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共三篇】以學生為主體的訪談,聽說交大百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raw-image


我是魯賓

我是一個很矛盾的人。從內向到外向到內向。有時自卑有時自信。大概跟百川一樣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我很三心兩意,也很懶散,所以就參加了很多活動。我不讀大學的話,可能會去十幾個高中模擬聯合國社團當社師吧,現在接了3個,邀請加起來至少有11所學校。不過我做事的來源像是反作用力,我會想「為什麼不要」,所以其實想不到為什麼不要,就讀大學了。

當時是我的高中班導告訴我百川的。他知道我高中不會畢業,所以還直接打電話問交大說百川接不接受沒有高中畢業的人;喔,會喔,於是就要我去申請了。當時離截止日剩三周左右。我的備審資料跟大部分人一樣,只是比較漂亮吧。都是花俏的經驗,像是什麼比賽、我寫的小說,也塞了「international」給他們。

我沒申請拾穗。我覺得拾穗這個名字很爛,為什麼穗子會在地上?難道是撿剩的,別人不要的嗎?我很好奇入讀的批判標準。他們收了一種是成績很好的人,一種是有特異功能的人;可是,為什麼教授想要找特別的人?他們收成積極好的人進來也許可以自圓其說「這樣他能適應大學很好」。可是像他收了很會跳國標舞的人進來,但,然後呢?或強調弱勢、自學生,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但又怎樣?所以是要怎麼做?又做了什麼?

我對大學沒有期待,沒有傷害。既然大多數人讀大學,所以大學就是一個快速產出的地方吧,硬要說期待的話可能就是每個人剛好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剛好學到大學想教你的,滿載而歸。我並不期待大學是完美的。畢竟大學是被少數人所引導掌控;我其實也不需要期待什麼。我唯一的期待是課會很無聊。

我以前會很想衝撞體制。後來覺得,各個制度都是有些先例才有這些現象。當我未來想要肩負起什麼,我好像要先讓別人心服口服──像是讀「好大學」──膚淺點就是先賺錢賺到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我想肩負的東西到現在還是很抽象,所以,現在就把自己好好想做的事做好吧。我讀智慧財產權是因為我喜歡自己是個很特別的人,喜歡自己有用,是被別人需要的。


我很喜歡沙特。


我是J

我是這一屆百川唯一的高職生。

交大算是我的第一志願吧,不過每年透過統測只有四個高職學生會進交大。雖然我讀的高職是升學型高職。其實現在的高職大多都是。

不過因為我是選手,所以我在讀書之外有比較多實作機會;其實我高職畢業理應上是找的到工作。只是我雖然有能力,但沒有文憑「證明」。

為了讓人信服,文憑在現在似乎成為「必須」的,好像它可以最直接展現你的能力,像考試一樣,感覺起來是最「公平」的。所以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覺得大學是一定要讀的吧;不過,除了在這裡學東西,應該也可以拓展人際關係。

只是現在在大學,我發現很多學過的東西我還要再上一次,像是邏輯設計。雖然有點細節差異,可是到了實作是沒差的。甚至以實作能力來說,我覺得跟大學比起來,以前高職的日子還比較紮實,我想,大學畢業的能力應該會不及高職,於是接續讀碩士是必要的吧。

我會想要趕快把這個過程走完。因為現實的目標我會想要趕快有機會去賺很多錢,因為我的家庭很需要我貼補家用。我打算在大學投入的領域是機械、電機、材料等;有機會的話,在大學的專題,我會滿希望延續我的機器人領域,想要做出一個打棒球機器人。這簡單來說,是一個有人性的發球機,他可以逼真的模擬投球,讓打擊者練習的能夠更進入比賽狀況。

我當時也有申請拾穗,不過拾穗在大二的時候會要分流至特定科系,可是我不希望自己跟同一批人上課、考試、排名。雖然我還不知道自己在大學的成績到底算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只是我覺得一旦必須要跟固定的人上同樣的課、考同樣的試、相互比較........像高中那樣子,讓我想到就覺得壓力大。

不過,經濟方面讓我不得不讀書,我的成績需要很好才可以申請獎學金。我已經壓力大到沒有辦法想太多了。

我是隨便啦

如果不讀大學的話,我高中畢業之後就會去找工作吧。身邊就有滿多缺的。

我來讀大學是為了刷學歷還有取得學生身分享有學生福利。像是搭高鐵啊。

當時會申請百川是因為我知道我學測考不上,學測題目那麼刁鑽,我不知道怎麼考。我以前是讀美國學校,美國學校沒有在協助學生考學測,大部分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結束會出國讀書。我當時除了申請百川,也有申請清大拾穗,不過工程領域交大一定比清華好,所以清華就把我刷掉了,在第一階段以四十幾不到六十的分數把我刷掉。

