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注科技到留意文具:過去幾年心路歷程轉變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紙本與平板筆記
回顧過去,自己從一個關心電腦、手機、平板發展的人,到也漸漸關心紙本文具的設計。
但我所謂的關心資訊科技消息,只是很常關注討論區或網上媒體有關某品牌何時推出某手機產品之類的報導,其實也不是什麼技術專業層次的那種。
不諱言我對科技是有所想像,例如未有平板前,我心中疑問過為何電腦螢幕一定是直立的,不能像書放在枱上。我想有人也問過類似的問題,然後有天Microsoft推出了平板,蘋果則推出了iPad系列。

2011年智能手機開始流行,身邊朋友們開始用WhatsApp,而iPad 2也引起人們注意的同時,我先買平板,反而不是更換手機,因為可以畫畫,所以先在網上搜集資料和做功課,看看是買Android的還是iPad 2,於是讓我找到一個名為電腦玩物的網誌,認識了寫筆記的軟件Evernote,還有長期閱聽他的文章、加上漸漸走上freelance的路,開始思考自治力、生產力的問題。

2012年,我決定辭職去澳洲工作假期一趟,去澳洲前善用低成本航空的優勢,中停新加坡和馬六甲,在獅城參觀了一間獨立書店暨出版社,找到一本叫We Love Toa Payoh的小書,這本書其實只是結集了不同人在這組屋屋邨的寫生,但就是這本書,讓我開始想畫畫,接觸Urban sketching,接觸文具,甚至透過朋友開的群組的聚會中了解更多玩意。

一 vs 二

這幾年雖然還有留意電子科技,但已經不如過去。雖然蘋果iPhone、iPad等的出現令寫app的人多點留意介面的簡潔/漂亮程度、便利程度,但在使用者而言卻感到有很多時候設計師和工程師都太執著,已經是走向一個極端,朝令夕改也不會顯著改良使用過程的體驗,甚至得著。網上服務還存在某些功能有天被取消的命運、私隱政策、網上安全、公司倒閉的命運,感覺那些你所創造的不是自己的。
而文具本來就是實體,本身就是佔空間,所以它們不用像手機又要大而輕薄,設計可以更多方面的發揮,市面的選擇也不少。的確很多人在手機主導的年代,不會怎樣拿筆寫字,但是還有一部人是重度的文具使用和愛好者。即使生產文具公司倒閉,你手上還能握著你寫過畫過的記事簿!

一 X 二

但又吊詭的是,科技如The Revenge of Analog所述一書,讓不少人電腦化的同時,又不知不覺推動文具等非數碼產品的發展和應用,在電腦和手機是難以專注、太多資訊也吃不消,是其中一個走回紙張的原因;把完成後的畫作在Instagram分享、設立群組,連結其他文具控、畫畫的人,是透過科技推廣;雖說科技設計已經有點悶,但如Moleskine和蘋果等已經有結合手寫和數碼的產品:前者設計了一枝在紙上書寫又能同步到電腦的筆;而蘋果的iPad本身有筆記和繪畫apps,加上Apple Pencil,以紙本經驗記錄,但能以電腦形式查找和儲存檔案,節省實體空間,so what is iPad?就是一台結合analog和digital各自的優勢的機器。
對科技的情意結,對紙本愈來愈多的了解,所以在我的應用中,紙本和數碼產品不存在競爭,我可以選擇在紙還是平板畫畫,在紙上畫完畫就手機存檔。唯一的競爭是內容消費與內容創造兩者,網上實在太多資訊,但當能提升自我覺察和意識、進一步了解資訊對自己來說的重要性,會慢慢拿捏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

