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0.1
島嶼的孩子們性格都很鮮明。如果,大約六年的青春期是一個合理蛻變的歷程,孩子們的確也在練習結自己的蛹。
對多數的青少年來說,花氣力去找些認同的符碼是必須的。這種「依靠」可以有正向的觀察。好比,他得花極大的投注成本,包括時間氣力、甚或金錢,在同好團體裡一再地交叉討論切磋,最終才有一種歸屬感。
「及時雨」對於虛擬世界的電競是熱衷的,最近的他,喜歡棒球帽,也喜歡帽T,在室內,他也喜歡把自己的「戴起來」。中午午休時,需要有個「包廂」來閱讀,他寧可花時間來張羅這些,真正的休息反而不見了。這種若遮若現、渴望被注視又渴望不被注視的心情,對那種內在渴求還在摸索的階段,是再合理也不過。
第六週開始,小日記「解禁」一週。除了八正道的抄寫,讓孩子首次嘗試自由書寫。有孩子希望以英文來寫,有孩子說要寫不是流水帳的日常,有孩子說這樣我應該更不會寫......坦白說,我也不知道孩子準備好了沒,我只知道,如果小日記除了練字、練語文之外,還能別有洞天的話,孩子們的筆耕,也和他每日的「動」與「變」結合在一起。
期待有一天,這日誌真正變成一種自我蛻化的展露筆記,也是他若隱若現的自我對話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