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溫來襲,小心「寒包火」冷氣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五月的氣溫屢破紀錄,城市的高溫使得台北市長想幫所有中小學的教室都裝上冷氣

在烈日高溫下活動或工作,若一不小心會得熱衰竭,或者中暑,這可是容易被忽略卻會出人命的危險情況。

中暑是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汗出過多而脫水,體溫會升高;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出狀況,體液細胞的電解質失去平衡、感覺頭暈倦怠,然後不醒人事,休克,甚至死亡。

這種體溫過高的中暑在中醫理論算是「陽暑」。另外「陰暑」是體溫沒有升高,但是身體內的火熱無法從體表散出,導致頭痛、胸悶、呼吸不順的症狀,稱為「陰暑」。

通常我們處在高溫環境身體會藉由擴張皮膚表層的微血管,透過流汗跟體表的毛細孔來散熱,也就是將身體內過多的熱量帶走。

很多人從戶外高溫環境走進冷氣很強的室內時,寒冷的空氣會讓皮膚表面血管收縮、停止流汗,身體內的熱排不出去,這就是中醫形容的「寒包火」,也就是體外有寒氣,體內卻上火。

這也是很多人在夏天高溫下,經常進進出出室內室外時,身體會不舒服,或者一吹冷氣,頭就會痛的原因。也有人夏天喜歡大口喝冰飲料,啃食冰塊,也會在體內形成另外一種「寒包火」。長期下來,身體對溫度調節能力下降,免疫力也會降低。

身體感受溫度以及排汗的功能,除了氣溫直接影響之外,空氣中的溫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曾經有一個研究認為,當環境溫度30度,但是相對濕度70度時,體感溫度為35度;若相對溼度提高到90度時,體感溫度會高達41度。也就是濕度愈高,我們就會愈不舒服,高溫是如此,對低溫而言也是如此。

這也是很多人的生活經驗,比如冬天到北歐,零下七、八度,感覺卻沒有比台灣寒流來時溫度在零上十來度時冷;或者到沙漠旅行溫度動輒四十多度,感覺卻沒有台灣氣溫三十多度時來得難受,這就是因為台灣是海島、又多山,濕度往往非常高的緣故。

