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誌:《你只是單純活著,還是有在動腦?質疑所謂理所當然的事》

更新於 2020/06/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公民教育所為何事?當然是培育良好公民,但社會背景有別,對如何量度「公民」總會南轅北轍,可以是「聽黨話跟黨走」,亦可以是這套 Nachgefragt(《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所標榜的公民涵養:
  1. 《人權與民主篇》:知道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
  2. 《政治篇》:了解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
  3. 《哲學篇》:質疑所謂理所當然的事;
  4. 《 流亡與融合篇》:看見他人困境的理解能力;
  5. 《 經濟篇》: 經濟學入門。
筆者暫時找到5本《向下扎根!》中譯本,今回先看《哲學篇》。
起初以為《哲學篇》是一本中學程度的哲學入門「課本」,讀完就可參加類似法國的哲學高考......筆者明顯是香港考試文化下的犧牲品,好可憐。《哲學篇》其實由百多篇短文組成,每篇一至兩頁,會用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作引子,例如:我是誰?我們是水造的嗎? 我到底是實際存在著,或者只是在做夢?然後在內文解答或探討,通常是透過介紹一個哲學家或一種思想/思潮,應對剛才的問題。這些問題及哲學家出場的次序不是隨機擺放,某程度呼應著哲學史進程。當然,只能浮光略影,觸碰一下問題,未必搔著癢處。康德最厲害,占據了四頁篇幅(106–109頁),亞里士多德(59–61頁)與黑格爾(115–117頁)等大戶都只能各自占據三頁文字。
這種筆法,如何成就《哲學篇》倡議的「質疑所謂理所當然的事」?甚至做到《向下扎根!》的導讀所言,令讀者得到:「......活在民主的共同體世界中,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 (8頁)坦白而言,這麼短的篇幅,視為簡介也覺匆匆,那可容得下較深入的質疑?但我覺得已足夠引導年輕人一窺哲學天地的堂奧,若讀者肯多思考,「引起反思、刺激思考」這個目標,我認為還是可以達成的,至於質疑,就要自己下一點功夫。
首先要留意本書章節可堪玩味的排放。首一章的題目是「你只是單純活著,還是有在動腦?」,結束的兩個章節,其中一個題目是「所有的問題都被思考過了嗎?為何你還是得自己去動動腦筋?」。原來那些哲理疑竇,前人已經思考了二、三千年,甚至(似乎)想通想透了,你以為你是誰?緊跟在偉人背後就可以了,還問甚麼想甚麼?
這副德性,是否很「中國」、很「尊師重道」?

