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原則」是無意識中驅使自己行動的指令,例如:「我應該考100分」,「我必須完成所有工作」。通常大腦有制定自我原則地傾向。
心理學的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領域中,定義了最具代表性的五種驅動力,也就是驅使自己一定要做某事的動力,各位不妨把它想成我所說的「自我原則」。
1. 「要更完美」「我一定要凡事追求完美。」
2. 「取悅他人」「我一定要使人開心,不能讓人失望。」
3. 「要更努力」「我應該更努力」,不可以鬆懈。」
4. 「加快速度」「我一定要加快速度。」
5. 「要更堅強」「我一定要堅強。」
種種自我原則,不勝枚舉。
自我原則會像一道如影隨形的緊箍咒,左右思考與行動,其中,有許多是幼年時期(約七歲以前)父母一再耳提面命的話語,或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過多的自我原則會把自己逼得喘不過氣,容易累積壓力折磨自己,陷入自我嫌惡的狀態中。因為只要沒有達到自我原則,就會覺得自己不合格,並且過度苛責自己。甚至認為自己「總是那麼無能」,「沒有認真努力」,「半途而廢」等等。
自我評價低的人會為自己設定許多極端的規則,然而,太多規則反而會使自己的生活與人生受到諸多限制。即使是嚴以律己的人,也會如此審視他人,因此不妨放鬆原則,讓生活過得自在一些。
Tips:
1.以數值衡量五項自我原則
以先前所提的五個驅動力作為基準,滿分為十分,分別檢視每一個動力的分數,就會知道最能驅動自己的能力為何。
2.找出其他原則
寫出自己身為上班族,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以及社會的一份子的原則開始,如實寫出自己的想法,從這些自我原則中,選出會造成自己壓力的項目。
3.改變自我原則
以新原則置換原有的原則,並以明確且適當的語句來替換。用委婉的語氣放寬自己的原則。每天將新的原則紀錄在手帳中,持續一個月就會出現成果,不妨來嘗試看看漸漸放寬自我原則的標準吧!
4.減少自我原則
你的自我原則中,有哪些會造成壓力?
造成壓力的原則當中,置換成哪種語氣可使自己感到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