現在大學生大概是陷入了一種不得不讀大學的情況,畢竟教學的難度一直跟不上實際出社會所需。對我來說,讀大學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畢竟大學資源蠻多的,也可以拓展人脈。但如果我特殊選材沒上今年就不會唸大學吧。雖然我就算不讀大學也會繼續自己鑽研,不過來大學這個制度也可以讓自己去增進領域以外的知識。畢竟沒有壓力,沒有動力。

我覺得大學有比較多自由時間,至少不像在美國學校的時候需要浪費時間在奇妙的事情,像是功課跟一些活動。我會期待可以在大學學一些沒學過的東西,像是在這學期的 19 學分當中有兩堂課就是我想上的。其他像是通識必修,我就覺得對自己沒什麼用,甚至領導與統御的老師還一直講錯。或像是百川學堂,我也覺得它的功課意義不大。

所以我並沒有去上每一堂我選修的課。我覺得大學的課程程度太低了。這學期有選一堂研究所的課,我感受到碩班學生本身比大學好很多,比較能交流。我覺得是因為台灣的公立教育制度,國高中學生讀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基本上高中以前沒時間知道自己的興趣,更不用說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於是現在大學就長這樣了。相較國內外高中以前的教育,我覺得國外大學的課程會比較進階。不過我沒錢出國念。

我這學期的專題做量子演算法實作,也就是把量子演算法在真正的量子電腦上跑起來,因為我的導師是做密碼學,他就問我要不要做這個。量子電腦就是領導與統御老師一直講錯的東西。

我是阿湯哥

我覺得我還滿矛盾的。明明我討厭這個體制,可是我卻追求在這個體制中的「好」。我想要考上「好大學」、我在意別人的想法、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好工作」、並且能賺「很多錢」。

讀大學一直在我的人生規劃裡,高中開始我打算走傳播,我想在大學應該可以學到傳播專業知識。所以我想,既然我決定要讀大學了,那就想趕快把學籍這些解決。我原本的目標是政大傳院,不過我想我考不上,因為我高中以前讀慈心華德福,我們學校並沒有在強調大學、升學率這些。後來剛好交大有特殊選才,而且交大有傳播,於是才申請。這也是我唯一申請的特殊選才。

我之前在高中的時候就滿像大學的,有跑班、有選修課,所以對於大學,我比較期待人脈的多元跟豐富的資源。至於我對「自由」的期待,大概不要背誦、單一傳授就好了;當時百川帶給我的感覺是不需要死硬背誦。我想以體制而言,百川好滿多了,這個體制比以前國高中開放很多。

我現在在這裡上自己比較喜歡的課。其實也有點困惑,因為會感覺現在的有些課是無聊的,好像沒有我真正想要上的課,有時候我不懂為什麼要坐在那裡聽三小時。雖然好像也不是很意外,因為就進來這個制度,對現在這樣的課我也就是這樣的期待與心理準備。不過實作我會比較投入。

雖然現在好像功課很多,但我不覺得交大是所謂的「交作業大學」。因為以前在華德福學校的時候,我們要做很多報告,每天回家功課都很多,所以我已經習慣這種繁忙的生活很多年了。

我在慈心華德福待了 15 年。我覺得華德福是一個......讓你在裡面可以找到自己的環境。雖然還是有人到了畢業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幹嘛。但對我來說,我在裡面接觸的的任何刺激,都對我有幫助的去探索自我、發展自我。相較之下我覺得在體制內可能沒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好像只是根據性向作業就被分配。

我不知道為什麼交大會錄取我,這問題我想了一年多,每天睡前都在想;我不覺得我有比較特別的地方啊。也許是因為我有在寫專欄,有接觸了一點媒體,但說實在我最近也感到迷惘了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需要一個在媒體這行的突破。

我是 Corn

我之後想要當製片或剪輯,這是我透過刪去法而得出的慾望。所以我想在大學念傳播,想要學到專業知識。

我原本想要先空一年再去讀大學。我的爸爸是外國人,我原本想要趁這一年去他的家鄉生活,了解我爸爸的文化,不過我的提議被家庭反對了,他們想說既然我要讀大學,那不如就早一點開始,早一點結束。

我原本是在準備學測,當時的目標是政大傳院。有一天數學課的時候我拿到了百川的傳單,我才知道原來交大有百川這個特殊選才,也才開始考慮讀交大的傳播,其實我原本就知道交大有傳播,但我原本沒想過。我考慮了很久,最後在截止一周前決定投投看,剛好我在高二的時候就有練習做過備審資料,所以我想就投那個也其實沒有很花時間。

