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熱潮下的各國教育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崇尚適性發展、自主學習的今天,自學不再只是問題學生的專屬。近年來美國及台灣的自學生人數都有顯著成長,為教育開創新的可能,然而在其他國家卻有不同的發展。

台灣

民國103年(2014年)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在家自學已有正式的法源依據。此一條例讓高中以下學生家長得向教育主管機關申辦個人實驗教育,每學年必須提出年度學習成果報告。
考量經濟成本,除了在家自學,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依規模不同,有由多對自學家庭共組的「團體自學」,與非營利機構主持的「機構自學」。前者以3到30人為限,後者每班不得超過25人。

美國-就是種選擇

美國自學潮流起源自上世紀70年代,早期多是基於宗教理由 (因為有些家庭的信仰不同於學校教授的基督宗教,因而轉為自學),但近年來在教育轉型之下,自學成為許多學生的升學選擇之一。自學在美國已是相當普遍的教育模式,相關的協會和地區性互助組織亦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自學生設計的教材也越來越多元及容易取得。
美國許多在國內外大型競賽表現傑出的學生(例如全美拼字比賽、地理知識大賽和英特爾國際科展等等)都是自學成長的學子。但除了傲人天賦之外,父母教育理念、兄弟姊妹為特殊生亦是許多學生自學的主要原因,也有孩子因為搬家到外州而選擇在家自學一段時間方便適應。總之,在美國自學生是一群差異很大的集合名詞,和就讀體制內的學生一樣,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且發展各異。

英國-「放生」的社會問題

英國教育部賦予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決定權,自學無須註冊,政府連內容都無權過問。地方政府毋需建立區內自學學童名單,也不被允許以監督教育的名義干涉自學生學習狀況。換句話說,英國的自學規範甚為寬鬆。
去年英國有位母親為了避免孩子接受填鴨式教育,讓她的三位子女在家自學,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孩子學習內容為「每天打七小時電動,透過電動學習數學和拼音等」。他們的父母認為,透過電動與全世界的玩家交流遠比在學校接觸與自己家庭背景相似的同學有意義,而原本有閱讀和學習障礙的兒子也能透過遊戲傳送訊息,學習與人溝通。
上述例子頗為正向,但寬鬆的自學政策也讓部分英國學生的受教權益毫無保障。今年倫敦16歲青少年詹姆仕(James),因為重度殘障離開學校在家自學,長期待在空間狹小的自家地板上,嚴重與社會脫節,也未獲得適當教育。社工人員經過三年多努力才將他順利帶離家中,在家自學問題也因此受到討論。
《獨立報》指出,英國自學人數在三年間增加了41%,教育部與部分國會議員認為此成長幅度「太失控」,正在考慮修改自學規範。

日本-Free School!

日本有約12萬中、小學生沒有上學,國內一種特殊的體制:「自由學校」(Free School),專收不願意上學的孩子。首相安倍晉三曾視察東京自由學校Shure,並在教改會呼籲大家重視自學學生權益,亦有國會議員已提案,將義務教育場擴大到自由學校。

德國與丹麥

在全球自學熱潮之下,也有反向操作的例子。在重視團隊與民族精神的德國及丹麥,家長若不把學齡孩童送到學校就讀,不但會面臨巨額罰款,最嚴重甚至會剝奪監護權。兩國都認為,保障孩子受教權是政府的職責,無特殊原因不到校學習不應被允許。

結語

「適性發展」已經成為許多家長及教育者的核心理念,而自學能提供學生更寬闊的發展空間。筆者認為,在幼兒階段及小學時期,團體意識及規範是學童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難以透過學校外管道取得這些經驗,到了國高中,學生對自己的性向更確定之後再選擇在家自學,方為較完善之教育規劃。
責任編輯:詹博穎 核稿編輯:邱淳喬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来,台灣的私立學校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統計顯示每七個國中生中就有一個選擇私校。這一趨勢背後涉及多重因素,包括政策、經濟狀況、收入分布、家庭教育理念和博雅教育等。家長對優質教育的追求、私校的穩定環境,以及公立學校面臨的挑戰,共同推動了這股私校熱潮。家長到底要怎麼選擇才好...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何謂成人教育?若依《民法》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即具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能獨立行使有效的法律行為」成人教育便包含了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非職業性和非正式的教育等,成人教育與義務教育有何差別?又什麼是成人教育的預設與目的呢?成人教育有可能被解構嗎? 成人與中小學生有什麼差別呢?除了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来,台灣的私立學校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統計顯示每七個國中生中就有一個選擇私校。這一趨勢背後涉及多重因素,包括政策、經濟狀況、收入分布、家庭教育理念和博雅教育等。家長對優質教育的追求、私校的穩定環境,以及公立學校面臨的挑戰,共同推動了這股私校熱潮。家長到底要怎麼選擇才好...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何謂成人教育?若依《民法》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即具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能獨立行使有效的法律行為」成人教育便包含了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非職業性和非正式的教育等,成人教育與義務教育有何差別?又什麼是成人教育的預設與目的呢?成人教育有可能被解構嗎? 成人與中小學生有什麼差別呢?除了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