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王丹:群眾的「集體性格」與今日中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眾所周知,「群眾運動」是很多極權國家維持統治的一個重要的工具。這裡,「群眾」是一個不同於「人民」,更不同於「公民」的概念。從歷史發展的論述總結,「群眾」這個詞與其說是中性的,不如說多少帶有一些貶義。這樣的貶義既然是經驗的總結,就必須成為值得注意的教訓。

最近我翻看中國著名雜文家、詩人邵燕祥的回憶錄《別了,毛澤東》,對於「群眾」的作用就有深刻的體會與反思。他指出,群眾一旦被政治力量發動,往往會「情緒代替理性,可以不講理、強詞奪理,甚至無法無天、胡作非為」,這樣的「群眾」集體性格,對極權統治者來說當然是受用無窮,是極為得心應手的利用對象。所以毛澤東在1949年建政之後,不斷地發起各種群眾運動,以達到他各種不同的政治目的。「群眾」和「群眾運動」對他來說,是一帖包治百病的藥房。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中國。

群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集體性格呢?賴希於1933年出版的著作《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中,有一定的討論。賴希是第一個把佛洛伊德的心理與性格構成理論應用到法西斯主義研究上面的,他的研究,一開始就把法西斯主義看作一個群眾問題。他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為,「群眾」的集體性格中有反社會的情愫在,他稱之為「小人精神」;群眾有一種「屈從結構」,使得他們從認同自然分化為少數領導者和多數被領導者的觀念,於是,也認同將責任交給一個強者手中的行為。

此外,群眾的集體性格中天生具備民族主義傾向。在群眾看來,民族主義領袖是民族的人格化,只要這個領袖按照群眾的民族情感或愛國感情使民族人格化的,就會在他與群眾之間形成一條個人紐帶。更精彩的是,賴希指出,群眾個體同領袖的「自居作用」

這種自居傾向是民族自我陶醉的心理學基礎,即個人從「民族的偉大」中獲得自信心的心理學基礎。用一句網路上的話說,這就是「吃地溝油的命,操國家的心」;對於這樣的「群眾」來說,他們對切身利益的關注熱情,遠遠低於對於所謂「國家」和「民族」這樣龐大而模糊的結構的關注熱情。

以上的論述,如果我們用來檢視今天網路帶風向的現象,以及針對公共議題的討論,可以看得更為清楚。今天的「群眾」或許已從街頭轉向網路,表面上看,似乎已經不太會被極權主義或法西斯主義利用;但是他們的集體性格,由於網路的一些特性,例如可以披上馬甲、不需要面對面等等,顯得更加肆無忌憚。

當然,在一個民主社會,我們不可能排除「群眾」的存在和影響,不可能限制「群眾」的公共言行。因此我們才說法西斯主義的危險是一直存在的,道理很簡單,因為「群眾」一直存在。

在我看來,為了吸取歷史教訓,根本的辦法還是在於教育。透過教育,讓依賴維權領袖的「群眾」轉化為能夠獨立生存、獨立思考的現代公民。這就像換血手術一樣,只有透過教育進行不懈的民族「精神換血」工程,才可能慢慢地改變「群眾」對歷史的影響,或者,至少把這種影響的負面因素降到最低。

相對於各種制度建設對「群眾」的制衡作用來說,「精神換血」恐怕才是長久之計。不過,這樣的工程曠日持久,不會短期見效。這裡考驗的就是我們的意願和韌性,而這,應當是另一個話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丹的沙龍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王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沖擊立法院、為了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Thumbnail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沖擊立法院、為了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Thumbnail
  大家可曾看過大型運動賽事當中,狂熱的球迷之間做出的許多不理智行為?或是網路上對於犯錯事的人的"肉搜"、"公審"等行為。你是否納悶過,難道這些人都天生就是這樣不理智的嗎?還是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導致他們做出這些行為?而你的這些問題,也許可以在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裡面找到一些答案,或是一些思考。  
Thumbnail
  大家可曾看過大型運動賽事當中,狂熱的球迷之間做出的許多不理智行為?或是網路上對於犯錯事的人的"肉搜"、"公審"等行為。你是否納悶過,難道這些人都天生就是這樣不理智的嗎?還是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導致他們做出這些行為?而你的這些問題,也許可以在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裡面找到一些答案,或是一些思考。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author=121 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author=121 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Thumbnail
走在時代前緣的歷史預言家奧威爾說﹕「政治語言是一個佈局,旨在使謊言聽來似真,使謀殺變作可予敬仰之行,並使輕風顯得堅實可靠。我們不可能一時之間改變這一切,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個人的習慣,甚至,如果我們發出的嘲笑之聲夠響亮,間或可將一些破舊無用的短語 … 或其他語言垃圾,一一扔進它們所屬的垃圾箱中。」
Thumbnail
走在時代前緣的歷史預言家奧威爾說﹕「政治語言是一個佈局,旨在使謊言聽來似真,使謀殺變作可予敬仰之行,並使輕風顯得堅實可靠。我們不可能一時之間改變這一切,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個人的習慣,甚至,如果我們發出的嘲笑之聲夠響亮,間或可將一些破舊無用的短語 … 或其他語言垃圾,一一扔進它們所屬的垃圾箱中。」
Thumbnail
時下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還是個學步者,借鏡前人的經驗,無論是作為一個引導群眾的領袖,甚或被領袖領導的群眾的一部分,都必須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任何群體裡不至變得瘋狂、盲目、與衝動。
Thumbnail
時下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還是個學步者,借鏡前人的經驗,無論是作為一個引導群眾的領袖,甚或被領袖領導的群眾的一部分,都必須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任何群體裡不至變得瘋狂、盲目、與衝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