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成長記號|上篇:你無法對任何人的經歷有所評論,因為這是活生生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篇文章由自學生陳玲寫下

raw-image

有時候在無意間,看見自己從前的照片、樣貌,或想起自己從前的一些故事。
就會覺得很赤裸,很想把這樣的好幾段過去,通通鎖起來不讓別人發現。
因為這樣的過去,似乎總會很輕易的被別人貼上標籤,所以我時常選擇迴避。
但在這樣的聲音出現後,總會再有另個聲音不斷的告訴你。
你無法毀滅自己的過去,也無法否認。
你只能去接受,並且坦然面對的好好跟他相處,感謝那些日子以來的自己。
因為那就是你。最真實不滅的你。
你無法知道這樣的經歷究竟是好或不好,但也就是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你走到了現在這樣。
未來,會變成怎麼樣的人,我也很難說。
但我知道,至少現在的我,過得很好:)
只要跟著自己的心走,前方的路自然也會逐漸清晰的。

raw-image

你好:)我是陳玲,非常感謝你再次閱讀我的故事。

如果照學校體制來說的話,我目前是個暑假結束要升高三的學生。

但在今年 4 月上學期申請實驗教育的最後一天,我毅然決然的休學了,並在下午送出了我的實驗教育計劃。

這個故事,要回溯到我國中說起。

不過在這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我自己,以及分享我個人一小部分的成長背景。

其實...要訴說自己這人生片段中的轉變,真的不簡單XD

畢竟我從小到大在家庭或在這一整個教育體制內,所塑造的形象都是看似很乖巧聽話的小孩。大概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比較兇,所以我的教育告訴我,好好聽話才有糖吃(?)又不會被罵。所以好像只要我把自己本分做好,考好考試、得到父母/老師讚賞與認同、聽話配合….等等,我就是個優秀又乖巧的好孩子

在乖巧的包裝下,我的原性其實是個愛玩又愛搞怪的叛逆 (?) 小孩。

我不知道掛上「叛逆」的這個標籤,是否正確,因為我也很難說自己是被限制所以「叛逆」,還是我原本就是這模樣。而這樣的我,真的就是「叛逆」嗎…?

不過,在離開高中體制後,「叛逆」這代名詞,似乎早已被「勇敢」或「草莓」給覆蓋掉XD。

但我依然認為,當時儘管選擇乖巧,也都只是為了偷偷做我想做的,所以才會做表面的敷衍、搪塞給大人一種假象,而這樣反覆的生存模式就一直進行到了我真的受不了時,才真正的爆炸原形畢露。

raw-image


在接觸自學之前,我是就讀台中一所私立高中的表演藝術科。

我在裡面待了快兩年的時間。

回想當初在國中時期所做的選擇,我依然清晰深刻的記得。

那時,因為無意間接觸到劇團的課程,所以讓我就此從對烘培的喜愛轉變到愛上藝術與戲劇,然而也就順勢的在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慾望之下,國中畢業前,我先去參加了學校方所辦理的特色招生體驗營。

在他們的體驗營上我看見了很厲害的個人專長表演,聽到了多麼漂亮、多麼有發展空間,多麼讓人信以為真的說詞。然而,卻沒想到,原來在這其中有著許多不是事實的官腔與糖衣包裝著,而後也在我一股傻勁與憧憬之下,我去報考了台中表演藝術科的特色招生。很意外地在熱情的揮灑下我順利錄取了。

我在這間學校待了快兩年。

這段時間,從入學到最後的選擇,我的心路轉變分別是 ——

充滿學習熱情 懷疑困惑反彈 迷失自我意識 麻痺 選擇服從乖乖聽話 發現不對勁 崩潰、恐懼、害怕,身體出毛病與心理的自我攻擊 看見問題做出行動。

接下來我要告訴你我在四月底休學之前所看見、感受、經歷的學校詳細狀況。




在新生入學的暑輔期間,

科上便開始教導我們科裡所需的禮貌教育,以及學長姐制。

當你少了一聲和師長、學長姊的問好,惹怒了學長姐,或讓學校老師感覺到表藝科學生素質差,都有可能被投訴、檢舉或不舒服對待。

除此之外,在你變成了表藝科學生後,學長姐便會開始告誡我們,主任很兇,要我們乖乖聽話,好好配合學校,不能有太多意見或跟人不一樣,不然就很容易會被針對,沒有好下場。

這些,在學長姐眼中,看起來像是告誡的話,在後期看來都變成了恐懼最初的施壓與警示,讓我們開始什麼都不太敢做,深怕自己被罵、被針對、被處罰。

在這段期間中,科主任也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觀念:

『我們要想辦法被別人看見,所以要把好的部分展現出來,不然別人永遠會看不到你』


正因如此,許多會在意主任想法的人,都開始積極的表現,因為想被看見,包括我自己也是。

雖然還是有些人不會在意主任的想法。

不過不管在做事時有沒有特別積極表現,只要你表現得不太好、落後別人,被老師們或主任注意到你,就會很容易被罵、被說難聽的言詞、被侮辱、被針對。所以我的感覺是,科上有兩種人,主任才會把他記住,一種是很優秀的,另一種是做的不太好的。

我們這些積極表現的人,在經歷積極表現的過程後,因為主任個人主觀的好壞標準,便開始被責罵、被嘲諷或批評,然而在被打槍後,許多人仍然拚命的練習,就是想讓老師、主任、大家看見,想要被肯定、被認同。

不過到了最後,班上大部分的人對於表演活動的心態都是拒絕,甚至都很退縮消極,也不敢表現。當然還是仍有例外;但在這樣看似是好的循環中,久了大家都累了。大家一再的努力,換來的卻是尖酸刻薄的批評和難聽的話語時,感覺我們真的就像他所說的那樣王八蛋

說真的,我們都還在學習,可是就因為沒經驗、做的不夠好,就得全然接受被罵王八蛋、頭腦有問題、中猴(tio̍h-kâu)…這些詞嗎?人們都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但為何犯錯是如此的不被人接受?

我們努力的表現,換來的到底是打擊還是偶爾的肯定?

raw-image


在新生開學後,班導說,主任規定每個人都要上「夜間輔導」。

因為一、三晚上,會教課程新進度,而禮拜四夜輔是主任的術科時間,不能缺席。

平時放學時間是 16:40,夜輔時間皆為 17:20 ── 19:30。遇上排練活動的話,則要搭配月份排練表,從放學/夜輔過後一直排練到晚上 21:00,排練結束後工作人員則是最後善後最後離開。

然而,如果你選擇不上夜輔,就會被認為,你怎麼跟其他學生不一樣,為何不配合? 有什麼問題?而把你叫過去「詢問」。

另外這樣的夜輔課程,是要收費的。學校的作業也常是先發繳費單,再發家長同意書回條。記得那時候,同儕間常在說:

我們是跟日校上學,跟夜校一起放學

除此之外,在新生入學前主任也告訴我們,所謂的表演藝術主要概分為戲劇、舞蹈、音樂三大藝術類別,表藝科的學生什麼都要學。但卻在經歷一個學期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主任雖然總說什麼都要學,但卻總特別著重在舞蹈領域,而事實呈現也是如此,10 個活動幾乎有 7、8 個都是舞蹈。

然而,有些人在報考這間學校時,是以音樂、戲劇…特殊專長考進來的,對舞蹈並不擅長,所以不管如何練習,似乎都沒有機會發揮也沒有舞台。

每當有舞蹈活動時,常常是那些擅長舞蹈的同學擔任固定班底(註*)的來去表演。

那些專長是舞蹈的同學,時常是所有活動都被安排參加,參加了這麼多場的舞蹈活動,對那些同學來說,經常是在排練到很晚,身體很累,幾乎沒有什麼休息或家庭的時間,也沒有讀書時間打轉著。他們甚至也沒有能夠說的權利。