因此,夏天在室內若是以除濕機搭配電風扇,冷氣其實不見得需要開,若真的要開,溫度也不必調得太低;因為只要濕度降下來,我們感覺就會舒服一點。但是要記得多喝水。

在冬天也一樣,開除濕機,濕度降下來,感覺就不會那麼難過。


所有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逐漸增高炎熱,想進行戶外活動或運動時往往會擔心中暑的問題,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意願。然而,中暑症狀會依據熱傷害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例如:輕度中暑會發生頭痛、想吐、發燒等症狀。若是較嚴重的情形會出現體內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頭暈暈眩、行為無法集中.....
Thumbnail
  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逐漸增高炎熱,想進行戶外活動或運動時往往會擔心中暑的問題,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意願。然而,中暑症狀會依據熱傷害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例如:輕度中暑會發生頭痛、想吐、發燒等症狀。若是較嚴重的情形會出現體內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頭暈暈眩、行為無法集中.....
Thumbnail
炎熱的夏天 可能讓你有「冷氣病」🌞 在冷氣房下頭暈、咳嗽、眼睛鼻子過敏的症狀 可能是因為空氣乾燥且不流通 病菌、過敏原在室內傳播👾 且處於低溫環境讓血液循環變慢 造成手腳冰冷🥶🥶 是種因劇烈的溫差變化產生的綜合性表現 提供幾個方式改善📣 1. 【#溫度設定25至28度】 2. 【#多多補
Thumbnail
炎熱的夏天 可能讓你有「冷氣病」🌞 在冷氣房下頭暈、咳嗽、眼睛鼻子過敏的症狀 可能是因為空氣乾燥且不流通 病菌、過敏原在室內傳播👾 且處於低溫環境讓血液循環變慢 造成手腳冰冷🥶🥶 是種因劇烈的溫差變化產生的綜合性表現 提供幾個方式改善📣 1. 【#溫度設定25至28度】 2. 【#多多補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部,各地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都有許多不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的「陽暑」問題,這些基本觀念...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部,各地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都有許多不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的「陽暑」問題,這些基本觀念...
Thumbnail
這幾天由於颱風就在台灣附近 所以白天異常炎熱 有許多固定要訓練的孩子 在這樣的天氣仍然要訓練 就容易有中暑的發生 中暑主要是一種體內水分與鹽分快速流失,又無法即時補充所產生的身體不適症狀 主要有三種症狀 1. 熱痙攣:因為勞動大量出汗時,電解質也會同時損耗,如果只補充水份,就會引發熱痙攣。因為電解質
Thumbnail
這幾天由於颱風就在台灣附近 所以白天異常炎熱 有許多固定要訓練的孩子 在這樣的天氣仍然要訓練 就容易有中暑的發生 中暑主要是一種體內水分與鹽分快速流失,又無法即時補充所產生的身體不適症狀 主要有三種症狀 1. 熱痙攣:因為勞動大量出汗時,電解質也會同時損耗,如果只補充水份,就會引發熱痙攣。因為電解質
Thumbnail
雖然8/7才剛立秋的日子,但前不久家裏三口人都中了暑熱,中醫師都開清暑益氣湯,我的還加了生脈飲。其實從開始接觸中醫以來,就是堅持少吹冷氣,但是這次中暑卻讓我對冷氣有新的看法!
Thumbnail
雖然8/7才剛立秋的日子,但前不久家裏三口人都中了暑熱,中醫師都開清暑益氣湯,我的還加了生脈飲。其實從開始接觸中醫以來,就是堅持少吹冷氣,但是這次中暑卻讓我對冷氣有新的看法!
Thumbnail
因為實在太炎熱,原本平時不注意農曆節氣,昨天還特別上網查,現在才農曆五月,過了「立夏」與「小滿」,距離真正炎熱的農曆七月「大暑」與「小暑」還有一段時間,氣候卻已經如此高溫悶熱,感覺夏季是一年比一年更長,氣溫也是一年比一年升高,地球溫化的跡象愈來愈明顯。
Thumbnail
因為實在太炎熱,原本平時不注意農曆節氣,昨天還特別上網查,現在才農曆五月,過了「立夏」與「小滿」,距離真正炎熱的農曆七月「大暑」與「小暑」還有一段時間,氣候卻已經如此高溫悶熱,感覺夏季是一年比一年更長,氣溫也是一年比一年升高,地球溫化的跡象愈來愈明顯。
Thumbnail
臺灣近日高溫都在破表,真的,走路在街上,我都會感受到皮膚熱的刺痛。在高溫下,我們大家耳熟能詳,就是死亡率很高的「熱中暑」,但真的在未熱中暑前,我們的身體在高溫下,早已陸續受到熱傷害,產生了一些症狀變化,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也沒察覺,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高温下,產生的熱傷害,如何避免?又可不可以放高
Thumbnail
臺灣近日高溫都在破表,真的,走路在街上,我都會感受到皮膚熱的刺痛。在高溫下,我們大家耳熟能詳,就是死亡率很高的「熱中暑」,但真的在未熱中暑前,我們的身體在高溫下,早已陸續受到熱傷害,產生了一些症狀變化,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也沒察覺,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高温下,產生的熱傷害,如何避免?又可不可以放高
Thumbnail
隨著雨季結束,天氣正式進入典型炎熱的夏季氣候,同時也是中暑容易方生的季節;由於台灣夏季高溫濕熱的關係,待在室外,沒有做好防護措施的話,可是會熱出問題的喔!
Thumbnail
隨著雨季結束,天氣正式進入典型炎熱的夏季氣候,同時也是中暑容易方生的季節;由於台灣夏季高溫濕熱的關係,待在室外,沒有做好防護措施的話,可是會熱出問題的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