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背後的故事─1》

更新於 2018/08/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徐冰、楊心一 《背後的故事》

 

《背後的故事─1》始於2004 年。當時我在柏林做在駐藝術家,並受到德國東亞美術館做個人回顧展的邀請。這個美術館在二戰期間,90%的藏品被蘇聯紅軍挪到了前蘇聯,留在博物館的只有這些丟失的藝術品照片。我希望做一件新作品,能結合柏林的歷史、博物館的歷史、我本人的文化歷史,以及展廳帶有一圈展櫃的特殊結構。
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我經西班牙轉機時,在機場辦公區看到毛玻璃後面透出一盆植物的剪影,它很像一幅水墨畫。這一瞬間我聯想到柏林東亞美術館的展櫃以及那些在異地他鄉的藝術品,同時以往關於中國山水畫的知識、光影的經驗都在頭腦中串聯起來,我開始構思這件作品。
於是我從這些丟失的作品檔案中挑選了三件做為素材,並用獨有的方法進行了複製,這就是「背後的故事」的開端。在當時的展覽圖冊中對它的說明是這樣寫的:「……最終,觀眾所看到的是隱藏在這些優美畫面背後的東西。我們是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蒙蔽,特別是美的東西。只有在努力找尋隱藏於外表下的深層次的東西,我們才可以探究其不為人所知的內在。」
 
展覽名稱:「徐冰在柏林」
原畫出處:
  戴進(1388-1462)《松柏賀壽》畫卷
  日本畫家Kanô Eitoku(1543-1590)的山川風景畫
  佚名畫家的六扇屏風繪畫
  三件均為德國國家東亞美術館在二戰期間丟失的畫作。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試做時的興奮,我意識到這將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手段,但可以看出早期的手法是簡單的。──────────────節錄自《背後的故事》,頁190。
 
 
 
《背後的故事─1》
184cm×367cm
綜合媒材
柏林國家東亞美術館,柏林,德國
2004 年

徐 冰

中國當代藝術家,1955生於重慶,長在北京。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0年移居美國。2007年回國就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至2014年卸任,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美術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等藝術機構與國際展覽中展出。1999年獲得美國麥克亞瑟天才獎。2003年獲得第十四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2004年獲得首屆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大獎(Artes Mundi)。2006年獲全美版畫家協會「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2010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楊心一