除了舞者之外,每個活動也都會有工作人員,而這些工作人員都得一起去跟排,幫忙處理許多雜事,像我自己之前就是好幾個活動的行政。

在這樣許多活動要工作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敢說不或拒絕。因為擔心,如果拒絕就會被說不配合、有問題、被封殺、被針對。這樣的狀況可以說是,做的好的人就得持續在這個領域裡學習,做這個工作


*這邊備註:固定班底這部分,在我學校事件發生後,有聽聞似乎有所調整,至少不會是同一個人一直負責一個工作,那些不會跳舞的人也有了些機會表演。

「排練過程如果有一些比較激烈的言語我很抱歉。但是在罵人的當下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 ─── 我只知道這個角色應該要做好什麼。」

「排練過程如果有一些比較激烈的言語我很抱歉。但是在罵人的當下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 ─── 我只知道這個角色應該要做好什麼。」


在那當下,我們都只是一股腦地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雖然有許多的問題看似不正常不合理,但大家依然不敢輕易作出什麼行動,深怕自己被針對。

表面上聽從命令的服從著,在他面前看似是選擇接受、認同並贊同他的做法,但私底下卻是以抱怨、怒罵和恐懼的投射來面對,甚至是接受並麻痺,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好像告訴自己,出社會就會遇到這些事,提早學習面對而已,撐過就沒事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少人因為認清自己不適合,所以選擇離開。

甚至也有人因為言語的暴力與情緒精神壓力,得了憂鬱症。

更多的人因為看不清楚問題,也不敢面對,所以那種恐懼、害怕、自我攻擊時常在私下發作著。

那些就算是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告訴我,他們在畢業後其實很後悔,沒有在那當下好好面對自己的恐懼,反而在畢業之後,那些年的恐懼變成像背後靈般地跟著,儘管是站在舞台上,也變成是用恐懼的方式在做這件事情。

而那些我們在學校所受的傷口,並不會不見,只會隨著時間,一直藏在你心裡最深處。

我不瞭解,究竟為何我們的教育,會變成如此?

教育是這樣實施的嗎?

所謂的「師長」是什麼?

所謂「正確」的教育方式又是什麼?

那些選擇離開的人,認清的是自己不適合藝術?還是只是不適合這個環境?

我在想,會不會有可能我們都是有天分的,只是在這環境中,好的人 才會被看見,所以自然沒有自己可以發揮的空間,導致自我否定與自己誤會不適合,最後決定不再走這條路?

(下周待續)