但我其實沒有預期會上。因為交大是很理工的學校,人社資源不多,所以即使我想要「跨領域」,但交大能提供的其他科系是理工科,不是我有興趣的。而清華雖然人社資源豐富,但是沒有傳播科技。在入學之後也發現跨校選修很麻煩,所以目前只有在交大把傳播的課修好修滿。

現在入學之後遇到的問題是有一些理論性質的課我沒還想出必要性,例如傳播研究方法我覺得應該是要開始做專題研究之後,再一邊遇到問題而去學習研究方法,這是我之前在高中時做專題的經驗,所以會覺得現在這樣先學起來放著沒什麼用。

我這學期共修 22 學分。每一門課都有功課,總和起來很多很多。而專題還沒想好要做什麼。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錄取。有可能是我之前在高中的領導社團經驗,還有我之前做過的專題是跟傳播科技有關,可能他們想說我有一點基礎吧。在我面試完,被錄取了之後,我甚至還繼續準備學測,我當時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會申請上更好的學校,像是政大,我原本的第一志願。不過後來念學測念得好累,就被說服就這樣好了讀交大。我想就這樣吧。當初會去申請也是因為我讀書讀的好疲乏。

raw-image


我是 LIN

我高一就決定交大。我覺得交大的實作方向比較適合我。

國中小的時候看到旁邊的人都唸大學,就感覺大學是很自然而然的教育,而且你沒有唸過大學,就會有個憧憬想嘗試。也想說可以來認識很厲害的人。

如果沒唸的話,機率比較小,但我會直接實習,進入工藝或研究類型的職場。我覺得若要進入專業的領域,要接受大學教育;不過我覺得科目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大學會遇到的人,他們可能會回來分享社會歷練。大學是個比較多樣化的地方,很像延遲選擇,若我一開始進入職場就沒那麼彈性;而我若在大學還有緩衝時間,可以去思考。

我的目標是變成通才的人。就不分系來說,清大要分流,相較交大能給我的就更多。上一屆清大收的學生性質與我比較不一樣,他們比較選擇多元才能,而不是偏向一般數理類才能像研究這種的。我比較喜歡像百川這樣身旁的朋友是跟我比較相像。不過我也有申請拾穗,過程中我感受到百川是要驗證這個人跟備審資料一不一致,但清華是比較嚴謹的看你的研究是不是有學術價值。

我原本以為大學有很多活動可以玩,但進來後發現上課跟功課讓我的時間變很零碎,沒時間參加社團。而且課程內容還有點奸詐;工學院跟理學院的核心課程除了 30 學分必修,還需要多修 10 幾個學分,譬如微積分不是必修但還是需要;但是我喜歡這種充實的感覺。

我進來交大並沒有覺得與我想像有區別,而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我覺得大學應該給學生日後面對問題的能力,如果只是灌注學科,這樣對社會幾乎沒有貢獻;因材施教真的很重要!如果要推動改革的話,我覺得大學應該全力讓學生衝刺他們喜歡的事。

我們國家教育分流的太晚了。國小、國中、高中,其實就可以讓大家試探自己喜歡什麼。不然被浪費的教育資源非常可觀。還有我覺得滿可憐的一個亂象是,大家考完試後就把書全部丟掉;台灣人大好的青春都浪費在書堆。

我覺得我很幸運,我很喜歡搞東搞西,我同學很可惜的就是他們要一直讀書。我看過很多人只會讀書,現在考上大學沒有目標只能放縱自己,蠻可惜的,好不容易到自由的時候,能自由選擇之後,反而不知道要幹嘛。然後大家才在說歐美的教育是注重孩子思考批判的,而不是讀書的能力;但這個能力爭議好久了....希望可以做出些改變。

我猜我會被錄取大概是剛好有在做跨領域的東西。我在研究的歷程比較久,做了六年,雖然沒有一個很棒的獎項,但他們看到我的努力以及專研的態度,我還跨了藝術的東西。不只研究,還會積極向外跨領域,那時候主打科學藝術跨領域。

研究一個新的東西必須吸取先備知識,一開始最無聊,我不知道這個階段要多久,一學期或一年,但接下來的研究就會符合我想要的,專題想研究關於結構性質的研究、不同性質的差異;在導電玻璃上排列,排列反蛋白結構。