美國康奈爾大學藝術史博士,康奈爾大學新媒體藝術檔案館顧問、靜恩德凱(Jing & Kai)總監, Discovery Channel藝術類節目Chineseness聯合制作人。曾任職於紐約MOMA、古根漢美術館,近期主要策展:「放大——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義大利,共同策展人,2013年);「大氣」(臺北中正紀念堂,臺北,共同策展人,2011年);「Look at Me」(東方基金會博物館,葡萄牙,策展人,2011年);「隋建國:另一個烏托邦」(Mot/Arts,臺北,策展人,2010年);「假山疊塢——展望×MVRDV」(Mot/Arts,臺北,策展人,2010年);「阿彌陀佛 張洹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策展人,2010年)。
更多內容請見《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大閎一世平淡專注經營建築創作,既不嘩眾取寵,也能長久堅持一己理念,更不輕易懷憂喪志的被現實所屈服。他在台灣這幾十年經營的建築成果,我覺得目前還是遠遠的被社會所埋沒與低估,但這其實並無妨,歷史至終還是會清明出藝術價值的真實目光。
行為藝術的力量來自於它的即時性。身體做為媒介站上舞台,行為藝術已被視為探索自身與他人關係、性別和種族議題的有用途徑。行為藝術是豐富多元的領域,每件新作都有潛力開發出不同的意義和層次,不拘泥於某一個形式或方法,這也是何以行為藝術能夠締造出一些極有挑戰性和影響力的作品。
衝突是對話的靈魂所在。一對戀人接吻親熱、輕聲細語很無聊,但如果他們是在公共場合相互叫囂就變得很有意思了。你所寫的情節本質將定調衝突的等級和熱度。衝突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可以幫助你發掘,每個角色在某種情境下會有什麼樣的言行舉止,又有哪些事是不會說、不會做的。
2000年代是藝評人崛興的年代,藝評人在藝術市場、藝術趨勢上發揮「學術」或「品味」的影響性。直到2010年代,具批評觀點或改變慣例的展覽研究,更是成為批判性「理論」的「實踐」方案。藝術批評不再只是後設性的作品闡釋者,其反守為攻的自主性愈來愈強。藝評從唯心論進入唯物論,已然暴露出藝評的政治性與複雜性。
想法本身即構成藝術,在這前衛的概念出現之後,藝術自古以來的美學、技藝和行銷標準便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這場對傳統藝術定義和價值認知的革命,源自於藝術家對藝術學院和市場權威的質疑。觀念藝術家以不容易買賣的作品來批判藝術商品化的現象,同樣的,作品的製作過程中藝術家不必親自在場,這樣的做法也顛覆了傳統觀念。
當走近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的巨大畫框時,觀眾可能期許著與這充滿明亮展櫃的著名經典作品進行對話。然而,當觀眾驚歎於陰影畫作的巧妙展示,發現形似鳥巢的外觀僅僅是無聲地模仿著與之對話的經典畫作的回憶和幻象。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精心佈局的自然之物構造出的令人驚歎的輪廓,水墨畫的筆觸成為其神秘的偽裝。
王大閎一世平淡專注經營建築創作,既不嘩眾取寵,也能長久堅持一己理念,更不輕易懷憂喪志的被現實所屈服。他在台灣這幾十年經營的建築成果,我覺得目前還是遠遠的被社會所埋沒與低估,但這其實並無妨,歷史至終還是會清明出藝術價值的真實目光。
行為藝術的力量來自於它的即時性。身體做為媒介站上舞台,行為藝術已被視為探索自身與他人關係、性別和種族議題的有用途徑。行為藝術是豐富多元的領域,每件新作都有潛力開發出不同的意義和層次,不拘泥於某一個形式或方法,這也是何以行為藝術能夠締造出一些極有挑戰性和影響力的作品。
衝突是對話的靈魂所在。一對戀人接吻親熱、輕聲細語很無聊,但如果他們是在公共場合相互叫囂就變得很有意思了。你所寫的情節本質將定調衝突的等級和熱度。衝突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可以幫助你發掘,每個角色在某種情境下會有什麼樣的言行舉止,又有哪些事是不會說、不會做的。
2000年代是藝評人崛興的年代,藝評人在藝術市場、藝術趨勢上發揮「學術」或「品味」的影響性。直到2010年代,具批評觀點或改變慣例的展覽研究,更是成為批判性「理論」的「實踐」方案。藝術批評不再只是後設性的作品闡釋者,其反守為攻的自主性愈來愈強。藝評從唯心論進入唯物論,已然暴露出藝評的政治性與複雜性。
想法本身即構成藝術,在這前衛的概念出現之後,藝術自古以來的美學、技藝和行銷標準便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這場對傳統藝術定義和價值認知的革命,源自於藝術家對藝術學院和市場權威的質疑。觀念藝術家以不容易買賣的作品來批判藝術商品化的現象,同樣的,作品的製作過程中藝術家不必親自在場,這樣的做法也顛覆了傳統觀念。
當走近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的巨大畫框時,觀眾可能期許著與這充滿明亮展櫃的著名經典作品進行對話。然而,當觀眾驚歎於陰影畫作的巧妙展示,發現形似鳥巢的外觀僅僅是無聲地模仿著與之對話的經典畫作的回憶和幻象。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精心佈局的自然之物構造出的令人驚歎的輪廓,水墨畫的筆觸成為其神秘的偽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內容很有趣,利用幾個有名的故事,但又寫出不同的樣子。雖然覺得有趣,但並沒有迫切想要擁有,還好跟同學借書了。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沒出色到想買,但作者若是出新書,會想繼續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迎面而來是某種遺跡的氣息散發著。但不全然是來自時間上已經過去的時代,而是混雜著不同層面的表徵而難以估量其真正來自哪裡。是這樣有點不知緣起橫空出世的遺跡。是散落在時序混亂的真空裡而著實在面對面的當下沒有屬於任何地方的話語以對。看上去很坦然,但或許並非直白。在季節裡最溫暖的那一天,綻放是不需要掩飾的。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我雖然不會作畫,但很喜歡看畫展。以色彩顔料等媒材,形象性地表達個人創意 ,一向非常之仰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自2023年12月18日至2024年1月7日展出的〔行藝半世紀—楊嚴囊繪畫創作展〕,當然不能錯過。我是展出裁止前兩天(元月5日)才去參觀,承蒙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親自導覽非常感謝。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內容很有趣,利用幾個有名的故事,但又寫出不同的樣子。雖然覺得有趣,但並沒有迫切想要擁有,還好跟同學借書了。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沒出色到想買,但作者若是出新書,會想繼續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迎面而來是某種遺跡的氣息散發著。但不全然是來自時間上已經過去的時代,而是混雜著不同層面的表徵而難以估量其真正來自哪裡。是這樣有點不知緣起橫空出世的遺跡。是散落在時序混亂的真空裡而著實在面對面的當下沒有屬於任何地方的話語以對。看上去很坦然,但或許並非直白。在季節裡最溫暖的那一天,綻放是不需要掩飾的。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我雖然不會作畫,但很喜歡看畫展。以色彩顔料等媒材,形象性地表達個人創意 ,一向非常之仰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自2023年12月18日至2024年1月7日展出的〔行藝半世紀—楊嚴囊繪畫創作展〕,當然不能錯過。我是展出裁止前兩天(元月5日)才去參觀,承蒙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親自導覽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