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縫隙中,試著讓理想發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覺得像我這樣一個沒有作家背景、沒有文學背景的人,開書寫工作坊,會不會很沒有說服力呢?」
有個想嘗試開寫作工作坊的朋友,透過FB訊息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剛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比較適合當面聊,因為每個人的背景與條件,以及到底為什麼想做這件事的原因,這些都要了解之後,才有可能給比較中肯的建議。而且坦白說,我實際做寫作工作坊的時間不是很長,所以好像也不能給什麼建議,只能說是個人經驗而已。
但由於我的個性也是邊做邊想,邊想邊做的類型,所以倒也不覺得個人經驗就不能講。我很樂於分享自己是怎麼想的,只要聽的人不要把個人經驗當作通則就好。
來源:http://blog.roodo.com/abun3/archives/11992307.html
我覺得不一定要有相關「背景」,才能做什麼樣的事;重點反而是自己是不是一直持續在做某件事。以想要帶寫作工作坊這件事來說,前提可能是自己是不是一直持續在寫東西呢?自己是否不斷觀察與思考寫作對自己而言的意義?
我有個朋友,她一開始只是自己喜歡寫,她想找夥伴一起寫,於是與幾個朋友組成一個書寫團體,定時聚會。後來,在定期聚會的過程中,她越來越清楚書寫對自己來說是什麼,以及如果想帶領一個書寫團體,可以怎麼進行。
這個朋友現在也有自己的寫作工作坊,而且帶得很不錯,但這也是循序漸進式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將寫作工作坊設定為工作與經濟收入。所以或許可以這麼想,她跟朋友的書寫團體,是她後來開寫作工作坊的基礎,也是養份。
自己持續不斷地做某件事,做到後來,有些東西「就有機會」可以慢慢出來。有些人做事是機緣型的,有些人是目標型的,但不管是哪一種類型,持續與累積都是前提。有些人是因為喜歡山,結果不知不覺走到山頂,有些人是一開始就決定要攻頂,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是一步一步走的。
這樣講好像很勵志?其實並不。所謂的一步一步走,就是不能只有「想」而已。但我認為那個「想」,卻也不是計畫了就一定會成功那種。一方面是因為年紀大了,擺在自己面前的現實是──自己的「時間」和「經濟」,是否有餘裕支持自己想做的事?
年紀越大,生活中的現實也就有越多要去承擔與考慮。但我倒不覺得要就此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或許可以在生活的縫隙中,試著讓自己的理想發芽(如果有縫隙的話)。
發芽「門檻」不用很高,只要有一點縫隙,有一點機會讓它長就可以了,因為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要以此為生或為業。所以,如果剛好時間和經濟上都有一點餘裕,而且有機會試試看,那麼可以就自己「目前」想做的而且可以做到的,先走走看。不用抱著一步到位的心態,比如一開始就要招生,一開始就把自己丟到市場裡,那樣對還沒有「背景」的自己來說,壓力可能會太大。可以先就自己能做的,先累積一點東西看看,一方面也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更了解自己。
如果有機會發芽,而且越做越有心得,或許就有機會慢慢轉換工作的重心,搞不好某天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轉換了賴以為生的飯碗也說不定。但如果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要以此為生太勉強了,那麼也還有退路。畢竟自己現在的生命不只要承擔自己,還要承擔家人的生活。
我的個性是屬於想做什麼就會去試試看的類型,但也會考量現實因素,在自己可以活下去的前提下,去試自己想做的事。
雖然說是個人經驗,前面也說了不要把這個當作通則,但寫一寫突然發現這些經驗好像不只可以用在寫作工作坊上,在其他想做的事上,或許也可以參考。不過還是老掉牙的重申,每個人各有各的個性(廢話),去找到那個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覺得也是形隨機能而生的一種表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72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感覺到我的大腿的痠,那個痠要怎麼用文字形容?實在是很難啊。我又想到有個學員寫,在寫自己身體部位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都不確定那些部位叫什麼名字。對呀,就像我現在只能說我的大腿肌肉痠,但到底是哪一條在痠,叫什麼名字?都講不出來。不過講不出來也沒關係,重點是我現在在寫的時候,我又感覺了一次昨天晚上的痠。
<p>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學員們感受在不同立場的觀點與心情之外,我要求他們「一定要做出選擇」,讓他們在兩難中選擇,在矛盾中選擇,在難以抉擇中選擇──然後,或許他們就不得不來來回回的思考,「我到底要怎麼做出最後的決定?」</p>
<p>我想做而且能做的是──引導他們「直面」自己的問題,然後透過寫作來試著回答自己,就算回答不出來也沒關係。但或許最後會發現,他們本來視為問題的「寫作」,竟然可以幫忙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p>
<p>每天我們都會走路,從這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但是很多人在移動的時候,要不是走得很快,就是一直看手機。明明我們身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卻好像有看卻沒看到一樣。</p>
我覺得使用文字好好把事情想清楚、說清楚的能力很重要;然後,能不能讀出他人文字中的問題,這個能力也很重要。所以我想邀請大家,重新檢視「文字」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想寫卻寫不清楚是為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把內心的東西表達清楚?這是我在大人的寫作課中,想要陪大家做的事。
我感覺到我的大腿的痠,那個痠要怎麼用文字形容?實在是很難啊。我又想到有個學員寫,在寫自己身體部位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都不確定那些部位叫什麼名字。對呀,就像我現在只能說我的大腿肌肉痠,但到底是哪一條在痠,叫什麼名字?都講不出來。不過講不出來也沒關係,重點是我現在在寫的時候,我又感覺了一次昨天晚上的痠。
<p>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學員們感受在不同立場的觀點與心情之外,我要求他們「一定要做出選擇」,讓他們在兩難中選擇,在矛盾中選擇,在難以抉擇中選擇──然後,或許他們就不得不來來回回的思考,「我到底要怎麼做出最後的決定?」</p>
<p>我想做而且能做的是──引導他們「直面」自己的問題,然後透過寫作來試著回答自己,就算回答不出來也沒關係。但或許最後會發現,他們本來視為問題的「寫作」,竟然可以幫忙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p>
<p>每天我們都會走路,從這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但是很多人在移動的時候,要不是走得很快,就是一直看手機。明明我們身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卻好像有看卻沒看到一樣。</p>
我覺得使用文字好好把事情想清楚、說清楚的能力很重要;然後,能不能讀出他人文字中的問題,這個能力也很重要。所以我想邀請大家,重新檢視「文字」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想寫卻寫不清楚是為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把內心的東西表達清楚?這是我在大人的寫作課中,想要陪大家做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以Vlog為題材的影片在近年受到許多歡迎,或許你會好奇Vlog到底在流行什麼?為何大眾喜歡看別人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那就點進來看看吧?
