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世代的學習:改變思考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還能將一個領域學習到的know how,應用到另一個完全不相關的範疇 ,進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天地,為了達到這樣的成果,該從哪裡開始著手?

有位媽媽在臉書上私訊問我什麼是斜槓,因為她最近一直看到斜槓一詞,包括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斜槓世代的學習:追尋自己的青鳥,也提到了斜槓。

不論是全職媽媽的斜槓人生,或是兼職爸爸的斜槓生涯,大部份都是詮釋斜槓帶來的多重收入和職稱,不過斜槓Slash本是出自於美國New York Times的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用來形容擁有多重職業的年輕人(concurrent multiple careers)斜槓青年 Slash族,會以斜槓/這個符號來區分不同的職業,確實在這個多元時代,我們需要充滿斜槓的人生價值觀。

當您還是學生時,有些父母總會說把書讀好就是你的責任,你可以不懂怎麼洗碗、煮水餃…,只要考試達到高分能進入好學校,選科挑系時也會只要你精於一項專長,其它人情事故都不重要,出了社會更是勸新鮮人要沉的住氣,好好的待在同一個職場,因為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raw-image

知識加乘後,更能放大視野跨領域學習

以我的經驗觀察,發現知識其實是互相加乘累積的,一般傳統的觀念都認為,你想要成功就必須專攻於某一個特定領域,成為精通這個領域的專家,可是你從事的這個行業,其實可以和另一種行業一起加乘,這和一個人的思考模式一樣,當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越深,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能涉獵到相通的觀念或欠缺的知識,更進一步的互相補強各個專業特有的優勢,前提是你將每一種領域的訊息聯結 。

相信在一個領域工作或學習之後,每個人都可以分析歸納出一些適合自己,並能簡化加速效能的流程,以一位全職媽媽為例,若想要輕鬆快樂的持家,理財及時間安排就非常重要,吸收理財資訊及知識,開源節流外更要提升投資理財的技巧,接著還必須將家事、育兒及其它鎖碎事務安排好,兼顧社交不和社會脫節,並持續充實投資自己,全年無休的媽媽角色,更要隨時調整好心態,不論內在外表都要保持在最佳狀況,在帶小孩的同時也能維持競爭力。

掌握這些關鍵元素後,得到這個知識的過程和邏輯,其實一樣可以在別的領域加以彈性運用,被眾多投資人尊稱為股神的華倫·巴菲特,曾在某個雜誌裡說過一段話:「台北只是台灣人的台北,但上海卻是全世界人的上海」,只有開擴眼界和視野,才能放大自己的格局。

深度思考人生這盤棋局

更甚者,我們還能將一個領域學習到的know how,應用到另一個完全不相關的範疇 ,進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天地,為了達到這樣的成果,該從哪裡開始著手?首先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如何思考,深度思考就像下一盤棋局一樣,而這盤棋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不要掉入舊有的思維中,保持追尋有趣事物的好奇心,更廣度的增加知識層級,然後以樂觀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

你可以把這種抽象的形容,具體想像成一位二十歲的高材生,即使他或她很聰明,也無法真正體會一位媽媽和爸爸的心思,就像一位在財經產業的頂尖專家,不能了解科技相關的行業和知識,當然前者只要年紀到了並成為一位父母,也許就能慢慢明白和體會,而後者呢?只需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帶著自身本來的財經知識,多維度的將各部分串聯跨領域學習,就能在科技相關中聯結到自己本來的專業,而帶出和科技本業的專才者們,更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和優勢。

一開始人們可能是因為要增加收入,在正職之外多了另一項有收入的兼職,但這個多元世代的產業或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創新和研發,因此也改變了工作的意義,當一個想法改變之後,你會發現並不需要進辦公室才能工作,只要善用雲端科技,全世界每個角落,隨時隨地都可以是自己的辦公室。

更多時候可以看到原本視為兼職的興趣,卻越做越投入,反而後來的發展和收入都超過了原本的正職,所以做喜歡的事情,那份熱情可以將工作轉變為一種快樂的生活態度,而您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自己。

閱讀是最簡單的自我投資

在這個立足點上,更需要將學習觸角延伸擴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各個領域的書藉和文章,也許你會說沒有時間,但其實時間都是擠出來的,英國作家J·R·R·托爾金曾說過:「只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上帝給你的時間。」只要您想要,就一定能在一天當中抽出許多零碎的時間,這裡有個簡單的方法,您可以使用「富蘭克林的五小時原則」。

具體做法就是堅持在每週的工作日,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花一個小時閱讀,這樣一週就等於累積閱讀了五個小時,同樣可以將這個方法用來計畫其它的學習目標,充實特定的技能,將這些點滴累積出的時間培養成自身的學識,投資自己的這些時間,將來會變成推升自己的回饋助力。

不論是為了學習、興趣或創業,每個人都可能有多重職稱和角色,更進一步體驗多重的人生經歷,掌握自己的生活,跟上時代的轉變,最簡單的一個步驟,您需要更新所有傳統的思維,才能接受不一樣的觀念,進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斜槓世代,改變思考的方式,就從這一刻開始!

