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4 M1會是Valentino Rossi的致勝關鍵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Ducati與Honda V4賽車拿下過去的22場勝利,Yamaha是不是該放棄使用已久的直列四缸呢?

Valentino Rossi終於說出口。周日,在所有崇拜他的車迷面前以悲劇的第七名完賽,這位七屆MotoGP世界冠軍大聲問道:「Ducati跟Honda 都有V4引擎;我們只有直4─或許這就是問題所在....」
但V4 M1真的能讓Rossi與Yamaha重返勝利之路?換句話說,V4引擎真的比直4引擎更好?
這都得取決你怎麼看。V4引擎贏了過去22場比賽,這樣真的就證明V4引擎是最好的引擎嗎,還是說單純只是Ducati與Honda引擎與內部電控配合的更有效率?
大部分的MotoGP工程師認為V4跟直4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者在某些地方都更好,而在另外的地方更糟。關於賽車的所有事物就是妥協。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最大化你的優勢,以及把劣勢極小化。
直4賽車本體更加緊湊,車架工程師可以把它前後左右移動,找到最理想的重心。這也是Yamaha的M1是過去十五年以來最好操控的賽車。
只有在幾年前,有人才在懷疑是否Ducati最愛的90度夾角V4引擎風采不再。他們說,引擎太長了,這也解釋了Desmosedici糟糕的轉向與操控問題,因為工程師沒辦法找到適合的引擎位置。接著Honda也透露他們的RC213V 引擎也是使用90度夾角V4。兩家車廠的解決辦法是將引擎稍微向後旋轉,讓車架設計師有更多空間來做他們的工作,但毫無疑問的,M1的彎速還是比他們的對手還快。
然而,直4引擎本體更寬,這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弱點,特別考慮到MotoGP現在的技術規定。較長的曲軸應該會讓賽車更難轉向,雖然Yamaha跟Suzuki都把質量集中在曲柄,集中在中間的汽缸來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MotoGP的控制軟體與米其林輪胎,讓這一切變得複雜,比以前還要難以尋找剎車穩定性、抓地力、轉向以及循跡性。
這會是自從2016年規則改動後,Yamaha成績兵敗如山倒的原因嗎?2015年時,最後一年可以使用車廠的高科技電控以及普利司通胎,Yamaha贏了11場比賽。自從那之後的兩個半賽季,這家車廠只贏10場。
從上個賽季中,Rossi 跟Maverick Viñales一直抱怨M1沒辦法贏得比賽的一個因素就是:軟體設定。
但上個月奧地利站,Rossi以落後非常多的第六名完賽,這是他首次懷疑,是否引擎才是罪魁禍首。
下一站就不同了。Rossi 跟Viñales 在銀石站的練習賽跑得非常快,因為銀石賽道是很棘手的賽道,不像紅牛跟米薩諾是停停走走的賽道,在這樣的賽道比賽,引擎與電控要互相配合,出低速彎時動力能完全傳到地面上。
為什麼當前的技術規定改變了一切?有很多因素,但在這特殊的例子中,我們要來研究曲軸質量與慣性的重要性。
要抓地力好、要剎車穩定性好、轉向好、循跡性好,先找到對的曲軸質量與慣性很重要。
比較重的曲柄能有更好的循跡性,因為他能抑制點火的震動,但這樣賽車就不好轉向,因為曲柄以16,000rpm高速旋轉,它要的是直走,而不是轉彎。曲柄較輕的賽車轉向比較好,剎車表現也比較好,但是沒辦法提供優秀的出彎循跡性。
過去的四個賽季,三大車廠的曲軸質量/慣性都搞錯了。
2015年,Honda把RC213V的曲軸做得太輕,想必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直線速度,所以引擎拉轉很快,導致後輪打滑。收油轉速也掉得很快,使得入彎時也會打滑。如果有更好的曲軸,Marc Márquez很可能會贏得世界冠軍(這樣會省很多麻煩!)
Yamaha現在碰到的狀況就很雷同,引擎轉速升得快,造成循跡性,還有接下來的加速問題。
Suzuki 在2016與2017也碰到類似的問題。在2016年,當Viñales 騎GSX-RR贏得英國站冠軍時,曲軸太輕,在較窄的賽道會有太多的打滑現象。
去年Suzuki打造一個較重的曲軸,賽車在剎車時變得不穩,也無法轉向。當車廠在賽季中的測試讓Andrea Iannone嘗試2016年引擎時,義大利車手告訴他們差不多可以放棄去年的引擎。但Suzuki去年沒有任何特許優惠,所以沒辦法改用2016年引擎,因為每位車手的7具引擎在賽季初都被封存了,跟Honda、Yamaha與Ducati一樣。
最大的問題在這:過去幾個賽季,Dorna一直試著讓MotoGP水準更接近更競爭,更令人興奮。修改後的技術規定創造了奇蹟,出現了GP歷史上70年以來最接近的前10名(布爾諾站)與前15名(亞森站)。
但Dorna的封存引擎規則能否改變以更進一步改善整個比賽?現在規則讓領先的製造車廠在卡達就把所有引擎封存,是有可能讓一家車廠直接退出整個賽季的錦標賽爭奪戰。
去年是Suzuki;今年是Yamaha。這對賽事不是件好事、對於車迷、對於Dorna、車隊以及贊助商都不是好事。
目前,每個車手在每一季19場比賽中可以使用7具事先封存好的引擎出賽,而較小的特許車廠能在賽季中繼續開發引擎,並且有9具引擎可以使用。Dorna能開放領先的製造車廠每個賽季進行一次升級來改善比賽嗎?