Thumbnail
沒有行動不代表不在意,自己是誰唯有自己清楚,回到本篇題目-"嘗試去發聲",想敘述的是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對自己所在意的人事物去"發聲"。
Thumbnail
5/1勞動節,屬於我們勞工的日子。 已當勞工多年的我,每天都想著何時不用再當勞工的那種勞工。 如果這句:「工作只是交換薪資的手段,不要逼別人熱情以對。」 我都想換成:「換工作是增加薪資的手段,不要因為人情而困住自己。」 身為主管的你,或老闆的他,會不會很想掐死我呢!  在社會多年的我,其實還真的有想
Thumbnail
投機大團結中,一定是九成的人把錢輸給一成的人,這一點你不用懷疑,道理很簡單,投機的人會說自己可以賺三倍,賺五倍,賺十倍,但這些錢要從哪兒來?基本上公司是給不了你的,所以是從其它九成的人身上得來,政府及券商就是就是確保這些人不會在賭局中耍賴,抽取交易稅及手續費,這應該也很容易理解,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Thumbnail
「裝著裝著就真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生活中總會聽到這句話,有時候真假裝、有時候假假裝,這做法好似就是個在社會上的生存法則。如果,你看懂這就是心理學下神奇的理論,那麼你會發現不只大腦會影響身體,身體也會影響大腦。而,這或許是你突破生活窘境的新方法!
Thumbnail
今年的夏天是翻滾著滿滿能量的季節, 它允許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一次機會, 去和已被我們內心的覺知遇見, 卻從未付諸於行動的創造可能對齊。   這股從源頭注入的洶湧能量, 以適當過濾和替換過的純淨形態本身本身, 包裹住整個地球。   阿爾法α和歐米伽Ω, 開始與結束, 你體內的每個細胞和每個原子正在
Thumbnail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面的困難就是如此,誰不想當個永遠臉上掛著慈祥和愛心的父母呢?誰又想總是帶上悶熱的面具,扮演著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對孩子大聲嚷嚷,恐嚇威脅呢?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以Vlog為題材的影片在近年受到許多歡迎,或許你會好奇Vlog到底在流行什麼?為何大眾喜歡看別人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那就點進來看看吧?
Thumbnail
沒有行動不代表不在意,自己是誰唯有自己清楚,回到本篇題目-"嘗試去發聲",想敘述的是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對自己所在意的人事物去"發聲"。
Thumbnail
5/1勞動節,屬於我們勞工的日子。 已當勞工多年的我,每天都想著何時不用再當勞工的那種勞工。 如果這句:「工作只是交換薪資的手段,不要逼別人熱情以對。」 我都想換成:「換工作是增加薪資的手段,不要因為人情而困住自己。」 身為主管的你,或老闆的他,會不會很想掐死我呢!  在社會多年的我,其實還真的有想
Thumbnail
投機大團結中,一定是九成的人把錢輸給一成的人,這一點你不用懷疑,道理很簡單,投機的人會說自己可以賺三倍,賺五倍,賺十倍,但這些錢要從哪兒來?基本上公司是給不了你的,所以是從其它九成的人身上得來,政府及券商就是就是確保這些人不會在賭局中耍賴,抽取交易稅及手續費,這應該也很容易理解,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Thumbnail
「裝著裝著就真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生活中總會聽到這句話,有時候真假裝、有時候假假裝,這做法好似就是個在社會上的生存法則。如果,你看懂這就是心理學下神奇的理論,那麼你會發現不只大腦會影響身體,身體也會影響大腦。而,這或許是你突破生活窘境的新方法!
Thumbnail
今年的夏天是翻滾著滿滿能量的季節, 它允許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一次機會, 去和已被我們內心的覺知遇見, 卻從未付諸於行動的創造可能對齊。   這股從源頭注入的洶湧能量, 以適當過濾和替換過的純淨形態本身本身, 包裹住整個地球。   阿爾法α和歐米伽Ω, 開始與結束, 你體內的每個細胞和每個原子正在
Thumbnail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面的困難就是如此,誰不想當個永遠臉上掛著慈祥和愛心的父母呢?誰又想總是帶上悶熱的面具,扮演著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對孩子大聲嚷嚷,恐嚇威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