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感》的觀後感—讓我們從駱駝蛻變成獅子吧!

2018/09/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為韓國第一位認知科學博士
你是否也有這樣子的經驗?或者你現在就身處其中呢?明明排了一堆計畫,想做很多事情,但望著它完全動也不想動,嘆口氣搖搖頭說道:「呼,好累喔!整個沒心,今天真的覺得好累,明天再開始好了,明天一定要開始好好努力。」可一個明天又復一個明天,就這樣擱淺了。又或是開始做了,但中途想放棄,讓你在後悔中痛苦。你是兩者都有還是其中之一的症狀呢?
我兩者的經驗都有過,可後者居多,這種的感覺像是繃帶一樣纏繞著我,讓我動彈不得。現在的我就身處其中,而這是無力感的狀況之一。這本書的書名就叫《無力感》,會看這本書並不是偶然,是自身的現在正深陷泥淖當中,我極力尋求解答,有關心裡學相關的書籍,我都會試著去做閱讀,看看能否有所幫助,一次在博客來的搜尋引擎中看到,發現圖書館也有,便借來仔細咀嚼。作者朴璟淑是韓國第一位認知科學博士,他自己也曾深受無力感的痛苦,這本書就是在那個時期寫下的。
書中寫道,身處無力感的我們就像在沙漠一般,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要想擺脫無力感會有三個階段:結束、中立地帶、全新開始,三個階段同等重要,我們可能會一直處在這個循環當中,就好像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行走一般,我個人是身處在中立地帶當中,來來回回數次,但我咬緊牙根持續前進,我不想就這樣就此放棄。
在研究無力感方面其實已有許多著作,但作者提出「綜合性心裡轉變」,從四個方面:認知、動機、情緒、行動一起四管齊下的去做改變,這過程中可能會前進後退好幾次,時間上也沒有個極限,但要想改變就會有痛苦,可在痛苦過後是甜美且令人回味無窮的豐盛收穫。
我自己這樣的情況也兩年多了,但我有感覺越來越好,持續不斷地走下去,我要橫渡這塊沙漠。書中針對許多我們多少聽過的名詞,給予清楚的解釋,並在聽起來相似的名詞中給予辨別。在書的第192頁:
『也有只出現嚴重自卑感的人。這樣人很多是從孩童時期。就受到父母或養育者的錯誤對待而導致後遺症。像是孩童時期不合理地被大人拿來比較,形成深刻的自卑感。舉例來說,媽媽在客人面前說:「我的孩子不像姐姐頭腦這麼聰明。」孩子聽到之後就真的認為自己頭腦比不上姊姊。或者父母說:「妳都長得這麼醜了,起碼成績要好一點。」「你的牙齒長得實在是歪七扭八!」女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也會相信自己真的長得一點都不好看。這種指責極具殺傷力,殘忍地踐踏當事人的希望,即使遭受不當的批評,孩子也無法反抗。如果批判者是父母或長輩等更具權威的人,只能被打壓。』
書中的這段話讓我頗有感觸,一次和親戚們的聚會,其中一位阿姨聊天時突然問起我在高雄和我同年級大我半歲的表哥,考試都考第幾名,那時候我知道他們很聰明,考試成績好像都很好,他回答第一名,我眼睛瞪得老大,我不知道他的成績有好到這樣的地步,因為那時我都是倒數三名,阿姨轉頭問我,為了避免丟臉,我撒了個謊,我回答第11名,讓它感覺起來不會差那麼多,可仍然被奚落了一番。媽媽也不時拿我和他的成績做比較,要我用功一點。
那時的我小學一年級,我很自責每次考完都提心吊膽甚至為此流淚,怕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待,母親的辛苦會白費掉了。可後來越長大月耿耿於懷,那時候一個在台北,一個在高雄,不同學校,不同考試內容,完全不同的東西怎麼比啊!而我在當時陷入自卑的深淵裡,實在荒謬!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回憶,並一次次在心底烙下傷痕,無謂的比較只是為了滿足那些大人們的虛榮心,我們就像祭品,一樣被拿來獻給他們永不滿足的胃,但這一切都該被停下來,我們自己必須想方設法讓他停下來,在沙漠中苦苦行走的我們必須自己堅強起來,像書中說的,從駱駝蛻變為獅子。或許通過的那些痛苦使你沉重不堪,但不應該視而不見,而是必須正視他,好好地和他和解,然後往前大步邁進。這些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份,讓他們成為我們繼續向前的養分。
推薦你這本書,試著讓自己從駱駝蛻變成獅子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向右靠
向右靠
這個世界最近太左了,讓我們右一下。 過左讓世界陷入混亂,彷彿回到快一百年前,讓我們回到正軌,靠右一點,正視這個社會本來就會有的醜陋的真實。每周固定分享一些關於書籍和有我個人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