我大學沒有修讀跟畫畫或電腦相關的科目,工作也不算碰上這方面的經歷。但對紙和電子裝置有興趣,是因為它們與生活、與自我需求很有關連,是個人管理、成長的重要伙伴,所以會偶爾試不同的文具和apps,也會試不同的方法。
我的思考記錄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vin Ch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到時間有限,所以急起來,把一直以來的做法加快,因為覺得是危機。但是它可以是機會,讓你去取最需要的、捨不用的,甚至用別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畫畫如是,生活也如是。
明白到恐懼最可怕是它可以主宰我們的生活,扼殺各種可能性和希望,我們不能避險也不能完全沒懼怕的情緒,但可以選擇回應恐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恐懼其實不會阻礙我們做想做的事的機會,我還是可以有自主權,可以為自己負責。
兩年前我曾介紹過自己使用的兩類筆記。兩年後,數碼和紙本的使用情況相對地多少,雖然只能說是略增;同時也沒有此消彼長的現象。兩類的筆記對於我來說,重要性也日增。因此我想再寫一篇,分享現在2018年自己所用的雲端筆記和紙本手帳。
這篇文章最主要是為自己而寫,但又不是很私人得不能公開,所以還是會分享自己這一刻的做法。就以這次了解最近的香港街道指示牌引入Transport for London的Legible London風格為例,回顧自己學習過程,並思考往後如何學更好。
所謂戒除手機癮,就是戒除手機癮背後的根源:對別人、資訊太過依賴;對自己過分缺乏自信。最直接、直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讓人更忽略甚至對抗內心的需要。需要回應自己的內在聲音,才也有機會一併解決眼前所知的問題。
睡眠就像電腦重啟,重啟後就會使運行暢順。你不用靠努力迫自己做最多的事,而是努力不做事,好好享受睡眠,讓身體自己來,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睡飽後才做也不遲,但先工作而犧牲睡眠只能讓自己所謂「心安理得」,沒有實際解決問題,更變相自虐。
看到時間有限,所以急起來,把一直以來的做法加快,因為覺得是危機。但是它可以是機會,讓你去取最需要的、捨不用的,甚至用別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畫畫如是,生活也如是。
明白到恐懼最可怕是它可以主宰我們的生活,扼殺各種可能性和希望,我們不能避險也不能完全沒懼怕的情緒,但可以選擇回應恐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恐懼其實不會阻礙我們做想做的事的機會,我還是可以有自主權,可以為自己負責。
兩年前我曾介紹過自己使用的兩類筆記。兩年後,數碼和紙本的使用情況相對地多少,雖然只能說是略增;同時也沒有此消彼長的現象。兩類的筆記對於我來說,重要性也日增。因此我想再寫一篇,分享現在2018年自己所用的雲端筆記和紙本手帳。
這篇文章最主要是為自己而寫,但又不是很私人得不能公開,所以還是會分享自己這一刻的做法。就以這次了解最近的香港街道指示牌引入Transport for London的Legible London風格為例,回顧自己學習過程,並思考往後如何學更好。
所謂戒除手機癮,就是戒除手機癮背後的根源:對別人、資訊太過依賴;對自己過分缺乏自信。最直接、直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讓人更忽略甚至對抗內心的需要。需要回應自己的內在聲音,才也有機會一併解決眼前所知的問題。
睡眠就像電腦重啟,重啟後就會使運行暢順。你不用靠努力迫自己做最多的事,而是努力不做事,好好享受睡眠,讓身體自己來,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睡飽後才做也不遲,但先工作而犧牲睡眠只能讓自己所謂「心安理得」,沒有實際解決問題,更變相自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手寫了一下;本來想帶筆記本結果只帶了筆沒帶本。帶來了iPad然後隨手寫寫畫畫。 我畫了小學常見的蘋果樹,這個畫風好久沒見了。今天想療癒一下自己受傷的心靈🤕️ 我的反應有些遲鈍,或許是當下的故作鎮靜,或許是當下的自我保護,總而言之,事後發現自己內心很受傷。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今,「紙」逐漸退出人類的日常,尤其是第一代T-slice面世後,極度逼真的螢幕畫面與立體投影,使舊時代的名片、證件、鈔票、菜單、傳單……全數電子化……
Thumbnail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02/24/2021 去年初我買了過去二十年來的第一台桌機。 也脫離了自己的筆電生涯。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很早就開始使用筆電。 雖然說不上是專家,但過去二十年買過用過的筆電不少。 也算對筆電的規格有點基本的認識。 除了自用,也幫孩子們買。   三個都一樣,讀大學時就買。 但不在大一
12/05/2014 網咖 2014/11/28 十多年前,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就買了台PDA。 在我搞懂了,當年這台高單價,有觸控功能的掌上型個人助理。 對我來說,惟一的功能就是玩小圓球遊戲後。 就被我放到櫃子裏。 我還是習慣使用舊式的筆記方式。 也因此,雖然家中已買了四台智慧
Thumbnail
隨著科技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可能都忘記以前最早的人類是把文字紀錄刻在石頭刻在石頭上,代表那是件重要的事。但是,也因為攜帶石頭並不方便,所以人類轉而發明筆和紙來紀錄。現在,我們有了電腦和手機,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儲存我們的想法和思路。 但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花在「學習」一個筆記軟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手寫了一下;本來想帶筆記本結果只帶了筆沒帶本。帶來了iPad然後隨手寫寫畫畫。 我畫了小學常見的蘋果樹,這個畫風好久沒見了。今天想療癒一下自己受傷的心靈🤕️ 我的反應有些遲鈍,或許是當下的故作鎮靜,或許是當下的自我保護,總而言之,事後發現自己內心很受傷。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今,「紙」逐漸退出人類的日常,尤其是第一代T-slice面世後,極度逼真的螢幕畫面與立體投影,使舊時代的名片、證件、鈔票、菜單、傳單……全數電子化……
Thumbnail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02/24/2021 去年初我買了過去二十年來的第一台桌機。 也脫離了自己的筆電生涯。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很早就開始使用筆電。 雖然說不上是專家,但過去二十年買過用過的筆電不少。 也算對筆電的規格有點基本的認識。 除了自用,也幫孩子們買。   三個都一樣,讀大學時就買。 但不在大一
12/05/2014 網咖 2014/11/28 十多年前,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就買了台PDA。 在我搞懂了,當年這台高單價,有觸控功能的掌上型個人助理。 對我來說,惟一的功能就是玩小圓球遊戲後。 就被我放到櫃子裏。 我還是習慣使用舊式的筆記方式。 也因此,雖然家中已買了四台智慧
Thumbnail
隨著科技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可能都忘記以前最早的人類是把文字紀錄刻在石頭刻在石頭上,代表那是件重要的事。但是,也因為攜帶石頭並不方便,所以人類轉而發明筆和紙來紀錄。現在,我們有了電腦和手機,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儲存我們的想法和思路。 但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花在「學習」一個筆記軟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