刺激因素與提供了手段。如果沒有西方技術手段,中國社會就會一直陷於同樣水準的週期性的閉環。

可以說,「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啟和鎖定了中國近現代歷史路徑。自此之後,一切都沒有懸念。即使因為偶然的事件偏離了原有軌道,也會在基本力量的作用下回到原來的軌道。中國在近現代選擇馬克思主義不是憑空發生的,在此之前,國家主義已為它的引入做好了鋪墊。即使共產黨敗於國民黨,也會有另外的力量,或產生于國民黨外部,或從國民黨內部分化出來,來完成建立全能的國家主義和擺脫西方列強控制這一歷史任務。

百年將到,今天我們反思五四,我以為最關鍵的還是思想啟蒙。價值觀決定一切。價值觀對了,最終就能實現社會公正,人民富裕,國家強大;價值觀錯了,無論怎麼努力奮鬥,最終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2017年5月4日

首發《民主中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2
以郡縣制為基礎的皇權專制自秦始皇前221統一中國始,到1912年清王朝退位止,共持續了2133年。秦採用法家思想統一天下,且用法家思想治國,二世而亡,只持續了15年。漢朝建立後,因民生凋蔽,初期主要奉行『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以恢復元氣。到了漢武
Thumbnail
2024/12/12
以郡縣制為基礎的皇權專制自秦始皇前221統一中國始,到1912年清王朝退位止,共持續了2133年。秦採用法家思想統一天下,且用法家思想治國,二世而亡,只持續了15年。漢朝建立後,因民生凋蔽,初期主要奉行『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以恢復元氣。到了漢武
Thumbnail
2024/11/29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2024/11/29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2024/10/09
『辛亥革命』爆發一百多年了,但人們對其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就『辛亥革命』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就有分歧。在我看來,這不能一概而論,『辛亥革命』有著多重目標,有些目標成功了,而有些目標則失敗了。 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這個目標成功了。1911年10月10 日武昌起義槍響,敲響
Thumbnail
2024/10/09
『辛亥革命』爆發一百多年了,但人們對其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就『辛亥革命』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就有分歧。在我看來,這不能一概而論,『辛亥革命』有著多重目標,有些目標成功了,而有些目標則失敗了。 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這個目標成功了。1911年10月10 日武昌起義槍響,敲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Thumbnail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Thumbnail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Thumbnail
自嚴複譯編的《天演論》於1898年刊行以來,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的影響可謂廣泛深遠綿長。面世之初,即收穫廣泛強烈的反響。繼爾,又成為遞進興起的各種思潮的引導,形成路徑依賴,成為中國近現代各種思潮的源頭。後之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與馬列主義皆可追溯到嚴複所引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雖然隨時間的推移而被後來興起
Thumbnail
自嚴複譯編的《天演論》於1898年刊行以來,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的影響可謂廣泛深遠綿長。面世之初,即收穫廣泛強烈的反響。繼爾,又成為遞進興起的各種思潮的引導,形成路徑依賴,成為中國近現代各種思潮的源頭。後之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與馬列主義皆可追溯到嚴複所引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雖然隨時間的推移而被後來興起
Thumbnail
1818/5/5共產黨祖師爺誕生的日子 1912/5/5蘇維埃大內宣《真理報》發刊
Thumbnail
1818/5/5共產黨祖師爺誕生的日子 1912/5/5蘇維埃大內宣《真理報》發刊
Thumbnail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有人認為,文革的先聲就是五四,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文革指什麼,該先定義清楚。 假如把文革理解成毛澤東重奪權力的政治鬥爭,五四運動是一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愛國運動,針對英法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它跟文革有何聯繫? 文革更應該被視為 1942 年 2 月延安整風的後續。確立
Thumbnail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有人認為,文革的先聲就是五四,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文革指什麼,該先定義清楚。 假如把文革理解成毛澤東重奪權力的政治鬥爭,五四運動是一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愛國運動,針對英法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它跟文革有何聯繫? 文革更應該被視為 1942 年 2 月延安整風的後續。確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