Suzuki 車隊經理Davide Brivio說:「對我而言,要限制頂級車廠,只要限制每位車手只能使用7具引擎就足夠了。我認為好的折衷方式是每年能升級一次。每個車廠都會犯錯─幾年前是Honda,去年是Suzuki,今年是Yamaha。」
「最大的問題是車廠要在三月中,就把整個賽季要使用的七具引擎做出來並且封存,這表示他們得提前三個月訂這些引擎的零件,所以比較有效率的車廠在得在11月底的赫雷茲測試後,就把引擎規格訂出來。所以你得在赫雷茲跟瓦倫西亞測試後就下決定,而且這是在溫度較低的賽道做的測試,可能還有雨,這樣就不是很理想的條件。」
這樣的情況會隨著錦標賽的賽程增加,冬測次數變少而變得越嚴重。
Yamaha賽事總監Lin Jarvis同意Brivio所說。他說:「限制引擎成本的主要因素在於可用引擎數,那為什麼不能允許賽季中引擎升級?」
或許我們不用去驚訝Suzuki 與Yamaha都認為每個賽季一次的引擎升級會是個進步。或許這也是我們發現V4引擎在現在MotoGP中的優勢。
Ducati、Honda與KTM都在他們的V4引擎使用外部飛輪,因此他們能改變飛輪質量與慣性,改善剎車穩定性、抓地力、轉向與循跡性而不用破壞封存的引擎。
Aprilia是唯一沒有使用外部飛輪的V4賽車,當然這很快就可能會改變。要在V4上做外部飛輪當然比較簡單,因為引擎本體比直4還要窄。技師要做的就是把較輕或較重的飛輪栓在曲軸末端。
Suzuki跟Yamaha不會使用外部飛輪,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空間─他們的引擎本體太寬,造成空間問題。
如果Yamaha能在一開始的幾場比賽後修改好曲軸質量/慣性問題,有Rossi 跟Viñales 參一腳,或許今年的錦標賽會更好看。因為,就現在來說,在冬季時選錯引擎版本所帶來的懲罰太巨大了。你在11月底選錯了曲軸質量,過了11個半月你還深受其苦。
或許Yamaha跟Suzuki 會改用V4引擎(即使這樣會傷害到R1與GSX-R的銷量),這樣他們也能隨意的改動曲軸質量。但如果MotoGP因此都改成V4,那就太令人難過了;這個級別差異性已經非常小了。
MotoGP技術總監Danny Aldridge已經表示過他很樂意改變封存引擎的規則,只要MSMA(製造商協會)同意。他說:「這要看他們。」
至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V4 M1能改變Yamaha嗎?我這麼不認為。車廠只要從最近犯的錯中學到教訓就可以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70會員
328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摩托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Jorge Lorenzo在Ducati的這兩個賽季真的就像坐雲霄飛車。這位三屆世界冠軍從穩定的前段班掉到掙扎的中段班。第一個賽季後半,Lorenzo 開始看起來有競爭力,在紅牛賽道,米薩諾,亞拉岡以及雪邦領跑,並開始拿了幾個頒獎台成績。
Maverick Viñales稱霸了飛利浦島,那麼是Yamaha有新進展了,還是MotoGP最偉大的賽道掩飾了M1的缺點?
Maverick Vinales在澳洲拿下分站冠軍,結束Yamaha長期的勝利荒,但也點出這家車廠面臨的可能會改變短期未來的關鍵問題。
在最後一段訪談,Bradley Smith解釋他是如何在他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找到動力,開發RC16,並且變得沒有競爭力。他展現出相反的態度,想證明人們是錯的,說這會讓車手實現他們的目標。
Rossi跟Viñales在泰國拿下他們今年最好的成績─那他們在本周的日本站會跑得更快嗎?
訪談的第二部分,我們談到統一輪胎商換成米其林之後這個系列賽有甚麼改變。Smith解釋了米其林與普利司通之間的差異,以及兩者的前後輪性能表現的不同。他提出他的理論,米其林後輪的性能就是現在MotoGP闈場越來越多碳纖維搖臂的原因,並且解釋米其林前後胎對於車手身體與手臂位置的影響。
Jorge Lorenzo在Ducati的這兩個賽季真的就像坐雲霄飛車。這位三屆世界冠軍從穩定的前段班掉到掙扎的中段班。第一個賽季後半,Lorenzo 開始看起來有競爭力,在紅牛賽道,米薩諾,亞拉岡以及雪邦領跑,並開始拿了幾個頒獎台成績。
Maverick Viñales稱霸了飛利浦島,那麼是Yamaha有新進展了,還是MotoGP最偉大的賽道掩飾了M1的缺點?
