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關鍵報告》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書有提出相較於其他能源,核能所帶來的代價相對輕微。然而,相較於樹菊與證據的提出,本書較多說教式的反覆強調幾個名詞,如可靠性、可持續性、人員管理等,凡此種種,雖未明言,但不難推測作者擁核之立場。

書中也提出一個重要觀點,無論採取什麼能源,「節能」都是一個必要條件,甚至,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不可漠視。同時作者也提及,相較於天災,人禍才是關鍵,例如福島事件中,其實離震央最近受到最大影響的是位於空呈現的女川核電廠,然此核電廠卻無事,反而是福島核電廠發生災難。不過,對於人為疏失,相較於彭明輝教授於《有核不可?》所指出人為不可信任所產生的不確定性,本書似乎反而將人為疏失排除於核能風險的考量之外,持續地強調核能的乾淨與安全(數據可參考本篇報導: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8272 ,確實在正常發電情形下核能相較於燃煤之輻射量是更低的,同時能源廠區事故所造成之死亡核能也是低於燃煤與燃氣,所產生的空氣污染也是低於燃煤與燃氣),也舉出各種公共災害事例造成傷亡及其所帶來之社會成本來對比核能之可靠,但在言及公共災害時有所考量到衍生社會成本,然而於核能卻無,相對地彭教授於著作中卻有提及若當初季風與洋流方向不盡人意,則關東地區的人口遷移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失學、失業以及社會歧視)將無可估計等等,似乎亦應被納入考量才是。

當我們認知到人為疏失是個問題,則不僅在社會各個領域是個問題(公共災害),在核能上更會是個問題,畢竟相較於其他事件而言,核能的潛在代價是毀滅性的及無可估量的。然即便如此,核四自施工起經歷各種瑕疵,作者仍認只要嚴格執行工程管通過最終測驗符合可靠度標準即可。不過對核能,對核四的恐懼,我認為並不像是對鯊魚這種不理性的恐懼一般(大白鯊造成的人死遠小於蚊子,參考: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851&nid=10478 ),而是理性的恐懼。標準是人定的,標準的基礎又是基於可能明日就會更動的科學,再者人為疏失並不會在核能場域消失,核災的毀滅性足以摧毀人類,核廢料及輻射的後續影響無從評估,再加上本書及彭教授皆有指出電廠及監督機構與學界間的系出同門可能導致不中立,產生過度樂觀或是掩飾的不良核安文化(日台皆然),諸此等,我認為作者比喻恐懼的人們如同阿Q是不當的,因為這些對我來說,都是理性的恐懼。

此外,雖然書中常有作者自稱預言某事應予注意然無人聽勸而事故發生後有種料事感的語句,或是三句不離唐詩或唐詩改編,雖礙讀然真正讓我抱疑的是理據的不足,更且有些將核能對比其他能源的數據又是來自中國出版的著作(遑論本書引據不多),又或有所謂聞所未聞如「七彩能源」的花俏名詞(或因我閱歷尚淺也未必),這些因素讓我無法放心閱讀本書。

不過,擁核有其理由仍可理解,且作者在此著作中亦提出「煤」是個帶來嚴重污染與損害的能源。對照時事下的公民投票議題,一方為「非核減碳」,另一方為「以核養綠」,我之所以反對「以核養綠」在於其自創定義將核能定義為綠能(再生能源),並且不打算發展綠能,同時其提出之能源配比上不僅使用核能,同時其燃煤的配比相較於非核減碳多了10%(同樣是火力發電,燃煤與燃氣(天然氣)所產生的污染差距很大,這是應予分辨者),這代表的是這個方案不僅是唬弄人的以核養核,同時台灣使用核能本身就有在斷層帶地理上的高風險,再加上要承擔比非核減碳更多的空氣污染(因為那10%的燃煤配比)。更不用說提倡以核養綠者還消費民主先人林義雄先生以及調侃被強迫與核廢料共居的蘭嶼人。在這個議題上,我是反對以核養綠的,而無疑地為了能源的永續發展,再生能源(真綠能)是應行之路,所以非核減碳是無疑的選擇(有關能源配比等詳細可參見我上一篇:https://vocus.cc/@yuyutseng/5be582f1fd89780001d95c05https://www.facebook.com/leisure15/photos/a.644873329187125/795441324130324/?type=3&theater )。
avatar-img
83會員
387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暖化才是全球公敵,但在台灣,核能卻被扭曲為全民公敵。這是因為人們「從來不學習什麼,也從來不忘記什麼」,只要政黨幹部說什麼,就是死捍衛到底。 綠能因為澎風,核能因為被架拐子,所以綠能險勝核能。但井底的輸贏有意義嗎?台灣排碳會繼續擴大,地球繼續暖化。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核安會業務報告後,針對台灣核電議題三大面向「核廢處理」、「電價成本」、「發展前景」提出質詢,並督促核安會加強其社會溝通能力,以利政策推行、獲得民眾信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核能電池的技術,在半世紀前就已經運用了,且運用在太空。輻射污染方面似乎不用過於擔心。不過,原子爐體積變小、數量變多,核擴散的效率就會減弱。於是,為避免恐怖份子為非作歹,主要國家將核能技術控制得很嚴密。為此,必須適度誇大核能恐怖,即便不一定是真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暖化才是全球公敵,但在台灣,核能卻被扭曲為全民公敵。這是因為人們「從來不學習什麼,也從來不忘記什麼」,只要政黨幹部說什麼,就是死捍衛到底。 綠能因為澎風,核能因為被架拐子,所以綠能險勝核能。但井底的輸贏有意義嗎?台灣排碳會繼續擴大,地球繼續暖化。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核安會業務報告後,針對台灣核電議題三大面向「核廢處理」、「電價成本」、「發展前景」提出質詢,並督促核安會加強其社會溝通能力,以利政策推行、獲得民眾信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核能電池的技術,在半世紀前就已經運用了,且運用在太空。輻射污染方面似乎不用過於擔心。不過,原子爐體積變小、數量變多,核擴散的效率就會減弱。於是,為避免恐怖份子為非作歹,主要國家將核能技術控制得很嚴密。為此,必須適度誇大核能恐怖,即便不一定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