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成長記號|上篇:你無法對任何人的經歷有所評論,因為這是活生生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篇文章由自學生陳玲寫下
有時候在無意間,看見自己從前的照片、樣貌,或想起自己從前的一些故事。
就會覺得很赤裸,很想把這樣的好幾段過去,通通鎖起來不讓別人發現。
因為這樣的過去,似乎總會很輕易的被別人貼上標籤,所以我時常選擇迴避。
但在這樣的聲音出現後,總會再有另個聲音不斷的告訴你。
你無法毀滅自己的過去,也無法否認。
你只能去接受,並且坦然面對的好好跟他相處,感謝那些日子以來的自己。
因為那就是你。最真實不滅的你。
你無法知道這樣的經歷究竟是好或不好,但也就是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你走到了現在這樣。
未來,會變成怎麼樣的人,我也很難說。

但我知道,至少現在的我,過得很好:)
只要跟著自己的心走,前方的路自然也會逐漸清晰的。
你好:)我是陳玲,非常感謝你再次閱讀我的故事。
如果照學校體制來說的話,我目前是個暑假結束要升高三的學生。
但在今年 4 月上學期申請實驗教育的最後一天,我毅然決然的休學了,並在下午送出了我的實驗教育計劃。
這個故事,要回溯到我國中說起。
不過在這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我自己,以及分享我個人一小部分的成長背景。
其實...要訴說自己這人生片段中的轉變,真的不簡單XD
畢竟我從小到大在家庭或在這一整個教育體制內,所塑造的形象都是看似很乖巧聽話的小孩。大概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比較兇,所以我的教育告訴我,好好聽話才有糖吃(?)又不會被罵。所以好像只要我把自己本分做好,考好考試、得到父母/老師讚賞與認同、聽話配合….等等,我就是個優秀又乖巧的好孩子
在乖巧的包裝下,我的原性其實是個愛玩又愛搞怪的叛逆 (?) 小孩。
我不知道掛上「叛逆」的這個標籤,是否正確,因為我也很難說自己是被限制所以「叛逆」,還是我原本就是這模樣。而這樣的我,真的就是「叛逆」嗎…?
不過,在離開高中體制後,「叛逆」這代名詞,似乎早已被「勇敢」或「草莓」給覆蓋掉XD。
但我依然認為,當時儘管選擇乖巧,也都只是為了偷偷做我想做的,所以才會做表面的敷衍、搪塞給大人一種假象,而這樣反覆的生存模式就一直進行到了我真的受不了時,才真正的爆炸原形畢露。

在接觸自學之前,我是就讀台中一所私立高中的表演藝術科。
我在裡面待了快兩年的時間。
回想當初在國中時期所做的選擇,我依然清晰深刻的記得。
那時,因為無意間接觸到劇團的課程,所以讓我就此從對烘培的喜愛轉變到愛上藝術與戲劇,然而也就順勢的在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慾望之下,國中畢業前,我先去參加了學校方所辦理的特色招生體驗營。
在他們的體驗營上我看見了很厲害的個人專長表演,聽到了多麼漂亮、多麼有發展空間,多麼讓人信以為真的說詞。然而,卻沒想到,原來在這其中有著許多不是事實的官腔與糖衣包裝著,而後也在我一股傻勁與憧憬之下,我去報考了台中表演藝術科的特色招生。很意外地在熱情的揮灑下我順利錄取了。
我在這間學校待了快兩年。
這段時間,從入學到最後的選擇,我的心路轉變分別是 ——
充滿學習熱情 懷疑困惑反彈 迷失自我意識 麻痺 選擇服從乖乖聽話 發現不對勁 崩潰、恐懼、害怕,身體出毛病與心理的自我攻擊 看見問題做出行動。
接下來我要告訴你我在四月底休學之前所看見、感受、經歷的學校詳細狀況。



在新生入學的暑輔期間,
科上便開始教導我們科裡所需的禮貌教育,以及學長姐制。
當你少了一聲和師長、學長姊的問好,惹怒了學長姐,或讓學校老師感覺到表藝科學生素質差,都有可能被投訴、檢舉或不舒服對待。
除此之外,在你變成了表藝科學生後,學長姐便會開始告誡我們,主任很兇,要我們乖乖聽話,好好配合學校,不能有太多意見或跟人不一樣,不然就很容易會被針對,沒有好下場。
這些,在學長姐眼中,看起來像是告誡的話,在後期看來都變成了恐懼最初的施壓與警示,讓我們開始什麼都不太敢做,深怕自己被罵、被針對、被處罰。
在這段期間中,科主任也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觀念:
『我們要想辦法被別人看見,所以要把好的部分展現出來,不然別人永遠會看不到你』