raw-image


補充 ——【表藝科真實的生活­】

平日的上課,除了上那些正課外,某些活動的負責人或行政也常常得花心思的處理學校的工作或事情,像我因為是活動行政,所以常常會有幾節課上不到,要去處理工作或表格,不然根本找不出時間做這些,何況還有舞者會在某幾節比較「不重要的課」被抓去排練,甚至是在表演前一週,表演者和工作人員得通通請公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145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拾穗與百川是清、交的特殊選才,他們分別被錄取了,也去讀了,後來辦休學。其中一人已經復學,另一人還沒(且正打算要)復學。究竟這兩人是想從大學與大學之外得到什麼呢?他們一個以前是高中自學生,一個以前是公立高中學生。
Thumbnail
2021/12/19
「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會有問題嗎?」這個疑問在大學特殊選才的QA中出現過幾次(彷彿大家在決定念大學的時刻也決定要去念研究所了),儘管這個疑問不是這次【專訪】的主軸,但剛好有機會便抓了兩個「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的人來訪問,看看他們的人生有多少問題。
Thumbnail
2021/12/19
「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會有問題嗎?」這個疑問在大學特殊選才的QA中出現過幾次(彷彿大家在決定念大學的時刻也決定要去念研究所了),儘管這個疑問不是這次【專訪】的主軸,但剛好有機會便抓了兩個「從特殊選才去研究所」的人來訪問,看看他們的人生有多少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談起學校,我總是不自禁的將「青春」與之連結;這聽起來單純美好的概括,裡頭也藏著許多磨練與傷痕。
Thumbnail
談起學校,我總是不自禁的將「青春」與之連結;這聽起來單純美好的概括,裡頭也藏著許多磨練與傷痕。
Thumbnail
看見【「Project V 徵文|上天欠你的好結局,由你來寫」】,想著要不要投稿,寫自己的故事,畢竟我還是會有點不好意思(還不是投稿了XD),當然生命已存在的遺憾,是不可能改寫了,這則徵文主題,就當作「做一場可以改變命運的美夢吧!」
Thumbnail
看見【「Project V 徵文|上天欠你的好結局,由你來寫」】,想著要不要投稿,寫自己的故事,畢竟我還是會有點不好意思(還不是投稿了XD),當然生命已存在的遺憾,是不可能改寫了,這則徵文主題,就當作「做一場可以改變命運的美夢吧!」
Thumbnail
從小到大,經歷了很多很多 在朋友的眼中,我開朗熱情,永遠有用不完的活力,似乎不存在著黑暗面 在同事的眼中,我有耐心好相處,永遠笑咪咪的處事,似乎不存在著負面情緒 在家人的眼中,我沒心沒肺,永遠一付事不關己的樣子,似乎不存在著親情血脈 哪一個才是我 (?
Thumbnail
從小到大,經歷了很多很多 在朋友的眼中,我開朗熱情,永遠有用不完的活力,似乎不存在著黑暗面 在同事的眼中,我有耐心好相處,永遠笑咪咪的處事,似乎不存在著負面情緒 在家人的眼中,我沒心沒肺,永遠一付事不關己的樣子,似乎不存在著親情血脈 哪一個才是我 (?
Thumbnail
可能是防疫期間在家工作的關係,思緒敏感度不斷的上升中,如果沒有小酌個一兩杯,有時穩不下焦慮的情緒。一邊工作、一邊聽著快節奏旋律又high的英韓歌曲,桌上一杯葡萄酒,聽著書房裡,正值高中的孩子,上完兩三堂的遠距教學後,邊打線上遊戲時的抱怨。 朋友總安慰說「孩子乖乖地在家就好,沒有去外面學壞」。 我回
Thumbnail
可能是防疫期間在家工作的關係,思緒敏感度不斷的上升中,如果沒有小酌個一兩杯,有時穩不下焦慮的情緒。一邊工作、一邊聽著快節奏旋律又high的英韓歌曲,桌上一杯葡萄酒,聽著書房裡,正值高中的孩子,上完兩三堂的遠距教學後,邊打線上遊戲時的抱怨。 朋友總安慰說「孩子乖乖地在家就好,沒有去外面學壞」。 我回
Thumbnail
每個人的青春都像一場盛大燃燒的營火,被自己、被家人、被朋友、被老師或是更多雙不知從哪來的眼光狠狠注視著,所有人都在等著看,看你會把人生活成什麼樣子。有些人終會像那些蒸騰而上的火星,有些人最後就只是燒光了。
Thumbnail
每個人的青春都像一場盛大燃燒的營火,被自己、被家人、被朋友、被老師或是更多雙不知從哪來的眼光狠狠注視著,所有人都在等著看,看你會把人生活成什麼樣子。有些人終會像那些蒸騰而上的火星,有些人最後就只是燒光了。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Thumbnail
看來該放的資料都有放 這是一篇屬於喃喃自語性質的短文。短短的。畢竟我已經對自己碎念八、九個月了。 幾天前把自學申請書上傳了。即便如此,每天打從睜開眼睛到闔眼的那段期間,心裡仍舊有時空落落的,有時被無奈、掙扎、甚至無力給填滿,也許我在拖延,或者處於轉換的痛苦期,又這樣過了一天。彷彿在原先的陽關大道與荒
Thumbnail
看來該放的資料都有放 這是一篇屬於喃喃自語性質的短文。短短的。畢竟我已經對自己碎念八、九個月了。 幾天前把自學申請書上傳了。即便如此,每天打從睜開眼睛到闔眼的那段期間,心裡仍舊有時空落落的,有時被無奈、掙扎、甚至無力給填滿,也許我在拖延,或者處於轉換的痛苦期,又這樣過了一天。彷彿在原先的陽關大道與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