我覺得可惜的是我沒有連續的時間能發展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滿喜歡做報告的,相較我覺得考試能力方面還是有所欠缺。這裡大家都很強,我覺得很開心,我覺得這個階段身旁都有比自己強的人很幸福,就可以一直學習。總歸來說很喜歡交大這個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145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會有問題嗎?」這個疑問在大學特殊選才的QA中出現過幾次(彷彿大家在決定念大學的時刻也決定要去念研究所了),儘管這個疑問不是這次【專訪】的主軸,但剛好有機會便抓了兩個「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的人來訪問,看看他們的人生有多少問題。
Thumbnail
2021/12/19
「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會有問題嗎?」這個疑問在大學特殊選才的QA中出現過幾次(彷彿大家在決定念大學的時刻也決定要去念研究所了),儘管這個疑問不是這次【專訪】的主軸,但剛好有機會便抓了兩個「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的人來訪問,看看他們的人生有多少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好久沒有提筆寫作了,這次來談談我一直都很想分享的主題—如何在看似很少資源的學校裡充實大學生活。
Thumbnail
好久沒有提筆寫作了,這次來談談我一直都很想分享的主題—如何在看似很少資源的學校裡充實大學生活。
Thumbnail
念碩士?..... 我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被父母逼過功課,傳說中,我小時候回家就會先把功課寫完才會去玩的小孩,但在某一次摔斷手後,發現了一個道理? 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更輕鬆,斷手的那段期間,小小的心靈體會到,人其實懶一點,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 那我幹嘛要來報考交大在職碩士班?
Thumbnail
念碩士?..... 我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被父母逼過功課,傳說中,我小時候回家就會先把功課寫完才會去玩的小孩,但在某一次摔斷手後,發現了一個道理? 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更輕鬆,斷手的那段期間,小小的心靈體會到,人其實懶一點,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 那我幹嘛要來報考交大在職碩士班?
Thumbnail
一個長期在體制下薰陶的乖學生,因聽了一場演講後破釜沉舟地選擇一條生死未卜之路。然而在大學的自主學習旅途中,又該如何面對不斷的自我懷疑與不確定的未來?
Thumbnail
一個長期在體制下薰陶的乖學生,因聽了一場演講後破釜沉舟地選擇一條生死未卜之路。然而在大學的自主學習旅途中,又該如何面對不斷的自我懷疑與不確定的未來?
Thumbnail
對於高中自學生而言,清、交的特殊選才(拾穗與百川)經常是心之所向。簡普與新聞在去年十月也有專心一致地申請,但未獲錄取。而兩人分別在去年與今年結束高中自學。(註:兩人現在在清交以外的大學就讀)
Thumbnail
對於高中自學生而言,清、交的特殊選才(拾穗與百川)經常是心之所向。簡普與新聞在去年十月也有專心一致地申請,但未獲錄取。而兩人分別在去年與今年結束高中自學。(註:兩人現在在清交以外的大學就讀)
Thumbnail
「南瓜」是交大百川第一屆招收進來的人,於是他在過去一年的生活當中,有一部分在「讀大學」。在過去一年的日子裡,南瓜時不時的想要休學,也時不時的試圖找尋留在大學的理由。他找到了一些、也找不到了一些、有時候找到的又消失了、有時候自己的想法改變了、有時候留在大學的方式,是離開那裡。
Thumbnail
「南瓜」是交大百川第一屆招收進來的人,於是他在過去一年的生活當中,有一部分在「讀大學」。在過去一年的日子裡,南瓜時不時的想要休學,也時不時的試圖找尋留在大學的理由。他找到了一些、也找不到了一些、有時候找到的又消失了、有時候自己的想法改變了、有時候留在大學的方式,是離開那裡。
Thumbnail
清大〈拾穗計畫〉是清大2015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我們訪談了去年錄取拾穗的學生李昂。他是他這一屆拾穗人當中,唯一的高中時期個人自學生。
Thumbnail
清大〈拾穗計畫〉是清大2015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我們訪談了去年錄取拾穗的學生李昂。他是他這一屆拾穗人當中,唯一的高中時期個人自學生。
Thumbnail
│ 第三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他們又是誰?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 第三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他們又是誰?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 第 二 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 第 二 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第一篇│〈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能讓閱讀者更完整的理解這個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第一篇│〈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能讓閱讀者更完整的理解這個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母親總是常拿我念的學校說嘴,畢竟,我高中唸的是當地第一志願,他們總會有種期許,期許我讀進「臺清交成政」,「那些大學可是所有傑出偉人必經的過程。」她們會這樣跟我說,只要進入這些大學,你讀什麼科系都不用管,就給我進去就對了!
Thumbnail
母親總是常拿我念的學校說嘴,畢竟,我高中唸的是當地第一志願,他們總會有種期許,期許我讀進「臺清交成政」,「那些大學可是所有傑出偉人必經的過程。」她們會這樣跟我說,只要進入這些大學,你讀什麼科系都不用管,就給我進去就對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