正因如此,許多會在意主任想法的人,都開始積極的表現,因為想被看見,包括我自己也是。
雖然還是有些人不會在意主任的想法。
不過不管在做事時有沒有特別積極表現,只要你表現得不太好、落後別人,被老師們或主任注意到你,就會很容易被罵、被說難聽的言詞、被侮辱、被針對。所以我的感覺是,科上有兩種人,主任才會把他記住,一種是很優秀的,另一種是做的不太好的。
我們這些積極表現的人,在經歷積極表現的過程後,因為主任個人主觀的好壞標準,便開始被責罵、被嘲諷或批評,然而在被打槍後,許多人仍然拚命的練習,就是想讓老師、主任、大家看見,想要被肯定、被認同。
不過到了最後,班上大部分的人對於表演活動的心態都是拒絕,甚至都很退縮消極,也不敢表現。當然還是仍有例外;但在這樣看似是好的循環中,久了大家都累了。大家一再的努力,換來的卻是尖酸刻薄的批評和難聽的話語時,感覺我們真的就像他所說的那樣王八蛋
說真的,我們都還在學習,可是就因為沒經驗、做的不夠好,就得全然接受被罵王八蛋、頭腦有問題、中猴(tio̍h-kâu)…這些詞嗎?人們都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但為何犯錯是如此的不被人接受?
我們努力的表現,換來的到底是打擊還是偶爾的肯定?

在新生開學後,班導說,主任規定每個人都要上「夜間輔導」。
因為一、三晚上,會教課程新進度,而禮拜四夜輔是主任的術科時間,不能缺席。
平時放學時間是 16:40,夜輔時間皆為 17:20 ── 19:30。遇上排練活動的話,則要搭配月份排練表,從放學/夜輔過後一直排練到晚上 21:00,排練結束後工作人員則是最後善後最後離開。
然而,如果你選擇不上夜輔,就會被認為,你怎麼跟其他學生不一樣,為何不配合? 有什麼問題?而把你叫過去「詢問」。
另外這樣的夜輔課程,是要收費的。學校的作業也常是先發繳費單,再發家長同意書回條。記得那時候,同儕間常在說:
我們是跟日校上學,跟夜校一起放學
除此之外,在新生入學前主任也告訴我們,所謂的表演藝術主要概分為戲劇、舞蹈、音樂三大藝術類別,表藝科的學生什麼都要學。但卻在經歷一個學期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主任雖然總說什麼都要學,但卻總特別著重在舞蹈領域,而事實呈現也是如此,10 個活動幾乎有 7、8 個都是舞蹈。
然而,有些人在報考這間學校時,是以音樂、戲劇…特殊專長考進來的,對舞蹈並不擅長,所以不管如何練習,似乎都沒有機會發揮也沒有舞台。
每當有舞蹈活動時,常常是那些擅長舞蹈的同學擔任固定班底(註*)的來去表演。
那些專長是舞蹈的同學,時常是所有活動都被安排參加,參加了這麼多場的舞蹈活動,對那些同學來說,經常是在排練到很晚,身體很累,幾乎沒有什麼休息或家庭的時間,也沒有讀書時間打轉著。他們甚至也沒有能夠說的權利。
除了舞者之外,每個活動也都會有工作人員,而這些工作人員都得一起去跟排,幫忙處理許多雜事,像我自己之前就是好幾個活動的行政。
在這樣許多活動要工作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敢說不或拒絕。因為擔心,如果拒絕就會被說不配合、有問題、被封殺、被針對。這樣的狀況可以說是,做的好的人就得持續在這個領域裡學習,做這個工作

*這邊備註:固定班底這部分,在我學校事件發生後,有聽聞似乎有所調整,至少不會是同一個人一直負責一個工作,那些不會跳舞的人也有了些機會表演。
「排練過程如果有一些比較激烈的言語我很抱歉。但是在罵人的當下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 ─── 我只知道這個角色應該要做好什麼。」

