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人都該將自己的本份做好、做滿,認真最大化自己的用處,靜靜扎根,先修煉自己的心,然後才有餘力跟強韌的自我來談發光發熱、抑或是照亮別人。
接觸莊子其實很久一段時間了,有多久?久遠到小學時期!小孩嘛~就算書不看、漫畫是一定翻的!正好當時家裏有一本蔡志忠的「莊子說」漫畫,只是當時似懂非懂…
回首細想,應該是某種程度的 inception...
後來陸陸續續有所接觸莊子學問,「體會」二字卻總是表面的、虛的,無法轉化內嵌。直到這幾年開始認真讀起老莊思想(2017年初還報名了
Coursera 上台大蔡壁名老師所開設的線上課程「莊子─姿勢、意識與感情」),加上累積了那麼一丁點點點的社會經驗當作是前置的天賦,也算是時間到了,頓覺醍醐灌頂!
醍醐灌頂也只是一時的。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深深有感的是:
莊子是門實踐的學問,要知行合一,方能體會。
內七篇為莊子思想核心,其中列為第一篇的逍遙遊,透露著莊子的理想境界。
蟬的生命週期短、不知道有季節這種東西,相對於可達百歲的龜、八百歲的彭祖、數千年的神木,彼此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是不同的。那麼,懂得把握時間、活得精彩的蟬所領悟的人生道理精闢,還是長久看盡世間炎涼的神木領悟的人生道理精闢?小的真的就不如大的?
胸懷天下的巨鵬扶搖而上往南海遷徙而去,睥睨著大地上的生物。專注在眼前小人物生活的地上小鳥們譏笑其浪費力氣、不切實際。對小鳥來說,飛到南海是不可為之事,如此遠大的志向並不適合牠,那麼,到底是巨鵬做的是對的、還是小鳥做的是對的?誰有道理?
飛得這麼高的大鵬之上有蒼蒼青天,青天之外又有宇宙,宇宙又看似無限大。那麼,哪裡是極限?
巨鵬縱使志向遠大,仍需要等待著海上的長風,才能藉以拍擊乘風而上九萬里。巨大的舟船無法行駛在水位不夠深的水域。神木也有賴生長於人煙罕至的地方,又或者外型材質被認為無用,才免於斧頭電鋸的殘害而能長久茁壯。
無論大小,都是依附於世界上的一份子。
有用,無用,皆有其作用。人類是個群體社會,講究的是團結分工合作,「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一樣的才華與高度,可以負責不同的事情。站在適合的位置,積極地充實、準備、專精,安所困苦哉?
有所志向、認為自己是「大」者,更不該只是眼高手低,只怨歎時不我予、有志難伸。而是應在原本的責任中作好、作滿,充實好自己,畢竟自己要先長有千里長的鵬翼、練出能夠水擊三千里的能力,趁著海上的長風來臨,才能促成扶搖直上九萬里。
無論是苦無憑藉、還是自覺卑下,莊子認為,若能乘正御辯,也就是無論順境、逆境都能駕御,擁有這樣的心境與能力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也許人都該將自己的本份做好、做滿,認真最大化自己的用處,靜靜扎根,先修煉自己的心,然後才有餘力跟強韌的自我來談發光發熱、抑或是照亮別人。
古人經典,當下之真意已不可考,後人僅能用各種線索去推敲,於是理解略異、各有所得。
現時領會一記如上,以為來日回顧自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