Maverick Vinales在澳洲拿下分站冠軍,結束Yamaha長期的勝利荒,但也點出這家車廠面臨的可能會改變短期未來的關鍵問題。
在最後一段訪談,Bradley Smith解釋他是如何在他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找到動力,開發RC16,並且變得沒有競爭力。他展現出相反的態度,想證明人們是錯的,說這會讓車手實現他們的目標。
Rossi跟Viñales在泰國拿下他們今年最好的成績─那他們在本周的日本站會跑得更快嗎?
訪談的第二部分,我們談到統一輪胎商換成米其林之後這個系列賽有甚麼改變。Smith解釋了米其林與普利司通之間的差異,以及兩者的前後輪性能表現的不同。他提出他的理論,米其林後輪的性能就是現在MotoGP闈場越來越多碳纖維搖臂的原因,並且解釋米其林前後胎對於車手身體與手臂位置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儘管帳面數據四缸的引擎只有360匹馬力,遠遜於V6的400匹馬力,但M139渦輪引擎可以在中低速就開始給你90%以上的扭力,加上自排DSG 的完美加速性遠勝於六速手排,因此實戰上2.0T加速應該比V6輕快許多。
Thumbnail
1969年,HONDA CB750 K0問世,除了宣告日系廠將在世界稱王外,也鳴響了「SuperBike」戰國時代的第一槍,SUZUKI的第一台四衝四缸性能車,就是GS750,加入戰局,也是第一台鈴木的四行程四缸Super Bike。
Thumbnail
這款預計將在六月份亮相的新車將取代現有的Chiron,而且它將配備由Cosworth開發的具有8.3升排量的巨型引擎,並可能為自然吸氣式設計。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這將是Bugatti首款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超級跑車。
Thumbnail
為什麼煞車在麗寶如此重要?主要在於麗寶有兩處大直線底重煞車的彎角(T1/T11),幾乎都是從全場最高速的點直線重煞到相當低的速度才入彎,尤其T11彎速更低,煞車力道與煞車距離的掌握十分關鍵。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以Model 3為例, 跑山路有三個罩門,分別是【電池】,【煞車】和【輪胎】。電池的部分,的確滿電情況下全功率輸出相當可怕,一般跑車會被海放到不知道人,即便是最強的S2000都不一定能輕鬆追上,但一旦電池容量下降到一半左右,其實加速感就沒那麼兇猛了
Thumbnail
三大輪胎品牌天王街胎再度決戰:  PS4S vs F1SS vs Potenza Sport評比 Hank認為三條胎各有所長,適合不同的駕駛
Thumbnail
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
Thumbnail
先驅者的賽場上,充滿著80年代主宰公路的山葉追風以及本田王牌,或是1990年末才登場的速度王者本田NSR150,但鈴木也不落人後,證明賽道不只是羽翼及音叉的地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儘管帳面數據四缸的引擎只有360匹馬力,遠遜於V6的400匹馬力,但M139渦輪引擎可以在中低速就開始給你90%以上的扭力,加上自排DSG 的完美加速性遠勝於六速手排,因此實戰上2.0T加速應該比V6輕快許多。
Thumbnail
1969年,HONDA CB750 K0問世,除了宣告日系廠將在世界稱王外,也鳴響了「SuperBike」戰國時代的第一槍,SUZUKI的第一台四衝四缸性能車,就是GS750,加入戰局,也是第一台鈴木的四行程四缸Super Bike。
Thumbnail
這款預計將在六月份亮相的新車將取代現有的Chiron,而且它將配備由Cosworth開發的具有8.3升排量的巨型引擎,並可能為自然吸氣式設計。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這將是Bugatti首款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超級跑車。
Thumbnail
為什麼煞車在麗寶如此重要?主要在於麗寶有兩處大直線底重煞車的彎角(T1/T11),幾乎都是從全場最高速的點直線重煞到相當低的速度才入彎,尤其T11彎速更低,煞車力道與煞車距離的掌握十分關鍵。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以Model 3為例, 跑山路有三個罩門,分別是【電池】,【煞車】和【輪胎】。電池的部分,的確滿電情況下全功率輸出相當可怕,一般跑車會被海放到不知道人,即便是最強的S2000都不一定能輕鬆追上,但一旦電池容量下降到一半左右,其實加速感就沒那麼兇猛了
Thumbnail
三大輪胎品牌天王街胎再度決戰:  PS4S vs F1SS vs Potenza Sport評比 Hank認為三條胎各有所長,適合不同的駕駛
Thumbnail
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
Thumbnail
先驅者的賽場上,充滿著80年代主宰公路的山葉追風以及本田王牌,或是1990年末才登場的速度王者本田NSR150,但鈴木也不落人後,證明賽道不只是羽翼及音叉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