在那當下,我們都只是一股腦地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雖然有許多的問題看似不正常不合理,但大家依然不敢輕易作出什麼行動,深怕自己被針對。
表面上聽從命令的服從著,在他面前看似是選擇接受、認同並贊同他的做法,但私底下卻是以抱怨、怒罵和恐懼的投射來面對,甚至是接受並麻痺,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好像告訴自己,出社會就會遇到這些事,提早學習面對而已,撐過就沒事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少人因為認清自己不適合,所以選擇離開。
甚至也有人因為言語的暴力與情緒精神壓力,得了憂鬱症。
更多的人因為看不清楚問題,也不敢面對,所以那種恐懼、害怕、自我攻擊時常在私下發作著。
那些就算是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告訴我,他們在畢業後其實很後悔,沒有在那當下好好面對自己的恐懼,反而在畢業之後,那些年的恐懼變成像背後靈般地跟著,儘管是站在舞台上,也變成是用恐懼的方式在做這件事情。
而那些我們在學校所受的傷口,並不會不見,只會隨著時間,一直藏在你心裡最深處。
我不瞭解,究竟為何我們的教育,會變成如此?
教育是這樣實施的嗎?
所謂的「師長」是什麼?
所謂「正確」的教育方式又是什麼?
那些選擇離開的人,認清的是自己不適合藝術?還是只是不適合這個環境?
我在想,會不會有可能我們都是有天分的,只是在這環境中,好的人 才會被看見,所以自然沒有自己可以發揮的空間,導致自我否定與自己誤會不適合,最後決定不再走這條路?

(下周待續)