昔日的路:原來大家都曾經幼稚

在《哲學篇》占有一頁篇幅的,既有大名鼎鼎已登神壇的大師,亦有較小被提及的名字。例如認為萬物本源於水的泰勒斯 (Thales,43頁)、思考「不存在」是否「存在」的巴門尼德(Parmenides,47頁)、被視為世上首名女性哲學家的席雅諾(Theano,140頁)、經院哲學家波艾修斯(Boëthius,69頁)等。
花時間認識這些不夠響亮的名字,並他們那套還未成熟,甚至早已乏人問津的學說,有甚麼用處?讀哲學如參加補習班,跟紅頂白,追隨「名」師,人之常情嗎。
抱有如此心態,會容易錯過或忽略昔日走過的路。踏著前人的步伐,可以領會兩件事。第一,哲學大師的驚人意念,不是殞石般突然由天掉下,然後由一人包攬。不要輕視今天未能大放異彩的論述,人間智慧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回來。第二,我們今天可以嘲弄這些不成熟甚至錯謬的哲學觀點,並非因為我們很聰明,只因在他們之後,並大師解答大題目之前,有無數偉大的心靈繼續思考,繼續追問,我們(也包括大師們)從中得到啟迪,然後承繼、推翻、發展、補充、遺忘、修正、開拓、更新。
故此,沒有甚麼所謂千年一出的偉大「舵手」、聖賢「領袖」。而我們只不過比古人幸運,有前人付了代價,既知此路不通,就避開冤枉路,另闢新途,使我們可以藉著溫故從而知新而已。
但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我們也許一樣無知蠢鈍,思考不周,與歴史上一眾被遺忘的哲學家一樣。這又如何?既知來者仍可追,就可沿著昔日的路徑,避開歧途,繼續探索。
這些,都助我質疑今日成王敗寇的主旋律,即使這主旋律多麼的理所當然。我今日如日中天又如何?畢達哥拉斯(45頁,570-495B.C.)自成派系,跟隨者眾,他的萬物皆數理論,今天還有追隨者嗎?你今日無人問津、百般失意又如何?快要像蘇格拉底般要受刑服毒嗎?今天鑽研西方哲學的人,誰人可以越過蘇格拉底這門檻,踏入西方哲學的殿堂?
我嘗試總結一下:擁有這些心態的人,在文明國家,是具有獨立思考及潛藏創意的公民;在野蠻政權眼中,是以下犯上的刁民。
差一點忘記了,《向下扎根!》是寫給德國青少年人的讀本,千萬不要用來「荼毒」中國的青少年,尤其是下一回讀的《政治篇》。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間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論是否反對填海造地,都應該嚴加追問箇中細節,免得公帑耗費得不明不白。
雙辯題制真的令雙方立論的責任不分軒輊嗎?戰術上,如何把更多的論證責任推向對方壓迫對手?或「草船借箭」,把對手的論證功夫納為已用?這是我今次品評辯題的關注點。
安排在每次申論後的質詢,也許本意是當面對質,透過盤問壓迫對手。不過,稍為觀看好幾場比賽錄影,這個環節一樣不易駕馭,也是比賽中最令筆者搖頭嘆息的設計。筆者對質詢這個環節似乎有諸多「不滿」,然則我心目中的「質詢」是何等模樣?
筆者昔日籌辦比賽的經驗,最厲害不過是協辦香港的大專盃,若果有十多間院校參賽,已經可視為世紀盛會。《亞洲盃》的60隊密集賽事,完全在我想像之外;甚至,有點詫異。
剛剛完結的暑假,在香港協恩中學的校園,原來舉行過這樣一場大型辯論比賽,不過,為何靜悄悄的,好像沒有發生過甚麼?
民主、權力制衡、獨立人格,是否入不了中國文化的血脈當中?即使,孔丘早已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精神領域。
無論是否反對填海造地,都應該嚴加追問箇中細節,免得公帑耗費得不明不白。
雙辯題制真的令雙方立論的責任不分軒輊嗎?戰術上,如何把更多的論證責任推向對方壓迫對手?或「草船借箭」,把對手的論證功夫納為已用?這是我今次品評辯題的關注點。
安排在每次申論後的質詢,也許本意是當面對質,透過盤問壓迫對手。不過,稍為觀看好幾場比賽錄影,這個環節一樣不易駕馭,也是比賽中最令筆者搖頭嘆息的設計。筆者對質詢這個環節似乎有諸多「不滿」,然則我心目中的「質詢」是何等模樣?
筆者昔日籌辦比賽的經驗,最厲害不過是協辦香港的大專盃,若果有十多間院校參賽,已經可視為世紀盛會。《亞洲盃》的60隊密集賽事,完全在我想像之外;甚至,有點詫異。
剛剛完結的暑假,在香港協恩中學的校園,原來舉行過這樣一場大型辯論比賽,不過,為何靜悄悄的,好像沒有發生過甚麼?
民主、權力制衡、獨立人格,是否入不了中國文化的血脈當中?即使,孔丘早已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精神領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推薦 ★★★★★   《活著的圖書館》內容圍繞著書,用「故事中的故事」,來說書的故事   有人為了書廢寢忘食、傾家蕩產;有人喜愛書而建立一棟大型圖書館以供書籍存放,建築的外觀也做成書的模樣,收藏大量書籍,卻不閱讀,可謂本末倒置;有人愛書卻不想和人分享,在國破、將死之際將書通通燒毀;有人覺得只有
Thumbnail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作家黃麗群為這本中短篇小說集,可謂下了最佳註腳。15個故事,儘管主角身份不同,卻他們共享同樣的世界觀,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對於苟活於世上的無奈、沮喪、厭倦,並且最後都如飛蛾撲火
Thumbnail
由左至右:《書樓弔堂——破曉》、《活著的圖書館》、《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皆截自博客來官網。 如果我們認為迷信,指的是去相信某種虛無、怪力亂神、不實際存在的事物,那麼沈迷閱讀、喜愛小說的行為會是一種迷信嗎?  在文明開化的現代,小說,或者說,書跟迷信等會連結到超自然想像之間的關聯基本上不容
Thumbnail
揹著看來有些厚重的後背包,跨著大大地步伐走演講場地,謝旺霖穿著與開幕式同樣簡潔俐落的服裝再一次的來到了靜宜大學。 這回,謝旺霖與我們分享,書寫之於他,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存在。 得獎了,然後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推薦 ★★★★★   《活著的圖書館》內容圍繞著書,用「故事中的故事」,來說書的故事   有人為了書廢寢忘食、傾家蕩產;有人喜愛書而建立一棟大型圖書館以供書籍存放,建築的外觀也做成書的模樣,收藏大量書籍,卻不閱讀,可謂本末倒置;有人愛書卻不想和人分享,在國破、將死之際將書通通燒毀;有人覺得只有
Thumbnail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作家黃麗群為這本中短篇小說集,可謂下了最佳註腳。15個故事,儘管主角身份不同,卻他們共享同樣的世界觀,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對於苟活於世上的無奈、沮喪、厭倦,並且最後都如飛蛾撲火
Thumbnail
由左至右:《書樓弔堂——破曉》、《活著的圖書館》、《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皆截自博客來官網。 如果我們認為迷信,指的是去相信某種虛無、怪力亂神、不實際存在的事物,那麼沈迷閱讀、喜愛小說的行為會是一種迷信嗎?  在文明開化的現代,小說,或者說,書跟迷信等會連結到超自然想像之間的關聯基本上不容
Thumbnail
揹著看來有些厚重的後背包,跨著大大地步伐走演講場地,謝旺霖穿著與開幕式同樣簡潔俐落的服裝再一次的來到了靜宜大學。 這回,謝旺霖與我們分享,書寫之於他,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存在。 得獎了,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