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朋友告之有一網上讀到的討論:一初中生父親每逢孩子測考前都會先備考,把範圍撮要好重點劃出再叫孩子「精讀」其反芻知識再赴考。她看後訝異無比,認為都中學生了還不會自己撮要記重點劃分考試範圍温習嗎?再看下自己那才小三的孩子:「自慚形穢啊!他這學期的補課我還辭去了,反正讓他試過自己温習的成績和補習老師補出來的差不太遠。」
 
每個孩子都不同,每人都獨特,但來到中學還要細嚼反芻之物才赴考,這孩子也的確異類。異類在太依賴,也異類在太順從。我想是這父親當年沒讀過中學,所以希望透過孩子教學相長吧?怎給另一朋友調侃:「難怪大學都要辦家長日啊,試想想這班慣吃反芻物的仔女入大學後會否真的連廁所都不懂去課室都不知在哪校巴都追不到?帶着父母見工去、上班去原來有根有據。」
恐怖。這畫面我烙在腦海中警剔自己好了。孩子固然是自己的孩子,就算他長到六尺三高大到九十九歲仍然是我孩子,可非小寶寶啊!奶到這麼大還要反芻知識給他赴京備考?即使高中狀元那都只有一半是真嘛?另一半可是父母功勞啊!父母功夫不在孩子幼年時早早「畢業」而在人生每一環節都佔一半的話,那當父母不就也太辛苦嗎?
我不吃「長憂九十九」或「養兒防老」那套,因為我認為動物尙且要面對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人類?其實早已沒有天敵。人類之間競爭固然激烈,但非父母反芻知識可解決。準備一時遺害一世,孩子不懂得自己歸納總結分析利害,那比未能牢記知識更大損失。這個AI人工智能年代人類中頂尖階層早已高呼機械人會取代大部分人力代工,難得還有父母死心塌地要孩子放棄基本分析能力只仰舊電腦之後背誦重點。說真的一台「386」都代替得了孩子,始作俑者是誰?還不是老把孩子當肥鵝灌養的父母們。
執筆之時正在乘巴士,但見一婦人帶孫子上車安坐我對面。說是安坐毫不誇張根本是說小了。這孩子身穿幼稚園校服一上車就大剌剌攤倒在我對面位置,大爺似的把腳擱在窗邊,那不知是外婆還是祖母的才坐好,忙的不是給那睡在旁的大爺扣安全帶而是從袋內拿出一個包塞給這大爺叫。大爺把手一推,她奈不了何,就餵着他。這大爺從來不知道自己不應把腳擱到窗邊;當然也不認為坐巴士要繫安全帶。家教特好,我能想像他日長成必成人中之龍橫行無忌。
時刻提醒自己別要寵溺下一代,因為要是寵溺,很快人類就沒有下一代。前天才讀到舊文說美國某大學的追踪研究說成功人士的共通點是小時候有做家務,以此作準再放眼香江,不難發現新一代為甚麼都是耀眼無比的軟弱草莓。跟女兒說這事她說她才不要失敗人生,得趕緊做一兩樣恒常家務追趕一下。感謝媽媽,雖然我不算成功人士,但最少沒有把腳擱在巴士窗邊當大爺洋洋自得;也沒有把温習外判他人;更會自己做家務,雖然家中不算窗明几淨也得僱人幫忙,但起碼自己負責得了自己的人生,毋用父母一世反芻哺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9會員
161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