補充 ——【表藝科真實的生活­】
平日的上課,除了上那些正課外,某些活動的負責人或行政也常常得花心思的處理學校的工作或事情,像我因為是活動行政,所以常常會有幾節課上不到,要去處理工作或表格,不然根本找不出時間做這些,何況還有舞者會在某幾節比較「不重要的課」被抓去排練,甚至是在表演前一週,表演者和工作人員得通通請公假。
avatar-img
144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學申請的過程中,需要寫完一份計畫書,送出之後,也許會再有個面談,說「也許」是因為現在那不是必經過程了,是依照教育局心情而判定你是否有面審需要。而前陣子是今年自學申請者的面談;今年向台中市教育局申請自學的陳玲,她有接獲面談通知.... 聽她說說那一天的面審經驗吧。
既然自學生的老師是自己,那期末到了,當然要有個謝師宴來好好的謝謝自己吧!上學好日子前陣子舉辦了謝師宴,參加者語樂在第一天寫下了自己的心情,關於1+1=1+1 這樣的數學體悟(不過,為什麼是「第一天」呢?謝師宴不是就一頓飯嗎?!...)
自學生思思記錄下自己曾與學校合作的經驗。
〈自學生日常展〉
自學計劃書到寫越厚,通過的機率越高嗎,來看看最狂之一的自學生振煜是怎麼反其道而行
做自學諮詢,時常碰到有人不斷追問「你們自學之後都在做什麼?」這題看起來實在很簡單,但也很令人煩躁。是啦不就你問我答嘛,我就告訴你我早上起床之後幹嘛幹嘛再幹嘛,接著幹嘛幹嘛又幹嘛,然後睡覺。不過,我每天做的事情有「都」在幹嘛嗎?似乎想不出來我到底「都在幹嘛」... 所以,你們自學之後都在做什麼?
自學申請的過程中,需要寫完一份計畫書,送出之後,也許會再有個面談,說「也許」是因為現在那不是必經過程了,是依照教育局心情而判定你是否有面審需要。而前陣子是今年自學申請者的面談;今年向台中市教育局申請自學的陳玲,她有接獲面談通知.... 聽她說說那一天的面審經驗吧。
既然自學生的老師是自己,那期末到了,當然要有個謝師宴來好好的謝謝自己吧!上學好日子前陣子舉辦了謝師宴,參加者語樂在第一天寫下了自己的心情,關於1+1=1+1 這樣的數學體悟(不過,為什麼是「第一天」呢?謝師宴不是就一頓飯嗎?!...)
自學生思思記錄下自己曾與學校合作的經驗。
〈自學生日常展〉
自學計劃書到寫越厚,通過的機率越高嗎,來看看最狂之一的自學生振煜是怎麼反其道而行
做自學諮詢,時常碰到有人不斷追問「你們自學之後都在做什麼?」這題看起來實在很簡單,但也很令人煩躁。是啦不就你問我答嘛,我就告訴你我早上起床之後幹嘛幹嘛再幹嘛,接著幹嘛幹嘛又幹嘛,然後睡覺。不過,我每天做的事情有「都」在幹嘛嗎?似乎想不出來我到底「都在幹嘛」... 所以,你們自學之後都在做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那時我才發現,一味地忍受是不行的,在某個時間點始終會爆發,適當的反擊是必須的,而且可能可以有效地改變事情。 我知道校園欺凌在很多地方也有,被欺凌者遇到的情況也不同。今天我寫出這經歷,其實在10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這些經歷,仍是有剌的,仍是會痛。但是我很感激當初的自己,學會了反抗...
不是要戰誰好,誰不好,而是我發現了自己的改變,我有點不知所措。 高中參加社團後,我一直都是個很活潑的人,別人眼中的開朗女孩、少根經、不太計較、好動、熱愛嘗試新事物,大概就是那時期的代名詞。 上了大學,也更加活躍,參加很多活動,社團,總是在課業與社團中來回穿梭,馬不停蹄,持續的燃燒自己的熱情。
我的青春,似乎一無所有。 然而,大家的青春,卻如此耀眼奪目。 青春對我來說似乎很陌生,因為在青春的開始,我就已經被霸凌。不,甚至在開始之前,我就已經被霸凌了。 我沒有太多的感言,只是長大後,我開始好奇,那些曾經欺負我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我曾在一本不知道名字的書中讀到這樣的話:"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回想過去青春期的年少歲月,我們是否曾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爆發嚴重衝突呢? 或是在學校遭遇到嚴重的人際困擾而對校園生活提不起勁,也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呢? 青春期正是一個人逐漸開始展現出個人主體意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賀爾蒙影響生理與心理的艱難考驗,加上學業繁重更是讓壓力加劇,種種因
大學生拖延成性,學校甚至因此開了拖延心理學、拖延講座,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大學生活裡,與拖延這個頑固小子的故事。
人不輕狂枉少年。 看到很多人似乎都有過瘋狂的年輕歲月,現在各個SNS也是許多看起來生活過得很瘋狂的網友們發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白活了。 從小到大我算是過著很自我克制壓抑的人生,盡力扮演好父母眼中的好女兒,順著父母的期許要求,雖然他們還是不滿意,也盡力當個好姐姐。 課業雖然讀得不怎麼樣,但也
Thumbnail
任時完 突破自己戲路之作。跟他以前演的角色完全不同。 輕鬆搞笑 ⭐⭐⭐⭐      5粒⭐滿分 任時完演一個懦弱、傻裡傻氣的高中生,自小便受到朋輩同學欺凌。第一集敍述他轉到新的學校,糊裡糊塗之下,同學們竟以為他是好勇鬥狠、以一敵十的高中生白虎! 任時完為了脫離被欺凌的日子,硬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那時我才發現,一味地忍受是不行的,在某個時間點始終會爆發,適當的反擊是必須的,而且可能可以有效地改變事情。 我知道校園欺凌在很多地方也有,被欺凌者遇到的情況也不同。今天我寫出這經歷,其實在10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這些經歷,仍是有剌的,仍是會痛。但是我很感激當初的自己,學會了反抗...
不是要戰誰好,誰不好,而是我發現了自己的改變,我有點不知所措。 高中參加社團後,我一直都是個很活潑的人,別人眼中的開朗女孩、少根經、不太計較、好動、熱愛嘗試新事物,大概就是那時期的代名詞。 上了大學,也更加活躍,參加很多活動,社團,總是在課業與社團中來回穿梭,馬不停蹄,持續的燃燒自己的熱情。
我的青春,似乎一無所有。 然而,大家的青春,卻如此耀眼奪目。 青春對我來說似乎很陌生,因為在青春的開始,我就已經被霸凌。不,甚至在開始之前,我就已經被霸凌了。 我沒有太多的感言,只是長大後,我開始好奇,那些曾經欺負我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我曾在一本不知道名字的書中讀到這樣的話:"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台灣的小學生從小就會寫一種作文:你將來長大以後想要當甚麼?當時想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大人(怎樣 XD)。很想穿越回去問小時候的自己,妳長大以後會變成這樣喔!我覺得,屁孩時期的我應該會回復一個高冷的微笑……
Thumbnail
回想過去青春期的年少歲月,我們是否曾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爆發嚴重衝突呢? 或是在學校遭遇到嚴重的人際困擾而對校園生活提不起勁,也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呢? 青春期正是一個人逐漸開始展現出個人主體意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賀爾蒙影響生理與心理的艱難考驗,加上學業繁重更是讓壓力加劇,種種因
大學生拖延成性,學校甚至因此開了拖延心理學、拖延講座,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大學生活裡,與拖延這個頑固小子的故事。
人不輕狂枉少年。 看到很多人似乎都有過瘋狂的年輕歲月,現在各個SNS也是許多看起來生活過得很瘋狂的網友們發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白活了。 從小到大我算是過著很自我克制壓抑的人生,盡力扮演好父母眼中的好女兒,順著父母的期許要求,雖然他們還是不滿意,也盡力當個好姐姐。 課業雖然讀得不怎麼樣,但也
Thumbnail
任時完 突破自己戲路之作。跟他以前演的角色完全不同。 輕鬆搞笑 ⭐⭐⭐⭐      5粒⭐滿分 任時完演一個懦弱、傻裡傻氣的高中生,自小便受到朋輩同學欺凌。第一集敍述他轉到新的學校,糊裡糊塗之下,同學們竟以為他是好勇鬥狠、以一敵十的高中生白虎! 任時完為了脫離被欺凌的日子,硬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