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
培正中學副校長(也是準校長)的訪問,他說會繼續推動校內藝術活動,包括藝術科會繼續成為必修科,即使高中生亦要修讀。這在外國可能不甚了了,但在香港就額外奢侈。學生們都為各大公開試忙得不可開交(自從教改後「一試定生死」莘莘學子更多會再報考多一至兩個海外公開試「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還得擠出時間拍拖看戲社交讀書應付各類課外活動,偏偏學校就得「必修」藝術科?未知這傳統名校有否受到家長壓力但我深感佩服而且覺得何副校長所言甚是。
他說了兩點,令我憶起昔日中學的時光。一是若果學生懶散,即使不安排課外活動他都不會把閒着的時間把握温習;若果學生對生活有興趣,興趣化成動力時,他們就會主動把事做快做好,從中學懂分配時間。二是因為跨班或跨校活動,孩子要和班外同學打交道,豐富人際關係手腕,這些比過眼雲煙的成績,更是跟孩子一生一世的做人之道。
他認為中產孩子比低下階層出身的更遲熟更難培養責任感,很大原因是因為有「太多選擇」。讀書一般?沒關係,出國讀吧,反正父母早已安排;遲到早退?沒關係,反正這課又非我最愛;沒有禮貌不懂社交?沒關係,反正親朋除了要我交出成績,毫不在乎我的態度。
為人父母的我也得反思:是否給太多options(選擇)予自己子女?美其名是自由,實際卻不知道子女究竟把手握的選擇用來珍惜還是逃避其他不想面對的事。人心難測,即使是自己親生兒。為人父母毋須事事比子女通透,但遇上何副校長這等有經驗的教育者諌言,就得慎重反思,修正行動,才不免越陷越深。
這準校長還有一提議:別給孩子過多活動,因為人生苦短,只精修一兩種孩子鍾情的便足夠。除了鍛練到耐性和分配時間能力,社交和珍惜機會等心理質素也不用太多課外活動堆砌出來。拿培正生來說,他認同排練十分辛苦時間亦長,但只要是學生自己醉心的事,孩子並不介意把時間花在這興趣上,而且家長老師也不用手拉牛上樹般嘮叨提點,責任感就點滴地在孩子身上累積。
回想起豐富的中學生活,數着數着我只記得快樂的課後活動,不斷打發課堂的悶氣。讀書不讀書,這可是十分個人的事,眼見太多「精英」下課回家或小睡或看卡通或温習做功課,我想每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安排。而我就選擇填滿自己時間,好挑戰自己分配時間的能力。中學生別活得像個老人家,世界實在有太多吸引事放在眼前給你蠢蠢欲試。幸運在中學這繁忙的日子中抓着一點寶貴的活動回憶,總好過做一部考試機器。温習很重要,但我選擇關掉家中電視不看廢劇也得出門趕我的樂團球隊鋼琴同學會等活動,為的就是享受生活,不給考試佔有自己所有時間。有時有老師會質疑:你哪來這麼多時間玩?都高中了得認真温習啊!但原來不知不覺,那時候的我正用自己繁忙的日誌學習這位培正副校長口中「省下來的時間,其實也可以是閒着放」這道理。沒有閒着過,是我那中學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頁。即使再給我選擇,結果仍然如一。
人生也是如此,一生想着要省時省力的,是時候覺醒省下的時間力氣究竟是給自己有意義地放空,還是無意識地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