系列文章:

延伸閱讀:

也歡迎大家加入「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臉書專頁,更多精彩資訊、繽紛影片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國宅媽的沙龍
1.1K會員
350內容數
我想寫出能溫暖人心,或是可以帶來些許啟發的文字,包括身處在異國女性的迷人故事、法國文化符碼、社會生活時事觀察、法國教育側寫、斜槓世代的學習。將融合兩種文化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大家分享包羅萬象的生活經驗,觀察眼中閃現的光影片斷。🌹
法國宅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理解什麼是「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能為理財投資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財富增長途徑…
Thumbnail
2025/04/25
理解什麼是「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能為理財投資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財富增長途徑…
Thumbnail
2025/04/11
婚姻像一株多年生植物,光有陽光與水是不夠的,還需要定期修剪、施肥…,而「儀式感」,正是夫妻專屬的園藝時光…
Thumbnail
2025/04/11
婚姻像一株多年生植物,光有陽光與水是不夠的,還需要定期修剪、施肥…,而「儀式感」,正是夫妻專屬的園藝時光…
Thumbnail
2025/04/04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by 羅伯·懷特(Robert Wight)
Thumbnail
2025/04/04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by 羅伯·懷特(Robert Wight)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個斜槓人也不容易,最重要的成功方程式,發現自驅力與自律能力最為關鍵,也就是耐挫力、時間管理能力、目標管理、超過學歷和人脈的重要性。 所謂自驅力是種強烈的內在動機,來自於不自我設限的好奇心,有興趣的,喜歡做的,想做的,就立刻去學就去做,這除了個人興趣之外,也包括了夢想或使命感。 講座內容:
Thumbnail
當個斜槓人也不容易,最重要的成功方程式,發現自驅力與自律能力最為關鍵,也就是耐挫力、時間管理能力、目標管理、超過學歷和人脈的重要性。 所謂自驅力是種強烈的內在動機,來自於不自我設限的好奇心,有興趣的,喜歡做的,想做的,就立刻去學就去做,這除了個人興趣之外,也包括了夢想或使命感。 講座內容:
Thumbnail
李國修大師曾說過:「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這代表一種匠人精神,他說過,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開門、上台、演戲」。但這樣的思維適用於每個年代、每一個人嗎?
Thumbnail
李國修大師曾說過:「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這代表一種匠人精神,他說過,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開門、上台、演戲」。但這樣的思維適用於每個年代、每一個人嗎?
Thumbnail
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Thumbnail
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Thumbnail
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創造力和活力。--《斜槓青年》, Susan Kuang
Thumbnail
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創造力和活力。--《斜槓青年》, Susan Kuang
Thumbnail
在「斜槓」這項新的工作觀念中,「多樣性與高度自主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前有一項調查,台灣的年輕人裡最多人嚮往的職業是成為「網紅」,因為覺得網紅好像就可以充分依照自己的意願想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也因如此,好像網紅類型的斜槓案例也特別多。但是怎樣才知道自己可以用「斜槓」的方式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呢?
Thumbnail
在「斜槓」這項新的工作觀念中,「多樣性與高度自主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前有一項調查,台灣的年輕人裡最多人嚮往的職業是成為「網紅」,因為覺得網紅好像就可以充分依照自己的意願想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也因如此,好像網紅類型的斜槓案例也特別多。但是怎樣才知道自己可以用「斜槓」的方式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呢?
Thumbnail
當一個單一身分已經代表不了你時,你可以用「/」(slash) 來替自己定義。 斜槓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而在於多元人生。想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方式,則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Thumbnail
當一個單一身分已經代表不了你時,你可以用「/」(slash) 來替自己定義。 斜槓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而在於多元人生。想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方式,則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Thumbnail
資方被迫改變,勞方主動轉變,從中適應並挖掘好處。 漸漸地出現一人多職、一人多角的社會,記得幾年前曾經在TED上看過一段演講,他說有些人就是沒辦法選擇興趣,他的興趣太多元了,但常常也做一陣子就放棄,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再換下一個,這樣的循環無止境,但演講者是相信就是有些人有多重天賦,應該要持續下去,當時
Thumbnail
資方被迫改變,勞方主動轉變,從中適應並挖掘好處。 漸漸地出現一人多職、一人多角的社會,記得幾年前曾經在TED上看過一段演講,他說有些人就是沒辦法選擇興趣,他的興趣太多元了,但常常也做一陣子就放棄,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再換下一個,這樣的循環無止境,但演講者是相信就是有些人有多重天賦,應該要持續下去,當時
Thumbnail
我很認同「兼差」,尤其是能兼顧家庭+貼補家用的方式。但同時我也遇見有人自稱是投資人、創業家,實則待業住家裡。他們的工作方式並沒有不好,但如果長時間沒有累積成穩定的收入來源,我覺得還是先找份工作支付生活費比較實在!
Thumbnail
我很認同「兼差」,尤其是能兼顧家庭+貼補家用的方式。但同時我也遇見有人自稱是投資人、創業家,實則待業住家裡。他們的工作方式並沒有不好,但如果長時間沒有累積成穩定的收入來源,我覺得還是先找份工作支付生活費比較實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