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進島嶼_Day24} 洞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07.10.1

島嶼的孩子們性格都很鮮明。如果,大約六年的青春期是一個合理蛻變的歷程,孩子們的確也在練習結自己的蛹。
蛹之生
對多數的青少年來說,花氣力去找些認同的符碼是必須的。這種「依靠」可以有正向的觀察。好比,他得花極大的投注成本,包括時間氣力、甚或金錢,在同好團體裡一再地交叉討論切磋,最終才有一種歸屬感。
「及時雨」對於虛擬世界的電競是熱衷的,最近的他,喜歡棒球帽,也喜歡帽T,在室內,他也喜歡把自己的「戴起來」。中午午休時,需要有個「包廂」來閱讀,他寧可花時間來張羅這些,真正的休息反而不見了。這種若遮若現、渴望被注視又渴望不被注視的心情,對那種內在渴求還在摸索的階段,是再合理也不過。
第六週開始,小日記「解禁」一週。除了八正道的抄寫,讓孩子首次嘗試自由書寫。有孩子希望以英文來寫,有孩子說要寫不是流水帳的日常,有孩子說這樣我應該更不會寫......坦白說,我也不知道孩子準備好了沒,我只知道,如果小日記除了練字、練語文之外,還能別有洞天的話,孩子們的筆耕,也和他每日的「動」與「變」結合在一起。
期待有一天,這日誌真正變成一種自我蛻化的展露筆記,也是他若隱若現的自我對話筆記。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潛進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7.9.25 Day20 秋分天,第五週。單數週總提醒著我們在年段目標上要更有意識地前進。第一週時還有些矇矇懂懂;第三週,我們聚焦了三年內的可能目標,並且試著把一年後渴望的探索旅程凝結出時間與地點
107.9.25 Day20 秋分天,第五週。單數週總提醒著我們在年段目標上要更有意識地前進。第一週時還有些矇矇懂懂;第三週,我們聚焦了三年內的可能目標,並且試著把一年後渴望的探索旅程凝結出時間與地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蛻變中的蛹 裹住一纏一纏的絲 由外到裡 細細哺吐 層層~密密~ 不再任人窺視 細心珍藏著形體 就這樣 閉關自守 守住一身的孱弱   當形變而後心變 孩童的稚顏換來青春的氣息 當心變而後形變 年輕的狂傲斂收成老來持重 似乎蛻變中 醒悟成了自然不變的規則 此刻方才解悟 變與不變 轉念之間
#誠實書寫練習 #Day95 本日書寫主題: 回想看看在童年時期曾發生過令你至今印象深刻的畫面,將這個畫面描繪出來後,試試看能否抓出其中的情緒/狀態/感受。 ✍️童年時期居住在基隆山上,每天在巷弄間玩耍,晚間與鄰居的小孩們抓捕捉螢火蟲放在透明罐,在黑暗中那閃閃發光讓人為之驚艷,沒多久就將牠們放飛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今日收穫: 有時你看到並接納了別人的情緒,卻忘了自己也身在局中,忘了照顧自己。 有時你看見的一點小小的改變,是孩子兩個季節的努力成果。 身為一個老師,該如何避免成為處處照顧人的保姆?
Thumbnail
我們以小六女學生的視角參與了一場戰爭,故事內容包含海邊玩耍,坦克對峙,抗戰勝利慶祝等場景。然而,故事以揭露悲劇收場,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辜受害者。夢境讓人快速切換角色,完整呈現出當時時代背景和人物心境。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這系列是我撰寫「一年脈輪共學計畫」太陽輪-遊戲課題的作業示範(同學的導讀)時的產出,我藉著作者在這一篇章的提示-運用四元素的侍者牌去回顧童年生活,同時檢視、查看內在小孩的狀態,洋洋灑灑寫了超過回顧五千字的長文,思路變得清晰,更了解自己之外,也獲得大大療癒(甚至開始真正寬恕並感恩原本很厭惡的大學時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蛻變中的蛹 裹住一纏一纏的絲 由外到裡 細細哺吐 層層~密密~ 不再任人窺視 細心珍藏著形體 就這樣 閉關自守 守住一身的孱弱   當形變而後心變 孩童的稚顏換來青春的氣息 當心變而後形變 年輕的狂傲斂收成老來持重 似乎蛻變中 醒悟成了自然不變的規則 此刻方才解悟 變與不變 轉念之間
#誠實書寫練習 #Day95 本日書寫主題: 回想看看在童年時期曾發生過令你至今印象深刻的畫面,將這個畫面描繪出來後,試試看能否抓出其中的情緒/狀態/感受。 ✍️童年時期居住在基隆山上,每天在巷弄間玩耍,晚間與鄰居的小孩們抓捕捉螢火蟲放在透明罐,在黑暗中那閃閃發光讓人為之驚艷,沒多久就將牠們放飛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今日收穫: 有時你看到並接納了別人的情緒,卻忘了自己也身在局中,忘了照顧自己。 有時你看見的一點小小的改變,是孩子兩個季節的努力成果。 身為一個老師,該如何避免成為處處照顧人的保姆?
Thumbnail
我們以小六女學生的視角參與了一場戰爭,故事內容包含海邊玩耍,坦克對峙,抗戰勝利慶祝等場景。然而,故事以揭露悲劇收場,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辜受害者。夢境讓人快速切換角色,完整呈現出當時時代背景和人物心境。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這系列是我撰寫「一年脈輪共學計畫」太陽輪-遊戲課題的作業示範(同學的導讀)時的產出,我藉著作者在這一篇章的提示-運用四元素的侍者牌去回顧童年生活,同時檢視、查看內在小孩的狀態,洋洋灑灑寫了超過回顧五千字的長文,思路變得清晰,更了解自己之外,也獲得大大療癒(甚至開始真正寬恕並感恩原本很厭惡的大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